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真的需要上一堆才藝班嗎?

ZeroTVHome.org 零電視之家 | 2015-10-23
親子話題

最近血汗童工到中央廣播電台以中英雙語做了一個小小的分享,還秀了幾句台語。我們非常感謝央廣給孩子這個寶貴的機會,也謝謝前往採訪的媒體朋友們。

在進入主要文章內容之前,先與各位稍微介紹一下我們家的概況。
我們一家四口居住於美國鄉間,家裡沒有電視機。
事實上,我們全家不看電視已經第八年了。
我們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叫做血汗童工,二寶則是整天笑咪咪的小妞。
由於老大經歷了我們白手起家時期的種種艱難,個性屬於吃苦耐勞型,在家又要幫忙拔雜草、撿樹枝、曬衣服...等家事,所以稱為血汗童工。
再來分析一下血汗童工的雙語能力。

聽、說能力:

血汗童工的英語講得很標準,說起國語也不會洋腔洋調。
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他的聽、說能力與以中英文為母語的孩子差不多。

閱讀能力:

在中文閱讀方面,只要有注音符號的書他都能夠了解內容,也能夠看懂路邊的許多店家招牌。

他很喜歡看中文漫畫,目前正努力練習閱讀沒有注音符號的中文報章雜誌和書籍。

至於英語閱讀能力,橋梁書(chapter books)和適合兒童閱讀的故事書與科
普書籍,血汗童工都會讀得津津有味,並且能夠通過美國小學的閱讀測驗(Accelerated Reader test)。

寫作能力:

寫作是需要花許多時間慢慢練習的項目,所以麻麻在寫雙語食譜、雙語童書的時候,都會讓孩子參與其中。
尤其血汗童工會幫麻麻修正英文造句,讓語氣讀起來更接近美國人的口語,使我們的文章不會像翻譯軟體拼湊出來的句子。
(題外話,真的不要依賴翻譯軟體,而且連Google翻譯的句子讀起來都很不通順。)
血汗童工的雙語能力在同儕中算是不錯,然而,他也絕對不是天才型的孩子。
他只是一個喜歡閱讀與說話,也喜歡在鄉野間追著松鼠和野兔跑的孩子而已。

雙語教育之路:

很多年以前,在華文熱潮還沒開始燃燒的時候,麻麻就開始教美國大學生說中文,後來也講授傳播學課程和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並且被邀請到不同的單位分享雙語教學議題。

當時海外有不少華人家長認為:「學中文做什麼?把英文學好比較重要。」
懷了寶寶後,我向身邊許多朋友請教媽媽經。
大多數的人告訴麻麻:「很多ABC小孩上幼稚園之後,就不願意講中文了。到了十歲左右,通常是被父母逼著去讀中文班,很少小孩會心甘情願地同時學習兩種語言。」

噢噢,有那麼嚴重嗎?
環顧四週,好像真的是這樣子沒錯,因為維持雙語環境真的太困難了。
無論是在世界哪個角落,要營造學習兩種語言的氛圍都不容易。
哎哎哎@@
可是麻麻和拔拔在教育界任職多年,深深覺得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食神(咦?)

我們長年居住於鄉間,附近沒有專門開設給小朋友的中文學校。
此外,家裡多年來沒有電視和網路,收發電子郵件或者打報告都是在圖書館完成。
直到兩年前,為了工作需求,才終於裝了網路。
但是這些都不要緊,沒有環境咱就自己創造環境。

於是我們用陶侃搬磚的方式,把一本一本中文書帶回美國,也添購英語繪本,如今已經堆砌成好幾面書牆。
我們每天也收聽中文和英文的廣播節目,掌握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
無論是新聞或者是廣播劇,家長只要邊聽邊講解,就能夠擴增孩子的詞彙量,以免孩子的語言能力被侷限在日常對話而已。

除此之外,多年來,我們全家固定參加年度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擺攤介紹傳統文化。除了準備各種傳統美食之外,攤位上面還會展示許多文物。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家儲藏室可以挖出舞龍舞獅、布袋戲、尪仔標、抽抽樂、文房四寶、老算盤、原住民服飾...等道具。
今年暑假,我們還在台灣老街的雜貨鋪尋寶,買了一個三太子的立體面具和好幾盒抽抽樂。
這些民俗文物,也都是非常好的教具,在課堂上總能引發美國學生的熱烈討論。

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來,我們見過自動自發努力學習的學生,當然也不乏被父母逼著來上課的孩子。
所以今天除了雙語教育的議題之外,麻麻也想跟各位分享一些育兒心得。
在成為家長之後,我常常與親友討論 「孩子到底要學多少樣才藝」 這個話題。
從小到大,我們看過許多人的童年是在一個又一個才藝班當中度過。
學鋼琴、補英文、打算盤、上作文班、加入足球隊...,當拖著疲憊的小小身軀回家後,還要寫功課到晚上十點。等洗完澡準備睡覺時,可能都將近半夜了。

孩子真的需要上一堆才藝班嗎?

麻麻覺得太緊湊的安排實在很辛苦,一方面孩子睡眠不足,一方面普通人根本無法吸收這麼多東西。
當然,全能型的天才兒童可以做到樣樣精通,不過,麻麻和拔拔很清楚自己的孩子絕對不是愛因斯坦轉世 :)

給孩子學習的機會,但是不必急於一時:

血汗童工還小的時候,我們也曾經讓他參加過好幾個才藝班。
然而,我們不是一口氣報名所有的課程,而是採取分段策略。
例如: 上半年參加兩個才藝班,如果孩子說他沒有興趣,那就等下半年再換另外的課程試試看
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有嘗試各種學習的機會,讓他發現自己到底對哪些事情有興趣。

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到了孩子讀小學的階段,我們讓血汗童工自己安排課外才藝活動。
我們問他,若是從所有以前上過的才藝活動當中,挑出兩個來繼續學習,他會想要什麼?
血汗童工說,他想要繼續參加幼童軍與學習中文。
參加幼童軍,是因為血汗童工覺得童軍活動超有趣。
孩子們能夠在郊外與軍艦露營、參觀農場、到河邊釣魚,親近大自然。
而童軍團每年的募款活動,要求大家必須挨家挨戶敲門販售爆米花,也使孩子們有機會鍛鍊膽量,並且訓練組織能力。
至於為什麼想繼續學中文呢?
血汗童工覺得學好中文可以幫助他與親人溝通、結交更多朋友,聽懂廣播故事,也可以讀懂他喜歡的眾多中文書籍,好處非常多。
他還會把自己的隨筆與塗鴉集合起來,自己裝訂成一本獨一無二的雙語繪本。

沒有環境就自己創造環境:

童軍課程在鄉下地方很好找,但是適合孩子的中文班就必須到大城市才有開設。
由於我們居住於美國鄉間,往返大城市上中文課實在太耗費時間,所以我們沒有報名中文班,而是努力在家裡創造中文環境。
說故事、看書、唱兒歌、聽廣播節目...等方法,都可以讓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接觸到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語言與文字。

帶著孩子返鄉探親:

當我們有機會回台灣的時候,更是孩子活用中文的最佳時間。
我們會一起去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還辦了博物館的家庭卡。
因為太常拜訪博物館了,連導覽叔叔阿姨們都認識血汗童工。
在菜市場或者商店買東西的時候,我們也讓孩子練習用中文購物與結帳。
後來考慮到長輩健康欠佳,我們安排血汗童工到安親班待個半天,讓他與當地的孩子互動。
我們也會跟親友一起到公園玩耍,一起去戶外郊遊,這樣更能讓小朋友覺得學會中文是非常棒的事情。
如果有機會到小學上課,我們也會報名,讓孩子體驗台灣小學生的生活。

現階段的課外才藝安排:

目前除了幼童軍與中文這兩樣固定的活動之外,血汗童工沒有再上什麼才藝班了。因為美國小學生的作業很少,血汗童工每星期一放學回家,就可以把一整個禮拜的功課寫完。
放學後的時間,他就是和小妞與鄰居孩子到處玩,或者挑自己想看的書來讀,也常常溜到廚房裡看麻麻又在煮什麼稀奇古怪的晚餐。
不必學鋼琴、補英文、打算盤、上作文班、加入足球隊...,血汗童工有一堆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
麻麻常常會自問,到底對孩子的未來有甚麼樣的遠景?
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能力?
我希望他們可以有強健的體魄與健全的心靈,可以與人溝通無礙,可以廣交好友,可以有能力獨立生活,並且對社會做出貢獻。

他們不必成為偉大的鋼琴家,但是至少需要懂得欣賞音樂。
他們不必成為頂尖的科學家,但是至少在長大之後,若是家裡電燈泡壞了,他們知道要怎麼更換。
他們不必當個奧運選手,但是一定要很喜歡戶外活動,不是整天窩在家裡當低頭族,並且也要懂得愛惜自然環境。

慢慢學,不要急:

許多人問麻麻,到底有沒有速成語言的妙方?老實說,我真的覺得至少要有一定的基礎,才有可能在短期之內提升語言能力。
而且這個基礎要相當穩固,否則學得快也忘得快。慢慢學,不要急,才能夠把語言記得熟。
所以麻麻常常把學習比喻成龜兔賽跑。
不管學什麼東西,語言也好,樂器也罷,都是需要花許多時間來練習。
然而,小朋友的專注力與毅力往往不夠,因此許多人後來選擇放棄。
為了能夠讓孩子有動力學習語言,我們從孩子小時候開始以輕鬆的方式來營造雙語環境,使孩子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尤其在養成閱讀的習慣之後,家長根本不必逼孩子,他們就會自己拿書來看了。
其實不管學習什麼東西,都是需要下功夫、花時間,而且持續不斷的練習,才能夠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只是學到皮毛罷了。

幼童軍與中文這兩樣才藝已經花去不少心力,我們還要保留時間來運動、閱讀、遊戲、聽故事和分享心事,所以對我們來說,這樣子的安排剛剛好。
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會讓孩子一口氣參加一堆才藝班。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也許有人適合專注於一樣才藝,也許有些人能夠一口氣學會七、八樣。
無論如何,請記得不要強迫孩子學習,並且千萬要尊重孩子的能力與意願。
囫圇吞棗般地填塞,最終他只會消化不良而已。

尊重孩子的獨特性:

有時候家長們看見鄰居孩子去補數學,同事小孩在網球隊,或者三姑媽的六姨婆的孫女在學芭蕾舞,也忍不住想把孩子送去報名。
因為不少現代家長很焦慮,擔心自己的小孩競爭力不夠。
而往往為了接送方便或者公平起見,許多家長選擇把家裡的小孩送去同一個補習班。
麻麻認識許多對兄弟姊妹,就是這麼來報名團體班的課程。其實當中可能只有一個孩子喜歡上課,其他都是來陪讀的。
所以我個人主張,並非大孩子學了什麼才藝,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就得跟著一起去上同樣的課程。
安排幼童軍與中文這兩樣才藝,是血汗童工與拔拔麻麻共同作出來的決定,並不是說小妞接下來也一定會按照這個路線來走。
到了小妞讀小學時,她也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與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學習。這可以是一樣兩樣,也可以是三樣四樣五樣才藝。
只要孩子真的喜歡,又不覺得累,我們做父母的就盡力提供這些機會。

但是,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和動力,那麼再強迫也是無益。至於到底是否要讓孩子學習兩種語言,這也是因人而異。
我們認識一位韓裔孩子,由於在嬰兒時期語言發展較緩,而被小兒科醫師和語言治療師建議不要學韓語,只學習英文即可。
由於麻麻對於語言治療頗有興趣,因緣際會認識了這個韓裔家庭,我們兩家的孩子常常玩在一起。
剛開始他的父母難免會因為孩子不會說韓文而失望,但是後來這個小朋友的英文說得嚇嚇叫,甚至比同齡的孩子說得還要更好。
前陣子他代表學校參加英語拼字比賽,獲得不錯的成績,還登上報紙,成為校園風雲人物。

所以,究竟孩子真的需要上一堆才藝班嗎?
麻麻主張先分階段讓孩子體驗各種課程,一個禮拜最多不要安排超過三項才藝。
如果孩子沒有興趣學習某項課程,就換成學別的,讓他們有機會嘗試不同活動。
當孩子讀小學之後,再由小朋友自己挑出一兩樣最喜歡的來學習,並且告訴孩子不要輕易放棄。如果孩子真的有能力也有興趣去學習各種才藝,大部分的家長會盡全力去支持。
但是我們看到的情況卻往往是相反過來,做父母的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為孩子報名一堆才藝班,讓小朋友的童年就是在補習班裡面度過。

因材施教,適性發展。
最後再重複一次:
無論如何,請記得不要強迫孩子學習,並且千萬要尊重孩子的能力與意願
囫圇吞棗般地填塞一堆東西,最終他只會消化不良而已。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