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覺察內心的不滿

大好書屋 | 2020-08-23
親子話題創意生活

在你憤怒及激動時,即使你早就習慣把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壓下來,你的身體也會提醒你,現在該好好去面對它了。你可能會因此感到心痛,但唯有允許你自己去體會和感受,你才能變得更好。

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會有什麼表現?表現出難過還是失望的樣子嗎?在孩子覺得受不了,甚至無法負荷時,他會立即用某種方式來抒發或是發洩嗎?像是流淚或哭喊,他或許會打自己,跌坐在地板上蹬著雙腳,摔東西、咬人或是大吼大叫。即使我們大人(最好)在生氣時沒有這麼做,我們自己也難以承受孩子的行為,因為我們的身體也會跟著經歷類似的過程。

 

◆ 身體裡的憤怒:關鍵九十秒

你大概已經知道,自己在生氣和有壓力時會有什麼感覺:喉嚨緊縮、呼吸紊亂、胸口像被壓住一般。你的身體僵硬、無法放鬆;你會咬著牙齒不放,連下頜都緊繃了起來。再進一步你會被引爆,然後失控:你的大腦開啟了自動反應,釋放出多種化學混合物質,接著流竄到你的全身──這就是你在當下所感受到的感覺。

不過,我要告訴你一個很重要的訊息:這一切過程只會持續九十秒。九十秒當中,從大腦啟動憤怒的機制,讓感覺傳遍你的全身,最後又離開你的身體,這個過程只有九十秒。從大腦啟動憤怒的機制,讓感覺傳遍你的全身,最後又離開你的身體,這個過程只有九十秒。從大腦啟動這個程序,接收到憤怒的訊息,傳遍你的身體,最後消失在身體裡,然後,它就結束了。你經歷了情緒的起伏,意識到該處理憤怒的感受,必須控制它,也都在這九十秒裡發生。美國神經學家吉兒・博爾特・泰勒(Jill Bolte Taylor)在她的書《奇蹟》(My Stroke of Insight,暫譯)提到這個過程,她還補充:「在這九十秒後,如果我的怒氣還未消失,原因就出在『我自己決定要讓這個過程留在我的生命裡』。我每個月都想著,是要緊抓著這個過程不放,還是回到眼前的當下,不要再巴著這道感覺。」

這是給身為大人和媽媽的你的一個好消息。不過,千萬不能把這九十秒當成一種期待,對孩子說:「好吧,九十秒之後你就不可以再這個樣子了。」孩子還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緒,但如果我們給他們機會去學習,他們就會愈做愈好。

從大腦啟動憤怒的機制,讓感覺傳遍你的全身,最後又離開你的身體,這個過程只有九十秒。這短暫的片刻,也讓我們明白一些重要的事:如果有一天,你被情緒困住了,那正是你的大腦正忙於自己的運作。這時的你完全沒有能力去顧及你自己和孩子,也沒辦法在生氣的情況下去陪伴他,一旦你被「啟動」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在這九十秒的時間裡,你就是身處緊急情態中,你的大腦和身體也一樣,只有關閉這個自動機制,釐清憤怒的原因,你才有餘力去面對孩子。

幫自己踩煞車,不要干涉你的本能反應,是這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最理想的作法就是在生氣時深呼吸,並且覺察你的身體反應。但我們都知道,要有辦法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做到你想要的模樣,可能還要努力一段時間。這時候,抱持完美的心態反而會適得其反,它可能會導致你再次陷入自責的情緒裡,因為你認定自己又會再次失敗。

你可以設定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像是,稍微調整自己長久以來面對孩子生氣時的反應:
• 抓著沙發或長椅的靠背,不要抓孩子
• 對著牆壁發洩,不要對著孩子怒吼
• 可以試著退後一步,不要奪門而出

你的焦急心情會完全反應在你的行為舉止上,所以更要一步步努力朝你想要的方向邁進。一次一小步,反省、失敗、再反省、最後成長。當你覺得眼前的方法行不通時,你可以說出來並且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方式。

在你憤怒及激動時,即使你早就習慣把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壓下來,你的身體也會提醒你,現在該好好去面對它了。你可能會因此感到心痛,但唯有允許你自己去體會和感受,你才能變得更好。

我們身為父母,遲早要學著控制及調整我們的情緒,才有辦法對別人伸出援手。這和我們做為大人,去期待別人,像是另一半或是孩子能幫我們把情緒停下來完全不同。或許,下一次你也可以想著:「啊,其實我也可以試著冷靜下來!」特別是當你的情緒到了臨界點時,就這麼做吧!或者擺動一下身體,感受一下當下的自己,再深呼吸一口氣。過了九十秒後,你又可以恢復思考,也更願意努力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 C.I.A.:你的救命計畫

請試想一個讓你在瞬間就會抓狂的情境。你走進客廳,看到孩子用麥克筆在沙發上作畫;你拿喝的東西給孩子,他盯著你,在你面前把杯子裡的東西全數倒光;你拒絕孩子的請求,他開始生氣,對著你發飆,捶打你的背,揮拳攻擊你的臉。

從這些事件的情況看起來,在那時,就在當下,你需要能及時因應的方法,好讓你應付眼前的狀況。從現在開始,當你遇到上述的情況時,請記得步驟。

C.I.A.是一種可以在緊急情況下使用的辦法,是由我們所發想出來的一種處理過程。簡單來說,它涵蓋所有棘手情況下所需的重要步驟,哪些可以做,又有哪些千萬不要做C.I.A.是由「Cut」、「Imagine」和「Act」等三個英文字縮寫組成,也就是「停止」、「想像」和「行動」。

• 停止:停下來!不要動!就是現在!想像一個你迫不及待想要播放的電影片段,接著按下暫停鍵。就像把從你嘴裡冒出來的話、不加以思索的動作,通通都停止。電影裡的「Cut」代表著必須立即停止拍攝,這時演員可以放鬆和深呼吸,可以脫離角色回到自己。因此,「 Cut」以及「Stop」對現在的你來說是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事。你必須這麼做,才有機會進行到下一步。「Cut!」能讓你身處壓力時不再受困於眼前的事物,你會把前方一大片視野看得更清楚。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關注你的呼吸! 

• 想像:當你暫時脫離了情緒的糾纏,就能看清自己真正要面對的問題,更能看見事情的全貌。你會發現,眼前的危機並不是真的那麼嚴重,你的生命也沒有受到威脅。所有可怕的情況都是由你的大腦所想出來的,所以你該思考自己該怎麼去應對。你可以在心裡想著那個可怕的片段,接著觀察你的身體反應,仔細發掘心裡冒出來的感覺。感受你自己、體會你自己、保持呼吸的節奏,好好地與你自己相處。你無須匆忙,花點時間陪伴自己。所謂的「想像」是給你自己有逐步檢視起伏的情緒,允許自己去瞭解自動冒出來的負面感受,以及存在腦海裡被「被拘禁」的想法。如果你能細心地去觀察牽動你反應的這些「片段」,並且思索你和孩子接下來的情況,正好能讓你去尋找其他可行的作法。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能藉此去認清自己不喜歡的方式,同時去找出我們想要的替代方案。

• 行動:現在你已經瞭解自己的想法,能和身體、情緒對話,掌控情緒的波動對你來說也不再是難事,你已經可以盡自己所能去面對它,你會因此感到滿足,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處理問題。

即使參考C.I.A.步驟,你可能還是不確定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畢竟它還是有不足的地方。當你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做,也可以在當下明確表達出這種不確定感。你不必一直都清楚在事情發生的當下該如何應對,特別是對於你無法接受的方法,而且你也沒有意願去執行。唯有你自己對這些方法有所體悟,才有可能讓你和孩子(或是伴侶、母親、婆婆或其他人)開啟互動;並且讓你看清,你所感受到以及在乎的人事物。 

C.I.A.的計畫及步驟需要經過練習,你把步驟做得愈確實,就愈清楚自己有喊「Cut!」的能力,漸漸地,你就能在遇到情況時做到冷靜、感受、呼吸等三件事,重新和自己對話,然後知道怎麼面對問題。於是,C.I.A.就完全成為你個人的方法。

這本書裡的呼吸、肢體練習以及啟發,都是為了幫助你能經常運用 C.I.A.的步驟,並且更得心應手。其中的關鍵就是不要失去和自己的連結,也就是和自己對話。透過一心二用,可以做到:關注自己、感覺身體和呼吸的變化,於此同時也關心孩子,並且維持先前關注自己的狀態。你願意敞開心房,關注自己所處的情況,與它共存,如此一來就能維繫你和自己、和孩子的連結。

 

◆ 安撫情緒的作法:情緒該往哪裡去?

知道自己在生氣,卻還能維持呼吸平穩,等到所有情緒都過去──要走到這一步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如果你能做到暫停自己的情緒(用 C.I.A.的第一步「停止」),特定的冷靜方法就能幫助你,維持「停止」狀態,度過情緒的風暴。所有的步驟不一定能完全適合你,或是引起你的共鳴,但至少能讓你認識其他可行的作法。

人類是群體動物,彼此會互相調整情緒。我們大人應該盡可能不要挑起孩子的情緒,輕聲說話,也要用正向的方式鼓舞孩子,也就是激勵孩子。正向的鼓舞就像是給孩子適當的壓力或是幸福感。孩子在出生之際,還無法完全管理自己的情緒,他需要一個能陪伴他、給他安全感的大人,幫助還在強褓中的他,去協調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之間的作用。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視情況去「鼓勵」而非「抑制」他表達情緒。孩子仰賴我們能為他(陪伴他)瞭解情緒,當他遭遇困難時,我們能穩住他們,不受到情緒的左右。如此一來,他們也會慢慢學著面對自己的情緒。一直以來,我們大人要負責教導孩子去適應情緒的變化,同樣地,在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件事上,也要由我們做起,而不是由孩子開始。 

我們在年幼時沒能學會面對情緒,當了父母,遇上求助無門的時刻,就會不知所措,並且更加焦躁。要怎麼做才能安撫自己,和不舒服的情緒共處?你在什麼情況下會反思你的壓力來源?當你快被情緒淹沒時,你會選擇獨自面對?還是讓關心你的人你的伴侶或是朋友來協助你?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書   名:媽媽的情緒練習
出版社:大好書屋
作   者:珍琳.米克, 珊德拉.提墨.葉特
譯   者:楊婷湞

 >>好書這裡買<< 

德國教養暢銷書!亞馬遜網路書店家庭與教育類第3名、親子關係類第2名!
一本給崩潰媽媽的深度情緒覺察指南,
也是探索意識、與自我對話的成長之書,
有效練習、正向引導,讓親子互動更有愛!

關於作者

大好書屋
大好書屋

是幸福「家」的推手! 喚醒父母的教養觀、繪本看世界、傳遞生命善真與夢想、連結... 更多

  1. 有效提升成績的學習法
  2. 相信自己做得到,就能改變一切
  3. 從培養學習習慣開始,擺脫三分鐘熱度
  4. 很愛孩子,卻還是很憂鬱..
  5. 對孩子的事感到煩心,就會對丈夫發脾氣..
  6. 對孩子感到抱歉,總是變成怪物媽媽?
  7. 愛鬧脾氣又抓著不放,沒關係嗎?
  8. 為了工作,無法整天待在孩子身邊
  9. 適當的挫折不是選擇,而是必要
  10. 科技鼓勵我們不間斷地進行多工處理
  11. 科技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12. 自信心如何成為孩子的超能力
  13. 當孩子弄得亂七八糟卻不肯收拾的時候..
  14. 當你每天早上催促孩子「動作快一點!」而感到不耐煩的時候..
  15. 當孩子說「我沒有自信、好害羞」而僵住的時候..
  16. 不給糖就搗蛋!孩子吃糖好嗎?
  17. 如何避免塑化劑?
  18. 如何增加孩子的免疫力?
  19. 同理與側耳傾聽
  20. 稍微偏離正軌也無妨
  21. 以稱讚提高自尊感
  22. 我的快樂,我作主
  23. 覺察內心的不滿
  24. 認真和孩子講話和生活
  25. 學習理財,從善用時間開始
  26. 孩子,也需要知道家裡的收入
  27. 該怎麼與孩子討論金錢
  28. 正向教養的27種核心態度之一:改善你的溝通技巧
  29. 幼兒園和托兒所 - 學齡前日常教養問題的解決方案
  30. 和朋友吵架 - 學齡期日常教養問題的解決方案
  31. 2歲就能學會!利用「代辦事項磁鐵」完成時間管理術
  32. 4-6歲適用,把小孩喜歡的遊戲應用到收納整理中來!
  33. 讓孩子一個人也能輕鬆完成收拾整理!
  34. 願你們是散播喜悅與愛的小天使
  35. 書之必須,閱讀之必須
  36. 同理他人,給予溫暖的支持
  37. 有限的選擇
  38. 大人必須糾正霸凌情況
  39. 尊重學生課堂外的興趣,創造情感連結
  40. 溝通與表達
  41. 性別 VS. 專注力
  42. 觀察孩子情緒的秘密
  43.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遊戲是一個社會化過程-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
  44.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何謂不當行為?-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
  45.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遵守規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
  46. 有明確理由!學習不會三天捕魚、兩天曬網
  47. 孩子沒創意?因為你習慣給標準答案
  48. 親子互動方式,決定孩子的未來
  49. 不要讓孩子的行程過滿!他們才能練習計畫自己的空閒時間
  50. 如何影響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別焦慮~《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
  51. 『等待』讓孩子學會尊重、耐心與自我滿足~《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
  52. 《當孩子的超人爸爸》爸爸是女兒心中理想的男性形象
  53. 《當孩子的超人爸爸》找回爸爸在家中的「存在感」
  54. 《當孩子的超人爸爸》成為孩子的大玩伴,激發孩子無限潛能!
  55. 《當孩子的超人爸爸》每天撥出10分鐘,和孩子獨享一對一的寶貴時光!
  56. 《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孩子是小小科學家,鍥而不捨的好學精神
  57. 《找回單純快樂的自己:向孩子學幸福》現在立刻馬上!一刻都不能等,就是當下
  58. 《幼兒教養現場SOS!》不做吼媽,冷靜處理孩子的不當行為
  59. 《幼兒教養現場SOS!》「睡前儀式」4要素,讓孩子擁有整晚的健康睡眠
  60. 《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為什麼「收拾」那麼重要?養成孩子收拾好習慣
  61. 《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學習正確的「責罵」方法
  62. 《幼兒教養現場SOS!》有效處理,消除孩子鬧脾氣
  63. 《孩子不再三分鐘熱度》稱讚育兒法,讓每個孩子自動自發!
  64. 媽媽不生氣,50招搞定搗蛋男孩!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