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打破9種美術的舊觀念

大田出版 | 2015-01-27
創意生活

硬拗的教育、說謊的教育

坦白說,身為美術家的我為了自己孩子的美術教育,也找過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並親自了解美術教育的現況和專家們的課程安排。

一般的收費補習班確實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而且使用的材料與方法很多樣化,此外,在短短時間內以有限的材料完成該次的單元目標,課程的完整性真令人佩服。然而因為他們大多按照書本的理論進行教學,所以某些上課內容會有點牽強。

特別是有關顏色變化的課程。顏料藉由混合後而變色,我們都學過混合紅色與藍色會變成紫色,但是照樣混色的結果是根本很難成為一般所見的紫色,大部分都變成較深暗的顏色。其實,若想將紅色和藍色混合成紫色,還需要一點點白色。另外,若想將紅色和黃色混合成橘黃色,需要較少的紅色與多量的黃色;若想將藍色與黃色混合成綠色,需要較多的黃色與一點點藍色。

課堂中利用透明投影片來教顏色變化也是一樣,重疊藍色與黃色真的會變成綠色嗎?雖然說是綠色,但感覺上又像是少了什麼,若重疊黃色與藍色的前後順序不同,又變成了不同的結果。
事實上,孩子們靠著本能就能夠察覺到顏色的變化。

若只是將美術理論做些簡化就拿來教導孩子,所學習的內容就必然變得很勉強。但是何必只是為了教理論,而將與眼見不符的知識灌輸給孩子呢?畢竟事實才是我們應該首重的,不是嗎?

九種美術的舊觀念

1.畫圖就得畫在方框裡

我們從出生起,生活裡就圍繞充斥著四四方方的東西,方形的房間、方形的床、方形的書、方形的電視、方形的書包、方形的尿布……。
不過,為什麼連畫圖也得畫在四方形裡呢?已習慣於四四方方的大人,脫離了四方形就感到不習慣嗎?我們的孩子對於四方形還不太熟悉,所以請讓他們脫離這個框架來畫畫,圓形、三角形、菱形、星形、愛心形、花形等,選孩子喜歡的形狀來試試看吧,當然畫本也可以被裁剪成三角形、圓形、愛心形、星形喔。

2.越大越好

許多人喜歡大的東西,大一點才夠氣派才像專家。商店門面大的才被認為是專賣店,餐廳也要大的才能在評選上被打高分,連圖畫也是,似乎大幅的畫作才更有價值。我在念書的時候,指導教授曾有幾次要我將作品畫得大張一點,教授的說法是這樣看起來才像完成度高的畫。
越高年級就用越大的畫本,因為……好像一定要這樣才行,可是反過來讓小朋友用大的畫本、青少年用小巧可愛的畫本,不行嗎?多大多小並不重要,每一種圖畫都有合適的尺寸,而孩子想畫的大小就是最合適的大小。

3.美麗好看的才是美術

美術就該是漂亮又美麗的,這種固有觀念人人都有,可能是因為「美術」二字中包含了「美」這個字的緣故吧。美術是將所觀看的世界自由應用表達的空間,希望大家不要誤以為畫得漂亮是基本條件,或是畫得漂亮就代表具有童心,甚至因此在孩子的畫作上隨便動手。小朋友原本怎麼畫,我們就照樣接受欣賞並且鼓勵他們,同時有關大人認為美術一定要美麗這件事,我們也好好反省一下吧。

4.怎樣削鉛筆也得學

我在念藝術國中、高中的時候,並不只是學習畫畫的方法而已,握鉛筆的方法、削鉛筆的方法、測量物件大小的方法、擠顏料的方法等等,幾乎有關作畫的事都巨細靡遺的學,可是一旦因為制式化教育養成習慣,就很難再脫離了。請不要硬要教怎麼握鉛筆或畫筆,小朋友原本就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也會自己練習。我們基於禮貌所以必須教導孩子拿筷子的方法和原則,但請別忘記,在美術裡,「丟掉原則」就是美術的原則。

5.用簡化的方式認識顏色

世界上的顏色因為固有的觀念,和一些東西結連在一塊, 橘色、天藍色、樹木色、大便色、膚色……。若說橘子的顏色就是橘色,那麼那些還沒熟的、稍帶綠色的橘子,是不是就錯過表達顏色的機會了,同樣的,說天藍色就是剝奪了表達天空幻化無常顏色的機會。世界上多不勝數的樹木和葉子包含多少種顏色、各個民族人種的膚色又是如何?就連自己的便便也不會一模一樣,天天都像所謂的大便色吧?

稍微想想就知道灌輸孩子顏色的名稱是種愚蠢又危險的行為,現在還在教樹葉是綠色的嗎?我們雖然可以用簡單容易的方式做美術教育的起步,但過分的簡化也很可能會限制了孩子的想像空間。別急著教孩子認識顏色名稱,不如先讓他們看看顏色,例如在蠟筆盒子裡找找有哪些是樹葉的顏色,這個方法怎麼樣?

6.蠟筆是小孩子才用的

大家都認為蠟筆是小孩用的,長大一點就要用水彩,然後就該是畫油畫。蠟筆的顏色鮮明也容易使用,所以通常是給幼兒或小朋友用,不過,比起粗粗短短的蠟筆,細桿的筆對現在小朋友視覺上的開發更有幫助。因此別再只給小孩蠟筆了,將家裡不太使用的筆都蒐集起來吧,把那些各式各樣、想丟又捨不得、到處亂插的筆全都整理好,裝在筆筒裡送給孩子當美術材料,好嗎?

7.要畫在白色紙上

圖畫本大部分都是白色的紙,因此應該沒有人問過為什麼一定要在白紙上畫畫,但是如果不用圖畫本,而是叫小孩畫在稿紙、黑色圖畫紙、漫畫書、報紙,會怎麼樣呢?白色圖畫紙是一個人獨自表現的空間,但回收紙、廣告紙、漫畫書等等,是對話的空間。

因為在這些材料上,可以利用已有的文字與影像將自己的想法與之串聯。把以前沒用過的這種畫本擺在孩子的面前,開始來和它對話吧,說不定因此會有什麼出奇的好點子呢。此外,只要再換成其他紙,紙上可以應用的內容又不一樣了,換一換圖畫紙能讓小孩表達出不同的想法,這種新嘗試是不是很不錯呢?

8.要看得懂圖畫

在我曾經參觀某一堂美術課裡,老師很努力地想用小朋友們的畫作來玩出一些故事,因此當小朋友在畫畫的時候,就不斷問他在畫什麼想要從中找出故事,這種場面讓我心裡產生可惜的感覺。很多時候,小朋友塗了黃色就感到高興,或是只因為喜歡紅色就畫出紅線,不一定有很明顯的理由,若大人表現的態度是執意想弄清楚為什麼畫了那樣的點或線,反而可能阻礙了孩子本能的自由。

再看看另一堂很不一樣的美術課。課堂裡先讓小朋友選擇主題,接著與小朋友充分討論想畫些什麼,之後才讓孩子開始畫圖。如果一開始直接讓小朋友畫畫,然後再請他說明圖畫的內容,當場小朋友可能會亂說,但這堂課裡不會有亂說的情況。先引導小朋友產生對主題與圖像的構思,然後讓他自由發揮,即使畫出毫不相關的畫也無妨。小朋友在畫畫的時候總是盡情享受,如此想要了解小朋友並讓他們自由表現的美術課,帶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有的時候,太過度想深入了解孩子的圖畫,反而可能妨礙了孩子的創意,因此請先捨下這樣的態度吧,媽媽們只要等著在孩子的圖畫裡找出意料之外的創意就行了。這一點,即使是欣賞一般畫家的作品時也是不變的。欣賞美術不是為了探究其意,而是為了找到出奇的想法、刺激想像力、開發創意。不要侷限於畫家所訂定的意思,要讓孩子自由地欣賞作品。另外,若有機會,請媽媽將孩子說出來的評論寫下來,也許會誕生一篇詩呢。小孩的想像力與表達力可以刺激大人早已麻木的感性,因此就讓孩子自由地欣賞畫作吧。

9.媽媽當然比孩子畫得好

媽媽們為了表達誠意同時又想教育孩子,常常替孩子畫汽車、花、或家人的臉,但是別以為媽媽就一定畫得比較好,其實孩子才是畫得更有創意的。

在教材裡會舉些同年齡小朋友的圖畫當作例子,有時候某些媽媽們因為自己孩子所畫的比不上這些例圖而感到著急。教材裡編入的圖,當然是出自很會畫畫的小朋友,怎麼會選畫不好的作品呢,而且在這些圖畫上或許還有老師添加的修飾。不管如何,畫圖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因此不要依照別人的標準擅自斷定自己孩子的能力。修飾過的圖畫不是標準或優秀的,用教材當標準隨便判斷孩子的能力是相當危險的行為。教導孩子畫畫的方法讓他能夠畫得好並不是件難事,請不要因為孩子畫不出明顯樣子的圖畫而拚命催促,大人著急的心會破壞了孩子的創意。媽媽們請帶著「烏龜+蝸牛」的心態,在孩子一步一步前進的過程中給予鼓勵就好

我能很快就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我花了一生的時間才能畫得像小孩一樣。
─畢卡索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
出版社:大田出版
作者:韓潔瑪
這是一本由作者精心規劃的創意練習本,為了打破大家學美術的偏見與習慣,作者從觀察力,想像力,創意力三個主題來練習,讓大人與小孩透過這本創意練習本,可以在美術的世界找到自己從未開發的想像力。

 

關於作者

大田出版
大田出版

大田出版社創立於1997年3月。 大田是美好田地之意,英文Titan則取自希... 更多

  1. 別讓孩子什麼都要,什麼都拿,這樣孩子很難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2. 給孩子手機等於給他們海洛因
  3. 世界上沒有保證一定成功的SOP
  4.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有些類型的孩子容易耽溺於數位機器
  5.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對數位機器成癮的父母養育出數位孩子?
  6.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數位產品導致不會讀書的大腦
  7.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對嬰幼兒尤其致命的數位產品
  8.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數位機器的反擊,爆米花頭腦和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
  9.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假成熟的孩子是被製造出來的
  10.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父母親的爭吵,對小孩而言如同戰爭
  11.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放下自己的「基本」標準吧!
  12.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媽媽,找回自己的心靈色彩
  13.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獨裁,扼殺創意
  14.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專職父親又如何?
  15.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孩子是孩子,妳是妳
  16.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呵護」孩子終生的媽媽們
  17.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責備與關愛的十字路口(得獎名單)
  18.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生活美術遊戲讓日子更有創意
  19.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創意美術的7個原則
  20.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打破9種美術的舊觀念
  21. 《我這樣教出創意滿分的孩子》脫離令人窒息的框架,邁向創意美術的第一步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