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遠離塵世的巧虎世界,到底缺少了什麼?

脫韁野馬天使 | 2015-09-11
親子話題

巧虎,號稱虎神,是台灣兒童界的頭號偶像,目前我還沒遇過家裡有小孩,卻沒有訂購相關產品的。

那天我與剛從紐西蘭搬回台灣定居的姊姊聊天,發現她竟然就是那個離群值,而且還是在強力的電話行銷下,外加一個月的試讀引誘,最後依舊婉拒了巧虎的好意。

也許在紐西蘭五年多的他們已經習慣了另一個孩子的大玩偶──Clifford,更或許姊姊全心全意的陪伴,不必再額外委託偶像來內化孩子們的生活常規。

我回想著各國兒童卡通在心中留下的印象,雖然看過的不算多,但能飄洋過海進口到台灣,也稱的上是「大廠牌」了,這些紅牌卡通的背後似乎都隱含著當地所信仰的價值觀。

總括來說,巧虎是用來匡正行為、端正視聽;歐美的那些一定有搞砸橋段,接著勇於認錯,再集思廣益想辦法解決。

IMG_8403  

英國

湯瑪士小火車,一群擬人化且個性迥異的交通工具(以火車為主),每天辛勤的載人送貨,途中常常有人因為自己的私慾,可能是一時興起、不聽勸告、高估自身能力...等造成許多麻煩,這時朋友們都會伸出援手,防止更大的災難,還不計前嫌的一起收拾善後。

天線寶寶,四個色彩鮮豔的大玩偶,在他們神奇島上的奇幻生活,這裡的世界沒有任何暴力,失敗了再來一次,闖禍了一起解決,所有的舉動都是嬰幼童才有的天真行為,也是有喜怒哀樂,但每天都是歡樂的日子。

法國

史奴比,一隻愛幻想的狗,時常在他的屋頂上做白日夢,一下子是飛行員,一下子是大明星,最喜歡寫小說,卻也不斷地被退稿,他的人類朋友,以他的主人查理布朗為首,就是一群小鬼蛋,所有小孩會有的調皮搗蛋他們都有,有時還會跟史奴比打架。

比利時

藍色小精靈(台灣播出時,版權已被美國收購),為數眾多的精靈們住在蘑菇村裡,每一個都代表一種個性,好壞各半,除了日常生活的點滴,最大的任務就是一起對付反派腳色賈不妙,常常很危急,卻總是化險為夷阻擋各種攻勢。

美國

迪士尼系列米奇家族,當家代表米老鼠,有旺盛的好奇心還帶點調皮的個性,時常帶著大家挖掘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上暴躁的唐老鴨、腦袋不靈光的高飛,跟時而精明時而淘氣的布魯托,以及大姐頭黛西,溫柔的米妮,讓妙妙屋的每一天精采而豐富。

另一個迪士尼著名角色──小熊維尼,整齣影集只有人類形象的黛比能夠提出具體有用的解決辦法,憨厚的維尼看到蜂蜜就會失心瘋,調皮的跳跳虎常常好心卻搞砸了事情,他們是森林裡的偵探隊,四處解決大家的困擾。

台灣

巧虎,源自日本,但配合國情,台灣版的皆由台灣設計發行,每集都有唱遊跟特定主題(主要是生活常規的宣導),附帶的小故事也跟當月主題做連結,目標非常鮮明,會以最簡短的一句話,帶出當月期望的目標。

以上這些卡通,除了天線寶寶跟藍色小精靈外,其他都是我的大犬子Devin在三歲左右開始看過的節目。

陪他看著這些內容,我深深感覺,巧虎真是個無可挑剔的好孩子,乖巧、大方、體貼...,所有的優點掛在他身上都嫌不夠,比起歐美的那些汙點偶像,有的吃東西狼吞虎嚥,有的做事情越幫越忙,還有捉弄別人最後被打的,對照之下,巧虎活脫脫就是一個天使寶寶!

不過也因為這樣,巧虎離現實生活很遠,或許巧虎是屬於教育性質的卡通,跟文中其他娛樂性卡通不能相提並論,為此我特地找來芝麻街欣賞一番。

芝麻街是目前全球最知名且最老牌的兒童教育節目,跟巧虎一樣有基本認知的介紹,字母、顏色、形狀...等,但更多的是關於生活態度跟價值觀的探討,譬如什麼是友誼、什麼是享受生活,還有一個處處與人對立、愛唱反調的角色,他會祝媽媽母親節不快樂,認為感恩節是一年中最爛的日子,我一度懷疑,這真的適合小孩看嗎?怎麼號稱教育,卻完全沒有生活常規的洗腦?

我想起從小就被教導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不管是爸媽,乃是社會大眾,彼此都肩負著知書達禮、循規蹈矩的期望,所以巧虎的角色並沒有什麼違和感,頂多是有點做作不自然,因為現實生活中,沒有一個人講話會像他們一樣,不同於歐美的卡通,比較像是劇場的演出,誇張的成分還是有,但感覺很正常。

不知道是不是這種從小向下扎根的單一美好,廢了我們面對黑暗面的功力,從來就沒有人告訴我們,做錯事情、遇到負面事件時是該哭還是笑,雖然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會說,卻沒有人會支持犯錯的行為,如果可以,最好每一次都是一次就做對。

要是出了包,粉飾太平、撇清關係,甚至不惜搬出善意的謊言,只要能夠回復到跟原來差不多就好,一切當作沒發生過沒這回事,承認錯誤不僅顏面無光,更是對個人能力的質疑。

至於洋人,要他們認錯像在吃飯喝水一樣,有時不用你說,自己就先舉手承認,跟那些陪伴他們一起長大的汙點偶像一樣,犯錯無關羞恥心,兇手就是我,沒什麼好遮掩的,有時還會拖大家一起下水,幫忙收拾爛攤子。

Devin上學的這一年多,幾次我沒發現他帶傷回家(通常都是輕微紅紅的一塊在四肢,如果是撞到頭,一定會簽正式報告,何時何地及後續處理),老師當面忘了提也會寫信跟我說,內容大致上是,Devin哪裡哪裡怎麼了,很抱歉她沒有注意到是怎麼發生的。

這種情景,不可能發生在台灣,受害者都沒吭一聲了,負責人幹嘛跳出來無事生非?

每一個卡通的背後,好像都夾帶著當地根深蒂固的歷史文化,巧虎作為一個生活教育大使,可說是非常的道地,配上精心設計的教材,有時連爸媽都愛不釋手。

只是現今有越來越多更深層的行為討論,不管是逼迫的分享是一種搶奪,或是與生俱來的陌生人焦慮,讓打招呼不再與禮貌掛勾,爸媽點頭如搗蒜的同時,卻都與模範巧虎相衝突。

在孩子看完「我會分享」、「我會打招呼」的主題後,帶出場真槍實彈時,爸媽真能說出:「那是你的東西,你不用分享沒關係。」,或是在對方自我介紹半晌後,不會有一絲期待孩子可以大方地回應:「嗨!阿姨好。」

這不是要選邊站,而是觀念的灌輸要一致,巧虎的簡化是為了快速學習,弔詭的是,我們正在破除過去囫圇吞棗的教育,而有今日永遠的教改。

不知道巧虎會不會有那麼一天,染上惡習,下凡到人間;而身為爸媽的我們,又是否能接受一個有汙點的兒童教育偶像。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