Top

請告訴孩子:不論如何,你都是有價值的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 2018-08-16
親子話題

◎留佩萱

       七月初,公視上映《的孩子不是的孩子》,這部電視劇改編自同名小說,作者吳曉樂講述自己在當家教時,看見台灣許多家庭中「成績至上」價值如何影響親子關係。

       看劇時,我感到哀傷、憤怒、沉重與不捨,但同時我也試著想要去理解:「這些父母親為什麼會這樣?」「他們發生了什麼事,讓他們需要用這些方式對待孩子?」身為一位諮商師,我理解人很複雜,無法用簡單的二分法去判好壞,就像劇中的父母們,我無法直接定論「她是個糟糕的母親」,因為我也看到,這些行為背後,是父母親內心極力想要掩藏的羞愧感。

傷害孩子的行為背後,藏著羞愧感

       人需要愛與歸屬感,這是人與人之間非常必要的需求。專門研究「羞愧」(Shame)的美國社工系教授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解釋,羞愧感是指:一個人害怕如果自己表現不夠完美、沒達到別人的期望、成就不夠高,那麼,就沒價值、就不值得被愛。羞愧感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情緒,人形容感到羞愧時「想要把自己縮小躲起來」、「覺得很丟臉,想要鑽個洞藏起來」,那種感覺就像是「自己全身赤裸裸地暴露在眾人面前」。

       羞愧讓人很痛苦,所以每個人盡極力地想要避免。我猜想,在《的孩子不是的孩子》劇中的父母們,心中或許埋藏著很強烈的羞愧感—如果孩子沒好成績、沒考上明星高中或頂尖大學,那麼我就會覺得很丟臉、表示我不夠好、會被人看不起。

       心中的羞愧感,驅使著父母逼著孩子要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當孩子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家」

       每一個人想要連結和歸屬感,這是人類非常重要的需求。請回想看看,曾經在哪個場合裡,覺得自己「不屬於這個地方」?那樣的感覺是很孤寂的,覺得自己好像空氣,無法融入、無法和這些人產生連結。不管在學校、工作、各種場合,我們可能曾經過這種沒歸屬感的感覺。在心理諮商中,最讓我痛心的,是看到孩子覺得「我不屬於這個家」。

       孩子在家裡沒歸屬感,試著想想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這樣劇烈的痛苦與孤寂,或許很難用文字來形容。如同《的孩子不是的孩子》裡的角色,許多孩子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永遠得不到父母的認同與讚賞、沒好成績父母就不會愛我、沒成就我就沒價值、父母根本不愛我不關心我、我永遠不夠好、永遠被拿來跟親戚比較…。家,是個應該帶來歸屬感的地方,卻許多孩子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而本來應該要帶來愛與信任的父母,成為孩子心靈上最陌生的人。

       於是,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內心可能也建立起強烈的羞愧感—如果我不夠好,就不值得被愛、就沒價值

讓孩子知道:不管如何價值

       但是,一個人的價值,從來就不應該取決於學歷或成就。不管學歷多高、薪水多少、工作多成就、多名氣、外貌多麼亮麗,這些不影響價值價值值得被愛,因為是一個人。

       布芮尼.布朗在她的著作《脆弱的力量》(註一)裡寫了一篇「親子教養宣言」,這個教養宣言是她身為一位母親想對孩子說的話、以及教養孩子要做的努力和目標。她開頭的第一句話寫著:「最重要的是,我希望知道人愛是值得被愛的。」

       她繼續寫道:

       從我的言語和舉止中,將會得知這一點—我們如何學習「愛」這件事,包含了我對待、還我對待自己的方式…看著我犯錯,看著我彌補,觀察我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觀察我如何談論自己的感受—會從中學到負責和尊重…我們將一起哭泣,一起面對恐懼和傷痛。我雖然不想讓痛苦,但我會選擇坐在身邊,教如何感受它。我們將歡笑、歌唱、起舞,並創造美好…我們在彼此面前可以做自己,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屬於這個家。我教導的方式、愛妳的方式、帶看世界的方式,不會是完美的,但我會讓看到真正的我。(註二)

       在讀這段教養宣言時,我不斷念著這一句:「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屬於這個家。」如果每一位在台灣的孩子可以知道「不管自己如何屬於自己的家」,這會是什麼樣子?如果孩子可以感受到,不管我的成績學歷如何、身材外貌如何、工作成就如何,我價值的、是被愛的,那麼,這個世界是否可以少掉很多痛楚,多了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連結?

在台灣,我們常常用「羞愧」來教孩子

       然而,不管在美國或是台灣,社會常常將一個人的價值連結到他所擁的財富、成就、學歷、外貌、名氣、社經地位。尤其在台灣,我們對成功的定義往往非常單一:考上好大學、擁好學歷。

       另一方面,在家庭與學校裡,我們其實很常用「羞愧」來教育學生。布芮尼.布朗教授特地強調「羞愧」(Shame)與「內疚」(Guilt)的區別,當一位孩子做錯事時,感到內疚的孩子說:「我做錯事了」,而感到羞愧的孩子則是說:「我是一個很爛的人」。內疚針對行為,而羞愧是針對一個人的價值

       於是在台灣,我們常常看到孩子犯錯時,父母老師責罵孩子:「怎麼這麼笨?」「怎麼這麼沒用?」「是個壞孩子」。這樣的成長過程會累積許多羞愧感—我的成績不夠高、學歷不夠響亮、薪水不夠多、身材不夠瘦、長得不夠好看、工作成就不夠好…這些表示我沒價值讓我很羞愧。而成為父母後,如果父母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所物」,分不清楚原來孩子和自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那麼,孩子的表現也會成為父母自身羞愧感的來源—如果孩子成績不夠好、不夠成就,這樣我會很丟臉、會很沒價值

       在羞愧教育下長大的父母,如果沒足夠的自我覺察,也可能繼續用羞愧教育對待下一代。於是,就像劇中演的,這樣的羞愧感驅使著父母用控制、強迫、辱罵讓孩子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來填補心中的匱乏。

親愛的爸媽:不論如何價值

       我想告訴每一位父母:「不論如何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不管自己的學歷高低、工作內容為何、伴侶多成就、家庭社經地位多高、婚姻是否美滿、或是孩子的學歷和成就為何,價值的。

       這句話或許會讓許多人聽起來覺得無法理解,畢竟,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價值與外在條件連結在一起。如果,《的孩子不是的孩子》劇中的父母們能夠覺察到自己內心想要努力掩埋的羞愧,並且花力氣去處理與面對自身的痛苦和羞愧感。當羞愧不再驅使他們的行為,父母們就能開始看見孩子、理解孩子。

       我相信《的孩子不是的孩子》這部劇不是為了指責父母,而是要讓父母覺察到原來自己身上帶許多傷痕與羞愧。父母無法給予孩子自己沒的東西—如果希望孩子願意認錯,那麼我們自己也要能夠承認錯誤;同樣的,如果希望孩子能夠覺得自己無論如何價值、值得被愛,那我們也要從自身開始,相信自己不論如何價值的人。

       而要相信「自己不論如何價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包含著自我覺察與理解、去看見來自童年的傷痛、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情緒與自我、以及花力氣去療癒與改變。

       但是為了孩子、為了下一代,我想我們該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傷痛。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50期

註:

註一: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的著作“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中譯版《脆弱的力量》,馬可孛羅出版)

註二:「親子教養宣言」全文可以到《脆弱的力量》書中查詢,英文版可以到Brené Brown的網站查詢(https://brenebrown.com/

關於作者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為了協助更多父母及老師深刻地瞭解孩子、掌握教育的好方法,集結整理了森林小學及... 更多

  1. 做自己的艱難
  2. 看見創傷,成為創傷知情 —— 讀《深井效應》感想
  3. 森小利誘小孩!?──與森小主任林青蘭談「四不」教案
  4. 透過他的眼光,看到了初衷
  5. 自主學習,從自主挑戰開始
  6. 教小孩面對衝突?從自身做起
  7. 老師也會霸凌學生?會,而且很嚴重!
  8. 成為小一新生前必須會的事情?
  9. 請告訴孩子:不論如何,你都是有價值的
  10. 安親班帶大的孩子們
  11. 要很小心
  12. 哄小孩洗碗
  13. 考第一名,為了您們的笑容啊!
  14. 玩具車
  15. 認真交朋友
  16. 孩子有問題,都是爸媽的錯?
  17. 學校老師一直要我帶孩子看醫生
  18. 孩子想要的東西,該不該給?
  19. 我的孩子是過動兒?
  20. 小孩怕看醫生怎麼辦?
  21. 是誰貼了孩子標籤?
  22. 孩子搞破壞,父母怎麽辦?
  23. 小孩頂撞,怎麼辦?
  24. 難溝通的孩子怎麼了
  25. 小孩吃飯這件事
  26. 小孩不寫作業,怎麼辦?
  27. 以自我為中心,不行嗎?
  28. 別讓「禮貌」成為委屈人的藉口
  29. 我不想告訴你,我的暑假生活
  30. 叛逆不是病
  31. 請用道理說服孩子
  32. 森林小學故事~不只是丟一個雞蛋而已
  33. 不要再打我了,拜託!
  34. 老師 !不體罰就不會教了嗎?!
  35. 成績不好,是哪一種病啊?
  36. 每逢佳節必焦慮~返鄉團圓恐懼症
  37. 溝通的難題~傳達不出的關心
  38. 透過「想要」,看見「需求」
  39. 大人懂得猜心又貼心,紛爭化為領略人性的美好
  40. 弟弟有的,哥哥也都有!
  41. 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42. 如何喚起孩子的〝感覺〞
  43. 帶小孩搭飛機
  44. 孩子有困難,我卻越幫越忙?
  45. 小孩吶喊,因為大人聽不見!
  46. 我的孩子會說髒話
  47. 開口前,先用心
  48. 月考分數,你滿意嗎?
  49. 我家孩子有「老二情結」,怎麼辦?
  50. 擔心孩子沒朋友,先成為他的第一個好朋友
  51. 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
  52. 字的美醜 vs. 學習態度
  53. 如何陪孩子訂正數學考卷?
  54. 無條件的愛是不管孩子嗎?
  55. 讓孩子有愛人的能力
  56. 孩子在外地求學,我好擔心..
  57. 品格比分數更重要
  58. 孩子常和我爭「公平」,怎麼辦?
  59. 活出好的樣貌,才能給女兒好的支持
  60. 為了過動兒,掬淚不斷
  61. 3C生活裡,如何拿捏親子關係?
  62. 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該不該幫?
  63. 孩子又怕又愛聽鬼故事,怎麼辦?
  64. 不適應老師,要不要轉班轉學?
  65. 去讚美、去陪伴,就對了!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