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粗心到底是什麼?

時報出版 | 2017-10-16


Designed by Freepik

作者:孫路弘

我當時上小學四年級,開始學習兩位數乘法了,比如12乘以9我經常做成98。不過也不是每次都錯,做完作業媽媽肯定要檢查一下,10道這樣的題,我總會錯上兩三道。媽媽一說,我就知道又是我忘記進位了。忘記進位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沒有標記進位元,另一種可能就是口算乘法後忘記做加法了,直接就寫了9。改正前一種錯誤需要孩子嚴格按標準的流程來做,2乘以9以後,立刻要點上一個點兒。改正後一種錯誤就需要訓練記憶力了。

 現在,這個記憶力的問題開始影響我的學業了,媽媽又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在做乘法的時候,運用其它的方式。這方法在教科書中並沒有記載,後來我查閱了許多英文的數學歷史書籍,才找到這種演算法的出處。這種來自1000多年前古印度的乘法計算方式。

從孩子學習新知識、新事物的過程來看,只要有機會參與、動手、體驗,孩子在這些行為過程中就能漸漸吸收到許多東西。能夠引發孩子求知的興趣,這才是媽媽最大的成功。透過孩子能夠意識到的挫折入手,是媽媽激發孩子興趣的好時機。我自己並不想做錯題目,我當然也想一次就都做對,而且我不認為自己做過的題目再檢查一遍有什麼意義。媽媽應該怎麼做呢?回想一下你作為媽媽是怎麼做的。是講大道理,耐心勸說?還是直接下命令,說都是為你好、以後你會懂的?或者你還用誘惑的方式—你就檢查一遍吧,媽媽給你糖吃?這些都不對,你真心希望他自己檢查一遍嗎?

請身體力行,讓孩子看到你平時也是這麼做的,要不就親自替他檢查。檢查到錯誤後,不要立刻表現出不高興的樣子,說:「瞧,你這不是有錯嗎?」或者滿是埋怨的口氣:「怎麼上次講過的還錯呢?」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出錯是正常的,這也是大人們找到好方法的機會。此時,你要幫助孩子換一個方法來重做一遍原題目,比如我做錯了12乘以9,我媽就用一張白紙重新寫了一遍,並教給了我另外一個方法。這樣在我的心理上,就不是指出我有錯誤,而是讓我好奇,原來還可以這樣計算,用的不是學校老師教的那個方法。後來發現兩個方法的結果不同,我就開始核對,並重新做一次,這時重新做一次是自願的,是出於核對兩個不同結果的興趣,而不是被迫地、被媽媽吆喝著去機械性地重複一遍相同的動作。

兒童心理學讓我瞭解到,孩子的本性越淳樸,就越不喜歡重複性的動作。重複能夠讓這個動作更加嫺熟,但對急於認識新世界、新鮮事物的孩子來說就不太適用。你讓孩子自己檢查作業,不就是讓他做一次重複性的工作嗎?如果你換一個方法讓孩子去做,那麼主動性與被動性就發生變化了。一個是因為你的要求而不得不重複,重複的時候他並不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痛苦、抗拒、糾結,估計大人們也看不出來;另外一個是主動的,不是重複,而是換成了另外一個方法來應對,這時的動力來自於自己,並在發現兩者有不同的時候,不用等大人們說什麼,而進一步地主動去找到原因。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書   名:孩子不再討厭數學+孩子不再害怕數學(套書)
出版社:時報出版
作   者:孫路弘

作者孫路弘曾是中國奧數第一人,他認為當孩子已對數學感興趣之後,便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他透過童年趣事和學數學的過程,融合兒童數學認知次序及心理學,帶領父母構築孩子的數學思維。當孩子成長到9~10歲的階段,學習方式將從觸覺轉換成視覺,因此可藉由畫圖、書寫的動作,或是透過遊戲來學數學。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