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rad Flickinger@flickr, CC by 2.0
10歲小四的女兒開始要求要設自己的臉書,我當然不希望她設,但我怕是早晚會設的,我該現在答應她嗎?在她仍未在青春期叛逆前設好且加入我好友?
我猜:
媽媽可能捨不得拒絕孩子,不想和孩子有衝突,但另一方面又知道遲早會有這麼一天,所以又想著要加孩子好友,以便監控。孩子的部份,通常是同儕有,孩子也想要有,這或許是同儕之間的流行或是話題,就像有人買了什麼,大家就開始要買,有人看過什麼,大家也開始看。
我的想法:
我覺得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孩子練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如何和別人商量。當別人同意時,需承擔那些責任和後果,當別人不同意時,如何去面對挫折,提出替代的方案。
幾點參考建議:
父母有責任保護孩子,當然有權利決定,父母有權利決定,所以父母相對也要承擔比較多的責任。只是這當中可以如何溝通對話,是很值得彼此學習的地方。
邀請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用急著教育孩子,先好好的聽孩子說。可以問問孩子,如果不用臉書,有別的替代方法嗎?重點在於"對話",而不是"對錯",父母其實不用擔心,因為最後決定權還是在你手上,
可以和孩子談談,需遵守那些規則和責任,如果違反的話,需承擔那些責任和結果。
等孩子冷靜下來時(避免在有情緒時對話),再跟孩子談符合那些條件之後才可以,例如幾歲之後,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讓孩子練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當然,最後的決定權仍在父母身上。
題外話:
有些人喜歡私下批評公司或是主管的作法,卻又不願意在會議中提出,或是當面和主管溝通。或許這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父母一向是單向要求,或是指導命令,缺乏對話和溝通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不會也不敢對別人提出需求,那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如果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讓孩子有練習和別人對話溝通的機會,不但可以讓孩子有比較好的溝通對話能力,也會讓孩子活得比較健康而且真實。
最後,請大家想想,我們的長輩找我們"溝通"時,他們是真的要找我們"溝通",還是其實只是要我們"聽他們的"。這點是我們在孩子"溝通"時,常常沒有意識到的,在不知不覺中又複製了,長輩對待我們的方式。
"對錯"只是一時,心和心之間的"對話"才能長久經營關係。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