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陪孩子一起玩故事:編劇媽媽教妳說故事、編故事、玩故事

華文精典-出色文化 | 2014-07-18
快樂生活提案

妳開口的那一刻,故事已經開始了!

通常一個故事包含了時間、地點、人物、緣由、經過及結果這六大要素,只要有了這六大要素,故事的結構也就跟著出來了!不過也別被這樣的架構嚇到了,其實只要妳願意開口,故事就已經開始了。

只要敢開口,沒有不好聽的故事

有的媽媽一聽到要自己編故事,就頻頻搖頭說:「照著故事書唸還可以,但是要我自己編故事,我真的做不到耶!」

也有媽媽跟我說:「我小時候覺得最難的就是寫作文了,現在突然要我即興編一個故事給孩子聽,還得說的生動有趣,對我而言實在太難了!」

還有的媽媽認為自己只會編小白兔吃紅蘿蔔、小綿羊大戰壞老虎之類的簡單故事,而且說的還沒有書上寫得好,擔心自己編的故事孩子根本不捧場。

其實,這些都只是幫自己找的藉口。

就跟煮飯、做菜一樣,妳可以選擇買速食,不僅花費的時間少、味道也不錯、還能填飽肚子。但是吃速食雖然也吃得飽,可是卻沒有辦法吃得營養啊!如果妳是對飲食有想法、會享受生活的人,一定會嚐試親自下廚、製作佳餚,把用心製作的「愛心早餐」、「溫馨晚餐」獻給自己心愛的家人,把對家人滿滿的愛在烹調時融入菜餚中。當妳看著家人一口一口吃下妳用心的料理,並且讚不絕口時,心中一定會滿溢著幸福。

同樣的道理,孩子既然是妳心愛的家人,就可以抱著同樣的心情,為孩子細細描繪,構思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童話世界,這樣子孩子不僅能「吃飽」也能「吃好」,妳其實會非常有成就感。

或許妳會說,妳也曾經試著想自己編故事,但卻因為不知道怎麼開始而放棄了。並且認為「編故事」比「說讀書」更耗費心神,只有像是電視編劇或小說家這種「專業人士」,才有可能編得出來吧!

千萬不要把「編故事」想得太複雜

其實仔細想一想,幫孩子編的故事要多複雜呢?個性天真單純的孩子,並不需要太多的形容修飾和縝密的故事架構,也不需要「暗喻諷喻」、「排比對仗」等文學技巧,對於敘事語法、組織內容、塑造角色也全不嚴格要求。因為妳的聽眾,只是孩子而已。

孩子天生就會仰慕自己的父母,因此只要妳願意開口,還有什麼比和心肝寶貝一起說笑嬉戲,更開心、幸福的事呢?

所以別先想著妳編的故事不夠好、孩子不愛聽這種潑自己冷水的話了。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一般的文筆,也想不出那麼多俏皮可愛的形容詞,但是對於孩子而言,不管是貓貓狗狗還是花花草草,神仙妖怪還是生活小事,只要他沒聽過,只要他感興趣,就是一個充滿新奇的「故事」了。

有一次朋友的兒子豆豆吵著要聽故事,當時正在忙著做飯的豆豆媽有點招架不住,剛好這時候流理台上的洋蔥不小心掉到地上,豆豆媽於是藉題發揮編起了《小洋蔥》的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顆小洋蔥,它要去看外婆,就走得很快很快,急急忙忙的,不小心摔了一跤。」豆豆媽實在想不出還有什麼可以說的,只好告訴豆豆:「小洋蔥從此以後就小心走路,再也沒有摔跤了。這個故事講完了。」

此時豆豆意猶未盡地和媽媽說:「洋蔥圓圓的,它可以滾好遠哦!比我用腳走路還快耶!」

「對啊!」豆豆媽表示同意。

「那為什麼小洋蔥掉在地上不會像番茄一樣會摔傷呢?」豆豆歪著腦袋問媽媽。

媽媽想了想,一邊洗菜一邊說:「因為小洋蔥穿了很多層衣服,每一層衣服都能保護它的身體呀!」

媽媽還沒說完,豆豆就若有所思地說:「哦!怪不得媽媽剝洋蔥的時候會流眼淚,原來是因為媽媽剝掉洋蔥的衣服時好傷心。」

豆豆媽愣了一下,很快接過孩子的話再說:「呃~是啊,小洋蔥很開心被我們吃到肚子裡,為我們的身體服務。媽媽很感謝它,所以在剝皮的時候很感動。」

豆豆睜大眼睛,問媽媽:「媽媽,那小洋蔥是怎麼到我們身體裡面服務的呀?」

媽媽微笑著繼續跟豆豆說:「小洋蔥被你夾起來放進嘴巴裡,要先經過牙齒大門,洋蔥絲就變成了洋蔥粒,它們爭先恐後往裡面走,到了胃裡就開始手牽手轉圈圈,還跳起舞來,一直到腸子以後越變越小。超級有營養的小洋蔥開始往身體需要的地方去,這個時候它們已經變得很小很小了,小到我們眼睛都看不見了,然後幫我們打敗身體裡的壞細菌。」

原本以為自己不善編故事的豆豆媽,竟然即興就編了一個有趣的科普童話故事給豆豆聽,而故事的起源只不過是一顆掉落的洋蔥而已!

其實豆豆媽的故事起頭很簡單,模仿《小紅帽》故事中小紅帽要去看外婆的梗,只是把主角換成了「小洋蔥」,後面的情節就即興發揮了。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並沒有讓豆豆嫌棄,反而和豆豆媽開始了趣味的一問一答,最後編出一個有趣的故事。

最保險的編故事方法──從改編開始

如果妳還是對「編故事」心生恐懼,沒關係,我們一開始可以先針對經典故事進行改編,保證妳的故事一點也不無聊。這是最簡單也是最保險的方法,就算只是改變了一點點的情節或結局,卻還是能為孩子帶來意外的驚喜。

例如當妳完全沒有頭緒時,可以在腦海裡快速搜尋以前聽過並記得的童話故事,像是《白雪公主》《三隻小豬》《灰姑娘》《睡美人》《小木偶》《醜小鴨》等。妳可以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編出像是《白雪公主變小矮人》的故事,讓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靈魂交換,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恢復原本的樣貌,和王子長相廝守;也可以編出三隻小豬和大野狼最後成為好朋友,耐心幫助大野狼修建別墅的故事;或是將《灰姑娘》加入新的價值觀,灰姑娘無論多麼想留下來陪王子,但是在還沒有舉行婚禮之前,她仍然每天十二點以前都得回到自己家睡覺,因為她的潔身自愛,也讓王子更加愛她。

類似這樣根據經典故事的改編,不僅改變了經典故事的結局,同時提昇了故事的層次,讓編故事變得很輕鬆,孩子聽完故事後,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所以,不要害怕妳編的故事太無聊,或是把它想得太難了,只要妳願意開口,孩子一定是妳最忠實的聽眾。

回答孩子的問題也能編故事

孩子們天生就是「好奇寶寶」,對世界上的任何大小事都充滿好奇,因此我們正好可以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用編故事的方式去回答孩子的問題。當妳嘗試這個方法後,妳會發現,與其費力的解釋孩子還聽不懂的名詞知識,還不如編個可愛的小故事給孩子聽,讓「知識」隨著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餵養」給他!

女兒嘉寶在兩歲左右開始使用嬰兒牙刷,在剛學會刷牙那陣子,她總是特別積極,只要吃了一點東西,就趕緊跑到浴室刷牙。不是她特別愛乾淨,而是覺得好玩。因為她從小就看到大人在刷牙,好不容易「熬」到能自己刷牙了,當然要好好玩一玩「刷牙的遊戲」。

可是到了嘉寶五歲時,刷牙對她來說已經變成沒有新鮮感的例行公事了,常常聽見她刷牙不到五秒就開始咕嚕咕嚕漱口的聲音。這個時候愛操心的我就現身了,苦口婆心地告訴她刷牙是好習慣,刷牙能讓牙齒和身體都健康、不刷牙會有蛀牙蟲蛀牙……,嘉寶一聽到「蛀牙蟲」這三個字,興趣就來了,連忙問我:「媽媽,蛀牙蟲是什麼?專門吃牙齒的蟲嗎?蛀牙蟲牠住在哪裡呀?」

被她這麼一問,我頓時豁然開朗——幹嘛不趁機編個故事呢?

於是我告訴她蛀牙蟲長得很小,肉眼根本看不到,在我們吃甜食或牙縫裡有食物殘渣時,蛀牙蟲聞到香味就會跑出來了。牠們專吃在牙縫裡的殘渣,吃著吃著就把我們的牙齒也一起啃掉了,有的蛀牙蟲還乾脆住進了被它們啃出來的牙洞洞裡。小朋友的牙齒被蛀牙蟲啃出洞來就會痛痛哦!所以我們必須每天刷牙,特別要把牙齒的縫縫刷乾淨,讓蛀牙蟲沒地方住、沒東西吃,蛀牙蟲們就會掰掰了。刷牙後要把牙膏和漱口水吐掉,也就是要把躲起來、被刷出來的蛀牙蟲吐出來。

嘉寶聽完之後趕緊說:「要是把漱口水吞進肚子裡,蛀牙蟲就會跑進我們的身體裡啃我們的肉,那就會更痛了!」

「對啊!所以不能吃牙膏,也不能把漱口水吞進肚子裡去哦!」為了表現蛀牙蟲的可惡和狡猾,我還緊緊抱住她,讓她知道蛀牙蟲緊緊抱著牙齒不放手的樣子。

她咯咯笑著推開我:「蛀牙蟲走開!我要把蛀牙蟲刷掉!」

就這樣,我用說故事的方法回答了她的問題,大人容易發揮,孩子也容易理解。

還有一次,我們在外面玩,嘉寶注意到社區花園有一段鵝卵石路,她對鵝卵石圓滑的樣子感到很好奇,她問我是不是工人叔叔為了好看才把石頭一顆顆磨成圓圓的呢?面對她提出的一連串問題,我順勢編了一個《石頭的旅行》的故事:

有一天,有一座大山發生了土石流,好多石頭都掉到河裡去,這些石頭在河裡靠在一起,河水無時無刻都在幫它們洗澡。好長好長的時間過去了,這些石頭互相碰撞,最後稜角都被磨掉了,變成一顆一顆躺在河底的鵝卵石。

為了讓她親眼看到「水的力量」,我帶她到警衛室門口,讓她觀察水泥地被屋簷滴水「敲」出來的小小坑洞。嘉寶對柔軟的水擁有那麼大的威力感到不可思議,我看見她這麼感興趣,索性再「附贈」了《滴水穿石》的故事給她聽,晚上一起洗澡時,我調整了蓮蓬頭的高度和強度,讓她感受到了水流擊打身體的力量。

妳看!我通常都不直接回答她們的問題,而是用說故事的方式,孩子不但滿意又愛聽,而且還會牢牢記住,從此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什麼比這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方式更有意義呢?

到處都是編故事的絕佳素材

童話故事是超越現實生活的非真實故事,把我們生活裡發生的許多故事,搬到了童話世界中,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這也是童話故事之所以這麼吸引人的地方。英國作家J.K.羅琳在一次旅行中,看到一個打扮成魔法師的小男孩走在路上,於是激發她的靈感,創作出了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故事裡的魔法學校、魔法課程、魁地奇比賽等所有想像的基礎,都來自於我們的日常生活,魔法師也要上學、做作業,還得背各種魔咒,這跟小學生的學校生活都一樣呀!

因此,當妳想不出要編什麼故事,又希望身旁的小可愛可以安靜時,就可以把現實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想做卻又做不到的事情,敢怒又不敢言的話語,利用童話故事表達出來。

例如為了讓孩子知道媽媽工作的辛苦,可以編一個《兔寶寶長大了》的故事:兔媽媽白天上班很辛苦,但她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希望自己的兔寶寶吃得飽、穿得暖。兔寶寶了解媽媽的辛苦之後,變得很心疼媽媽,兔寶寶從此開始學習主動收拾自己的玩具,才不會讓媽媽那麼勞累。

又如:兩隻筷子吵著說自己比較厲害,最後才發現要彼此互相合作,才能發揮彼此的力量和用處。想一想這些有趣的東西,其實都是生活瑣事的一部分,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一切,就會發現到處充滿著編故事的好題材。

此外,妳還可以帶著孩子走出家門,從大自然中尋找童話故事的靈感。國內有許多繪本作家,創作的靈感都是來自於大自然與生態環境,像是邱承宗的《我們的森林》、崔麗君的《山伯伯的下午茶》,或是陳麗雅的《荷花池》等,不僅傳達出自然界的神奇變化,更讓我們了解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因此不管是住家、工作場所、公園、賣場,還是充滿活力的社區,只要妳願意用心觀察,到處都是取之不盡、適合編童話故事的美妙素材。

就連在客廳休息時,看著電視機就能編出好幾個孩子愛聽的小故事。例如,我們可以來編個「電視螢幕、電腦螢幕、手機螢幕之間的比較」,讓孩子聽一聽《大臉電視的煩心事》。

或是利用手中的電視遙控器,就來編個《數位小豆豆排排隊》的故事,和孩子說明,遙控器上的數字鍵為什麼會這樣排列。當然,也可以來個《看不見的小尾巴》,說說電視機和遙控器之間的有趣關係,讓孩子明白「遙控器」名字的由來。

另外,也可以帶孩子仔細觀察一下電視機的外觀,編一個《電視好怕熱》的故事,讓他了解電視機需要散熱的生活常識。慢慢地,孩子也會主動去發現生活裡的一些小細節,他會注意電視機不只是個又大又扁的板子,還藏了很多的按鈕和插孔。

你看得到的每一個地方,都能編成獨立的小故事:《看不見的耳朵》可以讓孩子了解電視喇叭,《電視的尾巴》讓孩子找電視的電線……同樣地,「找尾巴」的遊戲還能用來認識冰箱、電風扇等有電線的家用電器,藉此讓孩子認識必要的用電安全。

上面這些舉例,並不需要放入太高深的技巧,只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他們喜歡的「擬人化」方式來編故事就好了。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陪孩子一起玩故事:編劇媽媽教妳說故事、編故事、玩故事
出版社:華文精典

利用「故事框架簡表」,讓妳輕鬆就能編出活潑生動的故事, 讓孩子和妳一起進入故事的奇幻空間。 「說故事」是媽媽的一門必修課。 每個孩子天生就對「故事」感興趣,說故事給孩子聽,不僅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還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思考力及表達力。

Photo Source : Real Simple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