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日式教養不一樣》令人頭痛的暑假作業:自由研究

商周出版 | 2015-09-08
創意教養

Kanko* @flickr
圖片來源:Kanko* @flickr, CC BY 2.0

♪ 薄薄的暑假作業本

日本學校是三個學期制,櫻花盛開的四月初開學,到了炎陽高照的七月中就開始放暑假了。

學期最後一天,然然帶回來人生第一回的暑假作業。國語(日語)加數學就只有薄薄的一本,他一天寫一個小時,兩天就完成了。

但作業本寫完後是要家長自己批改的,小朋友也要把錯誤的訂正好。

♪ 什麼是「自由研究」?

作業本寫完了,剩下一個叫做「自由研究」的項目。雖然好像在書店常看到相關的書,但是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沒具體概念要做什麼東西。 

我問我先生該怎麼辦,順便想把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他胸有成竹拍拍胸脯說,「大丈夫(沒問題啦)!全包在我身上。」

呵呵,我心想把拔在日本是負責國際太空站ISS的主任,就交給太空科學家啦。

「自由研究」這個課題,從我先生上小學開始就有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昭和初期二○年代,當時日本想跳脫出填鴨式的教育,希望加強學童思考能力,於是開始有自由研究的風氣。

現在幾乎每個日本小學到國中的暑假作業,都規定要自由研究,開學後還會有成果展覽會或縣市比賽。因為全國的小學生和中學生都要做「自由研究」,所以市面上和網路上都有非常多的資料可以輔助。

我在WIKI找了一下「自由研究」的定義,竟然還看到寫著,「自由研究是小朋友及父母暑假煩惱的根源。」我看了真是心有戚戚焉。

♪ 父子意見不合,決定不了主題

雖然當時把拔拍胸脯保證,但光是題目要做什麼,父子倆就意見不和。然然朝夕暮改,一下子想做動力車,一下子想做彈珠台。連歐巴醬也興致勃勃地參與討論,提議說用彩色鐵絲編花籃。小班的悅生也在旁湊熱鬧,吵著他想研究上次從大雪山撿回來的火山石頭。正如WIKI所言,我家也是被「自由研究」弄得一個頭兩個大。

 參觀太空博物館-太空衣

♪ 然然歷年的主題

在激烈的討論下,然然最後決定做會發光的火星探測車。剛好那年美國成功的發射火星探測車Curiosity到火星。爸爸建議裝上馬達,讓探測器自己跑,所以到鐵道模型店,準備買零件。我堅決的反對,因為這不像是一年級小朋友會做的東西。雖然家長參與是被允許,但是這太走火入魔了吧。最後父子倆被迫修正方向,裝上電池,接上小燈泡,讓探測車一邊走一邊發光。

然然二年級時,則在歐巴醬的強力推薦下,自己手染繪圖T恤。然然畫了一顆紅咚咚的大西瓜,用染料染在白色的棉質T恤上。

悅生也在旁湊熱鬧,畫了一台跑車,又很酷地簽上自己的名字。

今年然然升上三年級了,做的是白堊紀的化石研究。我們一家四口,特地跟隨化石研究員到北海道深山的河床上,找到了貝類菊石亞綱(Ammonoidea)。然然這個作品還獲選代表班上參加展覽比賽。

那一陣子,悅生走在路上,一看見有石頭,他就拿起來仔細看又看,常常很興奮地喊,「是化石耶。」

♪ 研究成果報告

自由研究雖說立意很好,有學習價值,但是實在很麻煩;因為並不是東西做好交出去就好了,還必須附上一份不限格式的報告。我看到小三比賽得獎的作品,報告真是令人印象深刻。上面清楚註明了研究的動機、想調查的事項以及自己的假設;還有準備了哪些東西,用什麼方法觀察,得到了什麼結果;最後說明學習到的事情和需要反省的部分。報告鉅細靡遺的用文字、圖表和數據解釋說明,最後還要標註參考資料和書籍的出處。

整份報告當然不是像大人專業用power point,而是小朋友充滿創意且可愛的手繪風,用毛線穿起每一頁,製作水準完全超出了我對小三學生的想像水準。

♪ 自由研究的類型 

在陪著然然查資料的過程中,漸漸覺得自由研究滿有趣的,果然有學習價值,有不少收穫和成就感。現在然然只要發現有趣的事就想研究一下,或想當成暑假自由研究的題目(作品)。因為自由研究真的是全自由,可以選擇各式各樣的題目。基本上可分為科學實驗型、社會調查型、環境觀測型、美工勞作型。我參考網路上很流行做實驗型的研究「香蕉也會被曬傷」,把香蕉用鋁箔紙包起來,塗上UV防曬,觀察香蕉日曬後的黑點。

社會調查有「調查自動販賣機」,歸納出這幾年自動販賣機的省電功能,以及附加社會貢獻功能。比方說,地震發生時,自動販賣機會打出跑馬燈警示。或是發生公共災害時,可以設定販賣機裡的飲料或餅乾不用投錢就可以讓災民取用。

日本的研究機構會有固定的一般公開日,也是暑假自由研究找題目素材的好地方。我家在筑波(Tsukuba)研究學園都市,是日本的國家級研究特區,有三百個大型研究機構,像是爸爸工作的日本太空總署(JAXA)、諾貝爾得主的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KEK)、產業技術合研究所(AIST)等。我們常去參觀,動手玩一玩跟生活有關的科學實驗。館方在開放參觀日,會安排忙得不得了,且行程滿檔的科學家及研究人員抽空在現場,陪小朋友一起做實驗。

也許是日本人從小就做「自由研究」的訓練,探究事情的根源,總是會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分析,發想新的創意,難怪電視節目的類型多且報導深入。

♪ 自由研究的好處

我看著這些自由研究的展覽作品,開始認同為什麼日本要硬性規定自由研究為課題。如果孩子從小每年都認真的親手做自由研究,除了可以學得很多知識,了解做學問的方法,更訓練獨自思考的能力和歸納整合的技巧。知識如果是自己親自研究得來的,一定會比老師課堂上教的或是書上寫的,來得印象深刻。

聽說,有很多孩子從小學到中學,九年間都做同一個主題。我先生有一位氣質超凡的女同事中川小姐,有一次在聚餐時跟我說,她從小就對南極特別有興趣,小學一年級開始,自由研究都是跟南極或北極有關的;直到東京大學的博士論文,寫的也是跟極地相關的題目。她現在就在極地研究部門上班。

很難想像這位溫柔婉約、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是日本極地界的佼佼者。東大面試時,教授們聽到中川小姐從小到大都研究同一個主題,印象非常深刻。學術研究工作要相當的執著,才會有成果,一致通過認為她是東大需要的人才。自由研究的成果,成為她進入東京大學的門票。

 參觀太空博物館-太空梭控制艙內部

◎看好文‧拿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到活動頁按讚留言,就有機會獲得《日式教養不一樣》一本喔 >>參加贈書活動
活動期間:2015/9/8-2015/9/22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日式教養不一樣
出版社:商周出版
作者:蔡慶玉

台日混血兒媽媽的掙扎和困惑,到底哪一國的說法比較適合孩子?
作者實際住在日本的育兒經驗
幼兒、小學的現場教育經驗
輕鬆、實用,讀起來沒有壓力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