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Mella園長談教養:當大手放開小手~親愛的媽咪,你準備好了嗎?

Mella的幸福蒲公英 | 2014-11-26
創意教養

六福莊大廳

最近有一個小朋友因為家庭因素休學,所以開始安排一位插班生的事宜,這個小女生一直是由家人照顧長大,媽媽因為工作是排班制,白天常常可以帶著她到處去探索,很用心地陪伴。

其實她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預約我們學校,那時因為沒有名額,媽媽只好先安排去別的學校就讀,讀了兩個星期之後,聽媽媽說一方面因為距離太遠;一方面因為孩子不適應,所以媽媽又決定將她留在家中,沒有繼續上學。

這次再見面四歲多的小女生長高許多,口語表達相當流利,看得出來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生活經驗在媽媽的用心經營之下相當豐富,但媽媽卻遲遲沒有辦法決定要不要讓她現在插班來上學,就算知道她的成熟度夠,還是流露出許多的猶豫,甚至不斷徵詢孩子的意見,希望得到孩子的認可。

隔天打電話和媽媽聊聊回去後的狀況,媽媽提到之前的園長說孩子成熟度夠,和我說的大致相同,但在那兩個星期中卻發現孩子只願意和大人互動,和其他孩子好像格格不入,也許也因此影響了她上學的意願,現在很擔心一樣的故事又重演。

聽完之後我告訴媽媽,大人不可能永遠陪在她身邊,不論如何小女孩還是必須學會如何和同儕生活與互動,就算認知能力再好、口語表達再流利,如果她沒有學會團體生活中的分享交流、衝突處理、人際互動,就算以後真的資質優異通過考試跨年級就讀,她都還是孤單不快樂的。

另一方面,與其問小女生有沒有準備好,我更直接地問媽媽:「妳準備好了沒有?」孩子要進入到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媽媽一定會有不捨、有壓力、有猶豫,在分離焦慮的這段時間孩子也一定會有擔心、有反抗、有情緒,更會不斷試探媽媽是不是可以讓她退回原本安全習慣的環境,因為孩子才三、四歲,看不到也沒辦法想像適應之後可以有更不一樣的世界、更多的朋友與資源,更何況她知道媽媽白天是可以陪伴她的;因此她會不會適應真的完全取決於媽媽的態度,如果媽媽沒有準備好自己,請不要讓她再次嘗試分離與適應,那只會讓孩子更辛苦,對於下一次的嘗試更心生恐懼。

自己在國外幼兒園教書時,看到學校都會允許爸媽到現場陪伴,但爸媽的態度是從容淡定的,很明顯地感覺西方教育中父母看待孩子的角度是尊重獨立與隨時準備放手;回到國內現場,剛開始我也很想嘗試讓媽媽們多些陪伴,但說實話實驗結果都是孩子受更多的苦,要求想留在現場陪伴的家長,最後都會受困在孩子聲淚俱下的請求中:「媽咪,拜託再陪五分鐘,五分鐘就好了!」、「媽咪,妳陪我到整理完書包再走嘛!」隔天變本加厲:「媽咪,拜託拜託妳,陪我整理完書包再陪我掛外套,然後再走嘛!」緊密到無法切割的依附關係,加上媽媽的無助眼神,說真的,在一旁的我們也只能搖頭,最後只好變成劊子手,讓一場狠心的骨肉分離記上演,才終於讓孩子進入到團體生活(擦汗啊~)。

也因此現在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時,我開始花更多的心思處理媽媽的分離焦慮,試著了解媽媽焦慮的點到底是甚麼,盡可能地傾聽與陪伴心慌的媽媽們度過這段緊張不安的時刻,因為我知道只有媽媽能真正的「放下」;我們才算是真正接手了她的孩子。

另外,我也提醒媽媽,不要過度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事事得到孩子的認可才敢行動,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的認知有限,更會因為媽媽不斷的詢問而心慌失措,孩子需要的是一個能穩定她的錨,清楚的告訴她方向,支持她往前走的動力,過度的保護與詢問,對她而言絕不是尊重而是干擾,大人清楚的界限與堅定的態度才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所需要的。

所以我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媽媽,妳準備好要放手讓孩子進入下一個階段了嗎?」、「妳可以清楚知道這段時間可能會有的不安與變動,並可以穩穩地接住孩子任何的負面情緒嗎?」如果還有些不捨與猶豫,那就請再多享受一下這難得可貴的母女生活吧;如果確定準備好了,請告訴我們,因為我們會幫她準備好接下來的道路,陪伴她、給予她自信與能量,朝著人生的道路勇敢地大步邁進。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