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養出零蛀牙.獨立的孩子》三歲前的口腔健康,決定孩子一生的蛀牙率

采實文化 | 2015-11-20
親子話題

嬰幼兒會有蛀牙,主要是因為口中感染了蛀牙菌。只要牙齒長出來就很容易被感染,因為蛀牙菌會在光滑堅硬的牙齒表面增生,演變成附著在牙齒表面上的牙菌斑。

孕期定期洗牙,孩子蛀牙機率少一半

蛀牙菌最容易感染的時期,集中在一歲七個月至二歲七個月,兒童口中細菌的平衡,到三歲左右會固定下來;也就是說,只要在這之前都沒感染蛀牙菌,未來形成蛀牙的風險就會降低。

懷孕期寶寶感染蛀牙菌的原因是家人所造成,尤其是母親。想要降低兒童蛀牙的風險,就得注重母親的口腔健康。因此,照顧孩子的母親一定要減少口中的蛀牙菌,已有蛀牙或牙周病的人,要知道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所以懷孕當媽媽之前,必須了解自己的牙齒狀態,有蛀牙或牙周病的人應妥善治療,定期接受洗牙。

除了母親之外,這個觀念同樣適用在其他家人身上。只要母親定期檢查牙齒,兒童蛀牙的機率會比沒接受定期檢查的人少一大半。嬰兒成長過程中,口腔健康等同於家人對於健康意識的試金石。

長出臼齒後,鼓勵寶寶「仔細咬一咬」

寶寶大概在二歲左右,會開始使用乳牙的小臼齒咬東西,等到可以用臼齒咬東西後,就能將肉類或蔬菜等食物咬碎了。

寶寶開始能分辨食物「好吃」與否

有臼齒加入之後,寶寶會突然懂得食物好不好吃,也開始能仔細地咀嚼食物、品嚐味道。請提醒孩子「仔細咬一咬,很好吃喔!」紅蘿蔔有紅蘿蔔的甜味,白蘿蔔有白蘿蔔的嗆味與清甜,青蔥則有青蔥的香氣和口感,還有好多食材擁有強烈的甜味,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品嚐」經驗,現在總算能一起好好享受了。

過了二歲六個月左右,會長出乳牙中最大顆的第二乳臼齒。通常在媽媽不知不覺中,寶寶口中最重要的乳牙就長出來了。等大顆的乳臼齒能咬合後,寶寶就能和大人吃一樣的食物了。仔細咀嚼後,開始能夠享受食物多樣化的風味,不過仔細咀嚼吃東西,還有許多好處。

一歲半,必須做一次詳細健康檢查

在媽媽的心目中,「一歲半健檢」簡直像在測驗媽媽的育兒能力,除了檢查身高、體重、玩耍狀況、發展評估之外,還得接受醫生與牙醫的健康檢查。多數媽媽會胡思亂想:「不知道寶寶的發展是否正常、寶寶的語言表現算不算遲緩」。

一歲半健檢牙齒的四大重點

事實上,「一歲半健檢」只能診斷出孩子某段期間的部分狀況。
前往有許多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對媽媽或寶寶來說都是一種初體驗,歲個月很難像平時那樣放鬆自在。因此,對於健檢結果,樂觀看待就行了。
牙齒健檢也一樣,由於是短時間看診,醫生所提出的言論可能與平時接受定期檢查時所言不同。「一歲半健檢」不會以長期角度來評估寶寶的成長狀態。「一歲半牙齒健檢」主要針對以下幾個項目進行:

1乳牙的生長情形與蛀牙等狀況。
2持續哺乳與奶瓶的使用狀況。
3吸奶嘴、吸大拇指的頻率。
4是否有刷牙,或父母是否有幫孩子刷牙。

二歲後不戒奶嘴,暴牙機率高

餵奶期間也會穿插使用奶嘴除了會妨礙哺乳外,幾乎不曾聽說有其他弊害,不過斷奶後繼續吃奶嘴,將不利於成長發育。即使孩子想開口說話,但有了奶嘴的阻礙,便無法開口說話。對舌頭來說,奶嘴屬於多餘的東西,因為若舌頭正確地放在上顎時,嘴巴其實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容納奶嘴。
嚴格來說,習慣吃奶嘴的孩子,牙齒會有往前突出的傾向。而且超過二歲還吃奶嘴的孩子,暴牙的機率會明顯增加。因此,美國小兒齒科醫師建議,奶嘴最好在二歲或更早前戒除。

從學說話開始,慢慢戒奶嘴

日本小兒科學會及日本小兒齒科學會,對於奶嘴的使用看法更為嚴厲,「奶嘴相關研究」中便提出,「一歲過後開始說話並學習語言後,最好避免經常使用」、「最慢要在二歲半前戒除」。日本的厚生勞働省便趁著NUK奶嘴相關訴訟
期間,將「長期使用奶嘴」的弊害補充在母子健康手冊上。 

◎看好文。拿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到活動頁按讚分享、留言,就有機會獲得《養出零蛀牙.獨立的孩子》一本喔 >>參加贈書活動
活動期間: 即日起~2015/12/3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養出零蛀牙.獨立的孩子:0~6歲的牙齒保健術

出版社:采實文化
作者:
日本口腔育成學會/編著
朝田芳信、槙宏太郎/監修
蔡麗蓉/譯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