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不要!不要!不要!─ 面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新手父母 | 2014-01-09
創意玩教養

佑佑在學會說話前,都還是個非常好「搞定」的小孩。
他吃東西完全不挑、又吃得很快,快到會讓媽媽忘情地在十分鐘內就餵下一小碗水果泥(但下一刻他可能因為一下吃太多而整個嘩啦一聲吐出來)。
佑佑不怕生又大方,臨時託個人照顧他,他也能開心地被逗弄起來。
佑佑也不需要什麼新玩具,光給他個裝了些綠豆的寶特瓶,他就能拿起來搖得很心……
但這美好的一切,在佑佑邁入兩歲的時候,全都變了樣。
某天,媽媽坐在客廳看書,佑佑在媽媽腳邊玩耍。突然間他拿起了面紙盒,將面紙一張張地抽起——每抽一張,就放到媽媽腿上;抽一張、放一張、抽一張、放一張……
當媽媽拍拍他的頭,他會繼續一張一張的抽起來、放到腿上;當媽媽出聲制止他,他會停下來看看媽媽,待媽媽繼續看書後,他又繼續原本的動作;當媽媽不理他,他卻會爬到沙發上用力地打翻媽媽手上的書,然後重新把面紙一張一張地在媽媽腿上擺放;當媽媽把他抱起來呢?他卻張牙舞爪地哭鬧……

欸,佑佑,你到底是怎麼了啊?



我想很多家長會同意,孩子出生後,那段還躺在嬰兒床上、不哭鬧又對著你笑的時光,是育兒過程中最美好的親子時光之一。可是等到他們會哭、會鬧、會跑、會跳、會說話、會頂嘴之後,那可就令為人父母忍不住嘆蒼天為何變了樣?
其實,你知道嗎?早在兩歲之前,孩子就有可能出現第一次的「叛逆期」了,而且這種考驗父母耐心的情況,卻還是促發他們發展出「規矩」以及對自己身分認同的墊腳石呢!

孩子可能這樣想
 全能感喪失的矛盾階段
剛出生的嬰兒,雖然什麼都不懂,卻是十分自戀的。你可能看過嬰兒好奇地看著鏡中的自己;也發現剛爬行的嬰兒喜歡停留在鏡面的金屬電器前自我觀望……但這都還比不上,心理學所稱的、嬰兒內心的那股「全能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甚至能控制父母!
這究竟怎麼回事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嬰兒從出生開始,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陌生,所以在他們心裡是沒有分「你和我」的,他們很無知地以為母親就像自己的手、腳一樣,和自己是相連的一體;以至於當他們大腦慢慢發展,了解「母親和自己並非同一個人」時,還天真地想像,只要自己有需要,母親就會如預期般地出現。直到出生六個月左右,因為這種「全能感」的失靈頻率越來越高了,孩子的心裡會產生越來越多的矛盾和莫名的憤怒,想對你大叫「你給我出現」,卻又發不出聲音(也還不懂這個語言的意思)。
於是,孩子開始了解到自己能否被接受,某種程度是取決於大人的心情;但大人的所作所為,偏偏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隨著這種渺小、無力的感覺,曾經有的全能感喪失,會讓他們在面臨環境的挑戰與挫折時大發脾氣。於是父母就得要開始準備,迎接小嬰兒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了。

 透過說「不」來保持自己的分離性
年幼孩子的叛逆,當然和大孩子的叛逆不同、殺傷力也不大,只是吵起來的時候令人頭痛、考驗父母的耐心。而且,孩子們常用的是「不要!不要!不要!」來拒絕你要他做的事;或者就像上述的情境一樣,這樣也不行、那樣也不對,令人又愛又恨、卻又找不到根治的方法。
在心理學上,很多研究者觀察到,六個月之後的孩子開始產生「自我感」,也意味著他們要和母親(或者取代母親的其他重要他人)分離。但這種分離不是真正說拜拜的那種分離,而是孩子們得在全能感喪失的體會中,消化「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種很怪的心情。
你可以想像嗎?對這些小孩兒來說,明明我本來覺得我跟你是同一個人,卻要花我那麼久的時候才發現-我和你根本是不同人;不同人就罷了,這世界還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因為他們從前只要控制那條臍帶就可以),是你才能控制的……這,這叫我嬰兒的面子往哪兒放呢?
在這種心情的糾結下,孩子既然不能全然體會,也就難以全部消化,自然只好透過「這也不行、那也不要」來表示抗議-背後卻隱藏一個重要的功能:我要花力氣來維持我和你的「分離感」。

 越親近的人,越無理
在一般的傳統家庭裡(傳統指的是主要為媽媽照顧小孩的家庭),孩子的叛逆通常會發生在母親的身上;遇到父親時,這種叛逆卻會收斂許多。這就讓許多父親「誤以為」自己比較會照顧孩子,母親自然不解而抗議啦!還有些夫妻會為此產生衝突呢!
其實,這背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母親對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共生夥伴」。曾經你儂於我、我儂於你-被這樣的夥伴拒絕,當然讓孩子最難以忍受啦!
所以,如果你是那個花了許多心思,卻總覺得教不好孩子的媽媽,放下心來吧!這樣是正常的。

家長可以這樣做
 尊重孩子「想黏你」和「想要不黏你」
如果你了解孩子的心理,你就可以了解,兩歲上下的孩子(可能一直持續到上幼稚園),一下要你、一下不要你,是很正常的。但是,這種時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引發家長情緒上的困難,特別是當大人自己年幼時的分離感都還沒有處理好時(大人感覺到自己也特別難忍受孤單和分離),在這個時刻特別麻煩。所以,如果你正身為年幼孩子的父母,不妨去體會一下,當你用力地抱著孩子,對他又親又摸的時候,是因為孩子主動來要求你抱他?還是你總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就要抱著他,直到你自己覺得滿足呢?
如果你是後者的話,得要了解,當孩子「想要不黏你」的時候,你也要學習不要去打擾他正在做的事情。在孩子不想要的時候黏著他,不是一種親子的親暱,而是一種樂趣的剝奪。

 孩子需要什麼,就給什麼
正在發展自我感的孩子,有時會變得特別依賴,下一刻又表現出他不需要你。他們有時會強迫你提供幫忙,卻又在你提供幫助後拒絕你,莫怪許多爸媽要忍不住抓狂說:「你到底想怎樣?」
沒錯,這時候的孩子,就是想考驗你,在這種「往返推拉」、「起伏不定」的過程,你會不會抓狂、對他大聲發火?你會不會拒絕他、從此不要他?
當然,孩子這種「想要測試大人」的心情是很微妙而且難以表達的。所以,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發展中會出現的這種心情,那就不妨和自己打打心理戰吧!孩子來,我就拍拍他、抱他;孩子走,我就做自己的事。你會發現,從一歲半到兩歲這段期間,你如果特別能發揮這種耐心,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才靠近安撫他、在他眼光向外的時候則允許他充分地探索,不因為孩子的起伏不定而發脾氣,就會換來進入幼稚園後、甜美能講道理的孩子。
如果你說,孩子已經過了兩歲怎麼辦?做法一樣啊!只是這種需要耐心的時間,可能得要稍微長一點。

 發展「臨睡分離儀式」
「臨睡分離儀式」是處理幼兒期叛逆的一個好方法。
通常,我都主張「孩子要和父母分床睡」(當然,可以分房睡的時候就分房更好)。但即使孩子和父母上床的時間不一樣,我也十分認同在孩子睡前創造一些「臨睡分離儀式」,這對孩子的自我感發展很幫助。其中包括講故事、唱催眠曲,還有兩招可用的親密法寶:
.找出親密接觸帶:有些孩子的親密帶在額頭、有些是髮際、有些是耳朵,你可以將指併攏,來回輕輕地撫摸這些地帶,你會發現這對孩子的入睡,以及親子親密感的建立很有幫助。
.善用似睡非睡期:人類的睡眠,隨著腦波變化分成好幾個階段。其中,剛入睡的那個階段,我稱為「似睡非睡期」(通常這個階段你喚孩子的名字,他已經不會清醒地回應你,但可能還可以嗯嗯啊啊地發出一些「渾沌」的聲音)。這個時候大腦準備休息、卻還沒有進入睡眠,所以你如果在孩子耳邊輕聲說些親密對話,特別容易進到他的潛意識裡(例如:寶貝,媽媽愛你喔!)。當然,這目的是增進親密感,可不是用來控制孩子的啦!
如果你的臨睡分離儀式有用,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懂事(因為他發展出他自己)。而這也代表,家長接下來,可以好好地教孩子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囉!

這些不能說或做
‧「你再這樣亂生氣我不要理你囉!」(拋棄用語)
‧「你這樣很討厭耶!」(情緒用語)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舒服的心情不被允許。

 

延伸閱讀: 

 

 

◎更多高效能情緒教養法: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
出版社:新手父母

以淡定的態度陪伴孩子經歷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才能營造正向的親子關係,幫助孩子誠實面對、表達、紓發自己的情緒,學習與父母、他人及自己相處。

 

圖片來源:cool picture gallery

關於作者

新手父母
新手父母

針對家有0到12歲孩子的新手父母,提供嬰幼兒及孩子的養育及教育的各種知識、資... 更多

  1. 為什麼會做夢―從「為什麼」開啟滔滔不絕的親子對話
  2. 為什麼吃飽了肚子會凸出來―從「為什麼」開啟滔滔不絕的親子對話
  3. 為什麼?為什麼―從「為什麼」開啟滔滔不絕的親子對話
  4.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我要你幫我做!─ 面對孩子耍賴
  5.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不要!不要!不要!─ 面對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6.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媽媽,他打我!面對孩子被欺負
  7. 《教出情緒不爆走的孩子》大野狼會來嗎?面對孩子想像中的害怕
  8. 《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裕》五到七歲─宇宙的主宰
  9. 《給孩子,金錢買不到的富裕》二到四歲─神奇的年齡
  10. 親子按摩:學習寶貝自己及別人的身體
  11. 親子玩瑜伽:用遊戲概念,引發學習熱情
  12. 《阿鎧老師10天就看到成效的感統遊戲》感覺統合的迷思
  13. 《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透過眼睛來學習,是最直接的方法(包含遊戲試玩~)
  14. 《玩出大能力》「三分鐘」檢視兒童專注力
  15. 《創意玩教養》增強記憶力
  16. 《創意玩教養》自己尋找答案
  17. 簡單學:讓小孩手指更靈活的方法
  18. 《創意玩教養》什麼時候適合進行如廁訓練?
  19. 《創意玩教養》如何教導孩子學會等待?
  20. 《5分鐘玩出專注力》要怎樣透過遊戲玩出「專心」?
  21. 《創意玩教養》孩子不懂分享和輪流?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