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 免費圖庫Pixabay)
不少人都說「孩子最好由父母親手帶大」,為人父母者往往會在聽過這番話後,開始陷入苦惱。首先,基於現實的考量實在難為。儘管夫妻二人都想親自照顧孩子,但總得有人賺錢養家。就算無關經濟因素,要一個人放棄自己長久以來的夢想與累積的經歷,轉變成全心全意育兒的決定,絕非易事。在各自的苦衷前,「孩子最好由父母親手帶大」這句話儼然成了父母肩上的巨大壓力;同時,當然也帶著些許對孩子的歉疚。
實際上,有許多專家都建議父母應該親自照顧孩子至少到36個月為止。為什麼是36個月?如同前文所述,24~36個月的孩子會藉由重複經歷離開父母又復合的過程,學習客體恆常性(請參考p.72)。經過練習後,成長至36個月左右的孩子,才終於具備離開父母也擁有自主活動的能力。這就是必須有人待在孩子身邊直至「36個月為止」這句話的根據。
雖然可以理解「36個月」的原因,但為什麼非得是「父母」待在孩子身邊才行呢?如果想讓孩子有辦法在與父母分離的情況下也能正常活動,那麼親子間必須先建立起足夠安全感與信任的基礎。當「有人持續」在各種情況與時機適當地給予孩子反應時,他們才能感受安全感。「最好由父母照顧到36個月」是因為通常是由父母擔任主要照顧者的角色;簡單來說,主要的原因在於「父母是最值得信任與最不會改變的存在」。
萬一父母為了工作而不方便親自照顧孩子時,又該怎麼辦?即使不是父母,只要有個「特定對象」能「持續」照顧孩子,便不需要太過擔心。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顯示父母無法全責教養會加劇孩子在情緒、行為上的問題。
當父母無法親自照顧孩子時,可以轉而尋找有辦法提供協助的對象。只要是可以在各種情況與時機給予孩子適當反應的人,無論是阿嬤、阿公、保母等任何人都無妨;如果是能在2~3年間持續照顧孩子的人尤佳。特別是對於不得不完全依靠主要照顧者的未滿1歲孩子而言,不會改變的主要照顧者之存在與角色更顯重要。
關鍵在於:持續給予安全感的存在。這個存在是父母的話自然最好,但也不是非得如此才可以。假如「必須由父母親自照顧」這句話是種壓力,或因為無法親自照顧孩子而感覺不安、愧疚,也希望各位能因此稍微放寬心。
就現實層面來說,要找到能持續照顧孩子1~2年以上的人可能有點困難。不過,也不必因此過度擔憂,因為孩子一直都擁有著不變的人|「父母」。儘管待在一起的時間不夠充裕,也請在與孩子相處時,盡情陪伴他們玩耍,多多擁抱孩子,多多對著孩子展現笑顏。比起「完美」,「持續」才更重要,透過持續的高品質相處,父母自然能帶給孩子安全感與信任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到活動頁按讚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一本喔!
活動期間:2022/7/29(五) - 2022/8/4(四))
書 名: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
出版社:大好書屋
作 者:崔治鉉 최치현
譯 者:王品涵
掌握成長訊號×教養三核心,
精神健康教授解答兒童心理、情緒、行為、社會性難題!
國網路書店讀者9.7星評,蟬聯家庭類書TOP 100四週,
知名兒童精神健康醫學科教授,以發展理論結合諮商經驗,
全面解答父母關於幼兒&兒童的情緒、心理、社會性、行為等問題,
紓解育兒困境,讓孩子在安穩的家庭關係中健康成長!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