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看見創傷,成為創傷知情 —— 讀《深井效應》感想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 2018-12-29
親子話題

◎ 留佩萱  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

第一次聽到「童年逆境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簡稱ACE研究),是我在美國碩士畢業後,某一次參加一場關於創傷治療的訓練課時,講師詢問在場的聽眾:「你們有聽過ACE研究嗎?你們知道研究顯示,童年時期發生的創傷,會影響到成年時期的身心健康,甚至會讓人更早死嗎?」我在筆記本上寫下ACE三個大大的字母,課程結束回到家後,我立刻坐下打開筆電,在Google上輸入 「ACE Study」。

當時的我剛從諮商碩士班畢業,在社區一間諮商機構擔任類似臺灣「行動心理師」的工作,我的個案主要都是兒童和青少年,年齡從五歲到高中年紀都有。我記得剛開始工作,當我翻閱厚厚一疊個案資料時,我的內心非常訝異︱為什麼幾乎我的每一位個案都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對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或是「暴烈性心情失調疾患」(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這些「心理疾病」標籤告訴我,這些孩子無法專注、容易分心、經常發脾氣、容易生氣、會故意去惹怒別人、經常和人爭辯、會行為失控等等。而也因為我需要到個案的家裡提供諮商,讓我有機會走入這些孩子的生活環境中,看到在這些「診斷標籤」下,這些孩子正在(或曾經)經歷貧困、髒亂的家庭環境、肢體暴力、情緒虐待、性侵害、疏忽、到處換寄養家庭、父母有毒癮問題、父母長期爭吵、父母離婚、家暴、父母有人去坐牢…等等。

當時的我對創傷還不了解,常常會看著這些診斷名稱,然後想著這些孩子的經歷,去試著理解這之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直到那一天課程結束查了ACE研究後,我開始大量閱讀ACE研究和創傷的書籍,也才開始慢慢拼湊事情的樣貌。

如果孩子的行為像是一座冰山,這些診斷標籤或是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就只是冰山水面上的那一角,而藏在水面下的︱那些我們看不見、沒有談論的︱則是童年逆境和創傷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

 

只是為了活下來

今年十一月,我很喜歡的一本書 《The Deepest Well》中文版《深井效應》在台灣上市,這是一位在美國加州執業的小兒科醫師娜汀‧哈里斯(Nadine Burke Harris)所撰寫;她想要告訴讀者,童年逆境對人的影響。哈里斯醫師在書裡提到:一八五四年,英國倫敦發生霍亂傳染事件。當時大家都認為是因為空氣傳染,但有一位醫師發現當地人都是喝了同一口水井裡的水而生病,進而發現霍亂是藉由汙染的水傳染。如果很多人喝了同一口井的水後生病了,那我們應該要去探討,這個水井裡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在這本書裡,哈里斯醫師告訴我們,「童年逆境經驗」就是水井裡那個造成身心健康問題的根源,現在我們看到的各種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或是各種社會問題,都可能追溯回去那座「童年逆境」深井。

過去幾年來,我有機會諮商許多經歷創傷的成人個案,常常在諮商過程中,看到個案們因為不理解這些創傷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常常不斷責備批評自己,或是認為自己太脆弱了所以現在才會這樣。ACE研究測試了一萬七千多位成年人,詢問他們十種童年逆境經驗:包括肢體暴力、情緒暴力、情緒疏忽、身體疏忽、性侵害、家暴、父母離婚、父母有藥物酒癮問題、父母有心理疾病、以及父母有人去坐牢。研究結果顯示,每三個人當中,就有兩個人至少經歷過一種童年逆境,每八個人當中,就有一位至少經歷四種逆境。但是,卻很少人在談論這些創傷與掙扎,因為這個社會歌頌快速復原,要求每個人不管遇到什麼痛苦事件,都應該趕快戰勝這些創傷、如果你還被影響,那就是「你太弱了」。於是,我看到許多個案因為無法「快速復原」,對自己感到很生氣、很失望、很氣餒。

但是,面對童年創傷︱尤其是那些成長過程中不斷重複的負面經驗,我們要去看到的,不僅僅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還有一個人在這樣受創的環境下,他們的身體所發展出來的保衛機制。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提到了許多研究,詳細地用生物學的角度解釋,童年時期所處的惡性壓力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和大腦。童年創傷影響身心健康,這些都不再只是純粹的臨床推論,而有科學證據。

我常常對我的個案解釋,童年逆境經驗改變你的大腦和身體,這些都不是在說「你有問題」,相反的,這是一個人為了存活所發展出來的生存機制,是一個人強大韌性的表現。只是,當你現在已經脫離危險了,你的大腦和身體卻不知道,所以你持續用舊有的大腦迴路運作、持續處在「戰或逃」的壓力反應、持續用失調的杏仁核,將周遭許多東西都視為危險。理性上,你知道現在已經脫離童年創傷環境了,但是你的身體和情緒腦,卻還活在過去、活在創傷當中。

 

從「知道」開始療癒

但是好消息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改變。過去發生的創傷或許都不是你的錯,但是我相信療癒是自己的責任,因為復原這條路,只有你自己可以走,沒有其他人可以代替你。哈里斯醫師也在書中提到許多治療方法,許多人在聽到治療時,或許都會想到「吃藥」,但是,就像哈里斯醫師談到的,我們需要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到治療︱睡眠、運動、飲食、正念、心理諮商、健康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一個人要復原所需要的東西。

哈里斯醫師在這本書中詳細的解釋了童年逆境經驗對人造成的影響,而在你讀完這本書後,我想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能夠理解創傷、由創傷知情的角度看事情。下次當你遇到任何人(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表現出「問題行為」時,你能夠在心裡想著:「你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而不是:「你有什麼問題?」

許多創傷都來自於人︱那些人與人之間的暴力、虐待、疏忽,讓一個人失去對他人的信任與連結。但是,也因為這些創傷來自人,復原的過程更需要人。沒有人能夠在孤獨中復原,我們需要在與人的信任和連結中上才能獲得療癒,而當這個社會能夠開始討論童年逆境經驗、能夠成為創傷知情,我們就能提供更多支持與理解,幫助更多人復原。

人有能力摧毀另一個人,也有能力治癒另一個人,我們可以成為那個治癒人的人。

關於作者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為了協助更多父母及老師深刻地瞭解孩子、掌握教育的好方法,集結整理了森林小學及... 更多

  1. 做自己的艱難
  2. 看見創傷,成為創傷知情 —— 讀《深井效應》感想
  3. 森小利誘小孩!?──與森小主任林青蘭談「四不」教案
  4. 透過他的眼光,看到了初衷
  5. 自主學習,從自主挑戰開始
  6. 教小孩面對衝突?從自身做起
  7. 老師也會霸凌學生?會,而且很嚴重!
  8. 成為小一新生前必須會的事情?
  9. 請告訴孩子:不論如何,你都是有價值的
  10. 安親班帶大的孩子們
  11. 要很小心
  12. 哄小孩洗碗
  13. 考第一名,為了您們的笑容啊!
  14. 玩具車
  15. 認真交朋友
  16. 孩子有問題,都是爸媽的錯?
  17. 學校老師一直要我帶孩子看醫生
  18. 孩子想要的東西,該不該給?
  19. 我的孩子是過動兒?
  20. 小孩怕看醫生怎麼辦?
  21. 是誰貼了孩子標籤?
  22. 孩子搞破壞,父母怎麽辦?
  23. 小孩頂撞,怎麼辦?
  24. 難溝通的孩子怎麼了
  25. 小孩吃飯這件事
  26. 小孩不寫作業,怎麼辦?
  27. 以自我為中心,不行嗎?
  28. 別讓「禮貌」成為委屈人的藉口
  29. 我不想告訴你,我的暑假生活
  30. 叛逆不是病
  31. 請用道理說服孩子
  32. 森林小學故事~不只是丟一個雞蛋而已
  33. 不要再打我了,拜託!
  34. 老師 !不體罰就不會教了嗎?!
  35. 成績不好,是哪一種病啊?
  36. 每逢佳節必焦慮~返鄉團圓恐懼症
  37. 溝通的難題~傳達不出的關心
  38. 透過「想要」,看見「需求」
  39. 大人懂得猜心又貼心,紛爭化為領略人性的美好
  40. 弟弟有的,哥哥也都有!
  41. 教出會思考的小孩
  42. 如何喚起孩子的〝感覺〞
  43. 帶小孩搭飛機
  44. 孩子有困難,我卻越幫越忙?
  45. 小孩吶喊,因為大人聽不見!
  46. 我的孩子會說髒話
  47. 開口前,先用心
  48. 月考分數,你滿意嗎?
  49. 我家孩子有「老二情結」,怎麼辦?
  50. 擔心孩子沒朋友,先成為他的第一個好朋友
  51. 孩子不能「說到做到」,怎麼辦?
  52. 字的美醜 vs. 學習態度
  53. 如何陪孩子訂正數學考卷?
  54. 無條件的愛是不管孩子嗎?
  55. 讓孩子有愛人的能力
  56. 孩子在外地求學,我好擔心..
  57. 品格比分數更重要
  58. 孩子常和我爭「公平」,怎麼辦?
  59. 活出好的樣貌,才能給女兒好的支持
  60. 為了過動兒,掬淚不斷
  61. 3C生活裡,如何拿捏親子關係?
  62. 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該不該幫?
  63. 孩子又怕又愛聽鬼故事,怎麼辦?
  64. 不適應老師,要不要轉班轉學?
  65. 去讚美、去陪伴,就對了!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