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們在有情緒時,被說教被建議被指導被說教...,
也是會不爽或是反抗的,更何況是小孩呢?
大樹的臉書社團有媽媽問道:
「最近真的很煩惱,3歲7個月的女兒越來越叛逆,不聽媽咪我的規範(譬如關係到安全問題,或看兒童節目的時間超出,或沒順著她的意思..等等),制止她不當的舉動時,她就越是要做,我不體罰她但我會表情嚴肅的跟她說,她就開始哭鬧甚至還動手打我,我嚴厲制止她也跟她說這樣是不對的行為,媽媽等妳靜下來才願意理妳聽妳說話,這樣哭鬧媽咪不會理妳。女兒嘴裡就會不停的說她無法靜下來。就這樣一天會鬧個一,二次而且持續個一個小時,弄得我精疲力竭,該如何是好?」
「3歲7個月的女兒越來越叛逆」
也可以說孩子愈來愈有主見,愈來愈有自己的想法。
「制止她不當的舉動時,她就越是要做」
大家好像都期望,只要制止,孩子就會乖乖聽話。
突然想到南韓沈船事件,那些聽話的學生們...。
「我嚴厲制止她也跟她說這樣是不對的行為」
糾正和指責容易變成"火上加油",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激烈!
你說得都對,結果卻是讓孩子的情緒更加高漲失控!
我的想法是,可以練習說比較能讓孩子冷靜下來的話,
或是任何可以讓彼此冷靜下來的方式。
感覺一下,下面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媽媽等妳靜下來才願意理妳聽妳說話,這樣哭鬧媽咪不會理妳。」
和「媽媽一定會聽你說,只要你冷靜下來,媽媽一定會幫你」
第一句的感覺比較是,你做不到就沒有。
第二句的感覺比較是,一定會有,只要你做到。
感覺很像,卻是天差地遠。
「就這樣一天會鬧個一,二次而且持續個一個小時」
可以觀察看看,孩子鬧之前發生了什麼事?
玩得太累?太久沒有得到注意力?累積了過多被指責被訓斥的點數?...
說教是一種容易,但沒什麼作用的管教方式,
和孩子用哭鬧的跳針攻擊沒有什麼兩樣!
特別是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說教,那是難度最高的時候,
偏偏大家好像都喜歡挑孩子哭鬧的時候說教。
於是哭鬧跳針攻擊和鬼打牆說教,形成了無限迴圈,
通常最後都會以大人失控、小孩被揍的場面,結束這一回合的對抗。
沒有人得到滿意的結果。
說教對小孩來說,經常是抽象的語言,通常照顧者講到第三句話時,
孩子的耳朵已經啟動自動關閉模式。
在當下,孩子早已被慾望控制、被情緒淹沒...,
孩子需要的是一個穩定的照顧者,幫助他從失控中回神平復。
知道不代表做得到,
說了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無數次...,
孩子的能力還沒有成熟,練習次數還不夠多,做到一點點時也得不到肯定,
還沒有辦法完全做到時,就是還做不到。
如果一味的想要用說教來影響孩子,孩子就會持續用哭鬧來表達堅持。
孩子哭鬧失控,如果你認為是場災難,
孩子吸收到的態度就是,
哭鬧是不好的,我總是這樣,我無法控制自己,我需要別人強勢介入...。
如果你知道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花絮和挑戰,
孩子會慢慢會感受到,雨過天晴,黑暗之後就是黎明。
如果你可以允許自己,有眼前做不到的困難、有自己的情緒,
孩子會感受到,可以允許自己,有時候是情緒化的,
有時候會遇到一些還沒有能力面對的挑戰,
但是有人願意陪伴他一起面對,他是被接納的。
如果你有良好情緒的管理能力,那就是最好的身教,
而不是鬼打牆一直去說服孩子,現在就要做到,
你自己目前也還做不到的事。
身教是一種看起來沒對孩子做什麼,卻是有長遠影響力的管教方式。
如果面對孩子不講理、情緒化,可以做到從容以對,
孩子以後遇到不講理、情緒化的人,自然會知道如何應對。
因為你的身教已經做了最好的示範。
Photo Source :About Our Kids、The Times of Israel、The Mommy Blog for all Shopaholics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