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養出零蛀牙.獨立的孩子》究竟該不該禁吃甜食?甜食對孩子的傷害

采實文化 | 2015-11-27
健康照護

(圖片來源:feel-the-silence@flickr, CC by 2.0)

育兒大忌:用甜食哄小孩!

一歲六個月左右開始的反抗期,對媽媽而言會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眼前的孩子突然不再乖巧聽話,開始鬧脾氣,不少媽媽在育兒方面會越來越沒有自信,不停給孩子甜食的壞習慣,大都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很多媽媽心裡總是想著要讓嬰兒隨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希望表現出自己很擅長帶小孩。有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發脾氣,一天會給好幾次零食吃,並一直讓他喝含糖飲料。

孩子少了甜食就不開心,媽媽只好再給甜食,因而陷入惡性循環;由爺爺、奶奶帶小孩時,更容易造成這種問題,必須特別注意,「疼愛孩子」與「寵溺孩子讓他們任性妄為」,完全是兩碼子事。

很多不良習慣,大部分是在本階段養成的。如此一來,不僅造成蛀牙或肥胖,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的健康,扼殺他們成長萌芽的機會,使他們無法在社會上好好生存。

 

孩子嗜吃甜食,易罹患兒童糖尿病

很多小孩愛吃甜食。一提到甜食就讓人想到砂糖,不過砂糖在體內還會分解成葡萄糖與果糖,葡萄糖會成為身體活動及大腦思考的能量,但果糖在人體內卻無法完全被代謝。果糖大都存在於水果或蜂蜜中,過去大家一直誤解果糖不容易引起糖尿病,這是因為我們通常將血液中的葡萄糖(glucose)濃度稱為血糖值的關係。

只要活動身體就能使葡萄糖分解,不過果糖卻無法經由身體活動來分解。經由小腸吸收後的果糖,會在肝臟形成脂肪,當過量而無法經由肝臟處理的果糖進入血液中,就會在全身引起糖化反應(glycation)。糖化反應就是糖類與體內蛋白質結合,製造出老化物質的反應,這就是造成糖尿病的可怕原因。

過量果糖進入血液,會釀成糖尿病

巧合的是,砂糖會引起蛀牙及糖尿病這兩種相似疾病。就像蛀牙會在脫鈣與再鈣化的來回過程中產生,最後牙齒會蛀洞一樣,糖尿病只要血糖值一超出震盪幅度,最後會招致眼睛失明(糖尿病網膜症)、腎臟喪失功能(糖尿病腎病變),還會從指尖到手腳開始腐爛。請思考:將腐爛的指尖切除,就能算是治療尿病了嗎?將牙齒蛀洞鑽掉、填滿塑料,就能算是治療蛀牙了嗎?

平時若大量攝取砂糖或高果糖漿(HFCS,又稱高果糖玉米糖漿),就會促進糖化反應。目前已知,糖化反應不僅會造成糖尿病,更會提高罹患失智症、癌症、高血壓、動脈硬化症的風險。一旦養成嗜吃甜食的習慣,將對孩子一生的健康造成莫大的不良影響。

與其禁吃甜食,不如養成刷牙好習慣

巧克力、蜂蜜蛋糕、蛋糕、冰淇淋......這些食物都會造成蛀牙,所以全都不能吃。含糖食物也全部不能碰。這麼做就不會有蛀牙了嗎?

孩子總有一天會獨立,當他們離開父母身邊才初嚐「甜蜜味道」,實在令人不敢相信,孩子成為中學生之後的飲食習慣,完全取決於兒童時期的飲食方式。

到底應該怎麼做才好呢?與其禁止吃甜食,更重要的是提醒孩子「按時刷牙」。但是光靠刷牙不能保證不會蛀牙,還是得了解如何選擇食物、各種食物該怎麼吃才行。不要一直吃個不停,也不能在睡前吃東西,還有,即便是糖分含量相同的食物,也要想一想會不會容易造成蛀牙。

突變形鏈球菌這類細菌,會代謝食物中的糖分,製造出黏稠的牙菌斑,阻礙唾液的防禦,當中所製造出來的強酸,如果長時間作用在琺瑯質上,就會產生蛀牙。想知道哪些食物容不容易導致蛀牙,可參考下述四個重點:

1. 製造牙菌斑的能力。
2. 製造酸性物質的強度。
3. 吃東西的時間。
4. 吃完東西後,殘留在口中作用的時間長度。

零食會不會容易引起蛀牙,可參閱下頁表格的排序。這就是所謂的「齲齒誘發指數」,【齲齒誘發指數=(1+2)×(3+4)】。

即使不含砂糖,但容易長時間殘留在口中的碳水化合物,其齲齒誘發指數也會很高,所以數值越大,越容易形成蛀牙。 

◎看好文。拿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到活動頁按讚分享、留言,就有機會獲得《養出零蛀牙.獨立的孩子》一本喔
>>參加贈書活動
活動期間: 即日起~2015/12/3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養出零蛀牙.獨立的孩子:0~6歲的牙齒保健術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者:
日本口腔育成學會/編著
朝田芳信、槙宏太郎/監修
蔡麗蓉/譯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