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我要你幫我做!─ 面對孩子耍賴

新手父母 | 2014-01-10
創意玩教養

佑佑從學會吃副食品開始,總是很乖的在媽媽的協助下,快快地把碗裡的食物吃完。兩歲之後,佑佑開始學習自己動手吃東西;雖然總是掉得滿地都是,但他還是很願意自己動手。
沒想到,前陣子爸爸和媽媽要出國,把佑佑送回南部的阿嬤家;才過幾個禮拜的時間,媽媽把佑佑帶回台北,卻發現佑佑不肯自己吃飯了!
「我要媽媽餵。」飯桌上,佑佑這麼說。
「你明明就會自己吃了,為什麼要媽媽餵?」媽媽說。
「我我我,我要媽媽餵。」佑佑扭動身體,不肯。
「你自己吃。」媽媽試著要說服佑佑。
「嗚~ 我不要,我要媽媽餵。」
佑佑不肯,嘴巴一邊發出噪音,很堅定地說:「我不要自己吃。」就這樣,餐桌上你來我往三十分鐘,直到飯菜涼了,佑佑還是一口也沒動手。



孩子因為不會做的事情來依靠父母,是一種依賴;孩子明明會做的事情還來依靠父母,是一種耍賴。面對孩子的依賴和偶爾的耍賴,父母可能還可以覺得這很可愛;但面對孩子總是要耍賴,卻考驗著父母的耐心和智慧-因為這個過程,往往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習慣與性格。

孩子可能這樣想
 從「絕對依賴」到「相對依賴」
當孩子還在情緒發展的最早階段時,孩子的母親在「原始母性」下,常常會沉浸在與小寶
貝的「共感」(我們是融合一體的感覺)中;而孩子也絕對依賴著母親,甚至到根本沒感覺母親在照顧他(因為孩子和母親是一體,沒有你我之分)。
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孩子有越來越多的獨立成長空間時,他們會希望跨出自己的腳步去嘗試其他的事物,而這也回過頭來促使母親重新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和獨立性。只是,在心理發展上,孩子從絕對依賴、到萌生出「我」的想法,但下一刻又會開始發現自己對母親仍然處於依賴……接著才在這來來回回的過程中,調整成一種「相對的依賴」(在需要的時候才依賴)-但這過程中伴隨出現的,就是「耍賴」的現象。
這種狀態可視為孩子處於「我到底需要你?」還是「我其實不需要你?」的困惑中,一種對抗內在矛盾感的「叛逆現象」

 「叛逆小孩」與「自由小孩」
在心理學上,探討了「小孩」的兩種表達面向:一是「叛逆小孩」的樣子,一是「自由小孩」的模樣。自由小孩的表達,往往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自由度;叛逆小孩的表達,則常常是「為反對而反對」,有一種缺乏邏輯的叛逆感-我們如果看得更簡單一點,前一種表達,可能在呈現的是一種內在的「開心」;後一種表達呢?就是內在的「不太開心」了。
也就是說,當孩子在「耍賴」的時候,看起來也許耍賴的是「某一件事情」,但背後在表達和抗議的卻「可能是另一件事情」。拿情境裡的佑佑來說,本來他會自己吃飯,回阿嬤家一趟後卻變得不願自己吃飯。這一方面可能是阿嬤會餵他,所以佑佑養成習慣了。然而,依照孩子的適應能力,他們是可以「在A地的時候是一個樣子、在B地的時候是一種樣子」,並且找到平衡。所以,像佑佑這樣「堅持耍賴」的時候,其實還有可能是為了撫平心裡頭說不出來的、被送回阿嬤家的分離焦慮,以及從阿嬤家又被送回來的分離焦慮和重聚焦慮(和父母重聚也是需要再調適的)的複雜感。

家長可以這樣做
 先看懂、再回應
孩子是個心裡很容易產生焦慮的生物(因為他們真的太小、也太脆弱了),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他們心裡的感受,但他們又不見得會表達。所以孩子喜歡聽故事、畫畫、看書、看卡通,都是用一種抽象的方式在解決內在的矛盾與困擾。在這種狀況下,父母親「看懂」孩子在做什麼,往往是處理他們行為的關鍵!
‧看懂: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只是有時候會擔心自己想得不對、或做錯了什麼,而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其實並沒有這麼嚴重的,當你覺得孩子的行為是出自什麼原因(例如,他剛從阿嬤家回來,父母就可以合理判斷,這個「送走-回來」的過程,孩子的心裡可能發生了什麼),只需要把這些「想像」化成詢問孩子的語言:「寶貝,你是不是想阿嬤啊?」、「寶貝,很久沒有回來家裡了,有沒有不習慣啊?」孩子就會告訴你答案。
‧回應:當看懂、詢問,並確認了孩子的狀況,這個對話不是就到此結束了,而是要進一步的回應,才能帶領孩子去消除成長中必經的焦慮。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的耍賴是因為某個原因,就要透過一些回應來抵銷他耍賴的動機。例如:「寶貝,你回阿嬤家,有沒有很想媽媽?
媽媽也好想你喔!可是爸爸和媽媽有事,所以才讓你回阿嬤家。你看,這是爸爸媽媽要送給你的禮物。(重點不是禮物,而是讓孩子知道,即使你去忙、把他送走,心裡還是有他)

這些不能說或做
‧用權力來讓孩子屈服:「我叫你吃你就吃。」(只處理行為,沒有處理孩子耍賴的原因,就白白浪費孩子的耍賴了)
‧用威脅來讓孩子屈服:「你不給我做你試試看。」(與孩子的耍賴對抗,耍賴背後的焦慮沒有解除,反而更焦慮、或更引發叛逆)

延伸閱讀: 

 

 

◎更多高效能情緒教養法: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
出版社:新手父母

以淡定的態度陪伴孩子經歷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才能營造正向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誠實面對、表達、紓發自己的情緒,學習與父母、他人及自己相處。

 

圖片來源:YouQueen

關於作者

新手父母
新手父母

針對家有0到12歲孩子的新手父母,提供嬰幼兒及孩子的養育及教育的各種知識、資... 更多

  1. 為什麼會做夢―從「為什麼」開啟滔滔不絕的親子對話
  2. 為什麼吃飽了肚子會凸出來―從「為什麼」開啟滔滔不絕的親子對話
  3. 為什麼?為什麼―從「為什麼」開啟滔滔不絕的親子對話
  4.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我要你幫我做!─ 面對孩子耍賴
  5.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不要!不要!不要!─ 面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6.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媽媽,他打我!面對孩子被欺負
  7.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大野狼會來嗎?面對孩子想像中的害怕
  8. 《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裕》五到七歲─宇宙的主宰
  9. 《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裕》二到四歲─神奇的年齡
  10. 親子按摩:學習寶貝自己及別人的身體
  11. 親子玩瑜伽:用遊戲概念,引發學習熱情
  12. 《阿鎧老師10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感覺統合的迷思
  13.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透過眼睛來學習,是最直接的方法(包含遊戲試玩~)
  14. 《玩出大能力》「三分鐘」檢視兒童專注力
  15. 《創意玩教養》增強記憶力
  16. 《創意玩教養》自己尋找答案
  17. 簡單學:讓小孩手指更靈活的方法
  18. 《創意玩教養》什麼時候適合進行如廁訓練?
  19. 《創意玩教養》如何教導孩子學會等待?
  20. 《5分鐘玩出專注力》要怎樣透過遊戲玩出「專心」?
  21. 《創意玩教養》孩子不懂分享和輪流?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