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用說的都不聽」的背後真相

寶瓶文化 | 2016-11-11
創意教養

文/羅怡君

 

(圖片來源:Carol Walker@Flickr,c by 2.0)


「現在就吃,只能吃這一個;但等五分鐘後就可以吃兩個」的棉花糖實驗證實,有延宕滿足能力的孩子,不僅日後學術能力測驗成績較佳,追蹤結果也發現未來追求成功人生的機率比較高。然而這個易懂又命中家長紅心的結論,雖然引起全世界熱烈的教養討論,時至今日,卻又有了不同解讀。

發明此實驗的教授在最新著作《忍耐力》中特別說明,孩子無法通過棉花糖實驗的另一項關鍵就是「信任」。有許多孩子從小就生活在缺乏信任與信賴的環境,延宕獎勵這種事只是嘴巴說說而已,相信的人就輸了;也就是說,若孩子受過言而無信的欺騙,那麼等待就變得毫無意義,當然先拿先贏,不然萬一有人反悔怎麼辦?

或許這也是許多教養問題的解答。

讓孩子信任你,是「聽話」的基礎

想想以下這些抱怨:我的孩子用說的都不聽,說再多也沒用,都要大吼大叫才有反應;別人說的都比較有用,不知道為什麼我說就沒效果。

只從最後的行為結果來看(如:立刻吃了棉花糖、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可以有很多種解釋方法:自制力不佳、沒有耐心、就是故意調皮搗蛋……若換個新的「信任」角度思考,孩子大唱反調的行為或許就能迎刃而解。

舉例而言,想讓孩子離開遊樂場,經典台詞可能是「今天玩很久了,現在要去吃飯然後回家,下次再帶你來」。有些孩子會流連一下乖乖離開,有些孩子則上演打滾哭鬧劇情,差別就在於父母的信用有多好,那個「下次」會有多久?還是心知肚明遙遙無期?

生活裡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地「哄」孩子,出口成章地「騙」孩子現在先如何如何,等下就可以如何如何,一切只求現狀平靜安穩,等一下的事,等一下再說;或者當下一時高興做了承諾,但事後反悔的理由一堆,聽起來都正當無比,總歸一句話就是:辦不到。幾次經驗下來,孩子也學聰明了,這人的話可不能全心相信,凡事還是「先拿先贏」才對。這就是大家說的「越大越不好哄」,其實是因為被騙成精了,笨蛋才會馬上相信你。

建立信任感的方式很簡單:言出必行,比孩子更重視承諾,做不到的事情千萬不要答應。

另一種情境則是父母不敢對孩子「據實以告」,比如說根據過去經驗,預期孩子聽到「回家」的字眼會吵鬧,於是就想別的藉口或理由來轉移注意力,等到孩子發現時,木已成舟,大人也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頂多鬧一會兒,也就只能放棄了。

放棄哭鬧是累了、是知道無法挽回,但是信任也瞬間瓦解;「狼來了」的故事哪天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明明說的是真話,但孩子要不當作耳邊風,要不就會用更強的哭鬧「測試」真實度。

把答應孩子的事放心上

除了以提早十分鐘告知孩子即將離開來預做準備,或許也可以更明確地告知「下次」大概是什麼時候,也許是下週或是下個月,做出承諾之後不須孩子開口,你也能主動規劃行程帶孩子再來一次,那麼漸漸就能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也就無須用強烈情緒表達感受了。

準備好筆記本,把答應孩子的事情寫下來,而不是過耳就忘的敷衍台詞,當週末想不出要幹嘛的時候,不妨回顧清單履行承諾,孩子會很驚喜你還記得說過的話,不僅覺得自己受到尊重,也能建立起父母說話的威信。

信任是最好的教養解藥。信任父母的愛,也信任父母帶來的訊息,而這個信任在逐漸長大的過程裡,更代表無比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在處理外界紛亂的關係和考驗時,回家能全然地放心和休息,而不是另一場猜測懷疑的戰場。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與生俱來,當有人這麼信任自己、仰望自己的時候,我們更不該輕易地看輕自己、隨意減損那份完整的信任。

回想自己成長過程中,有沒有哪個長輩或朋友說話很有分量,一開口就讓人感到安心,凡事都想聽聽他的意見呢?做個一言九鼎的父母,孩子不但用說的就能溝通,還會希望得到我們的建議呢。

◎家.長.的.日.常.反.思

.我們的孩子信任我們嗎?

.我們也信任自己的孩子嗎?

.我們能夠相信孩子願意做到但只是需要時間或協助的心嗎?

.我們也希望有人這樣相信自己嗎?想像一下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呢?

 

◎看好文‧拿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到活動頁按讚留言,就有機會獲得《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一本喔! >>參加贈書活動
活動期間:2016/11/09-2016/11/15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出版社:寶瓶文化
作者:羅怡君

總擔心自己想得不夠多,愛得不夠深?
其實一切都是因為,那是「我的」孩子啊。

你被「理想父母」的形象綁架了嗎!?
放棄完美,才能真正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