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我家小孩會打人!正確引導孩子,親身實踐5妙招

ZeroTVHome.org 零電視之家 | 2015-04-24
創意教養

自從小人兒滿周歲之後,似乎進入了一個小小叛逆期。孩子除了整天說「不」,喜歡摔玩具,還動不動尖叫之外,更出現了打人、推人、咬人、拉扯他人頭髮的情況,簡直就是另類的家庭暴力。家長們忍不住大呼:「救命,我家小孩會打人!」

<為什麼孩子會動手打人?>

小人兒怎麼這麼奇怪?他們有著天使的臉龐,發起脾氣來卻又讓人難以招架。
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打人,覺得很累的時候打人。
甚至有時候,連開開心心的玩到一半也要突然打人幾下,讓大家感到莫名其妙。

也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打人、咬人、推擠、拉扯...這些看似叛逆的行為,其實相當普遍,而且都是幼兒用來表達意見的方式。
對於不滿四歲的孩子而言,他們內心想做的事很多,卻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另一方面,孩子也沒有能力達成目標,所以很容易感到沮喪,一沮喪就需要發洩情緒,自然會動手打人了

因為四歲以下的幼兒通常還不太會說話,這時候,雙手就是最有效的溝通工具。
對孩子來說,最簡單又直接的表述的方式,往往就是動手推擠、拍打、拉扯。
如果雙手不夠用,還會加上雙腳還有嘴巴與牙齒來輔助。
哎呀,莫非小人兒們其實是還沒有被馴化的小野獸?

跪婦麻麻在成為一枚整天煮衣洗飯玩小孩的跪婦之前,曾經任教於美國的大學,指導傳播相關課程。
在傳播學概論這門課程當中,我總是在第一堂課就告訴學生們:「人類溝通的方式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語言文字方面的傳播(oral or verbal communication), 另外一種就是肢體傳播(body language or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因為成年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已經相當嫻熟,也習慣以語言文字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因此我們常常忘記「肢體動作」其實也是一種表達意見的方式。

所以說,幼兒會出現打人的行為,其實是他們的一種本能。
在語言能力尚未完善的階段,孩子們直覺地使用肢體來傳遞「身體語言」,只是他們還沒有完全的社會化,不懂得什麼是禮貌的表現方式,所以行為難免稍微暴力了一些。

也有的時候,孩子突然跑來打你一下,只是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力。
這時候不妨放下手機或者其它家務,輕輕的抱抱孩子,讓他坐在你懷裡一起閱讀幾本童書,再隨著兒歌唱唱跳跳,都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滿足。

*小叮嚀:

好鬥、易怒、無法控制情緒,或者動不動推擠、咬人、拉扯他人的頭髮,這些都是好發於一歲到四歲幼兒的行為。
孩子出現上述行為的時候,家長們「千萬不要」把發洩情緒的這些舉動看成是他對你表達不滿,而內心感到相當懊惱,甚至被激怒。
無論你的心裡有多不高興,最恰當的處理方式,就是要心平氣和的面對正值小小叛逆期的幼兒。

下次孩子又打人的時候,不妨試試跪婦麻麻親身實踐的五個妙招,教育孩子做個文明的小用來淑女和小紳士

*切勿以暴制暴

看見孩子動不動就欺負別的小朋友,甚至還會用力拍打大人,肯定讓家長心裡很不舒服。
然而,這時候若是家長也很對著小孩大吼大叫,或者施以體罰,反而會讓小孩認為「暴力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方式」。

跪婦麻麻不主張體罰教育,因為以暴制暴只會造成惡性循環,不但無法停止孩子打人的舉動,反而有可能會讓他更加激動。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除了以冷靜的言語告訴他哪裡錯了之外,我們會請孩子到自己的房間time out,讓孩子暫時獨處一室,穩定一下情緒。

Time out?
聽起來好像很特別,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種「不打不罵」的處理方式,類似於中文所謂的「面壁思過」。
Time out 讓彼此都能夠有個暫停對立的時間,也讓雙方有台階可下。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讓他待在一個房間裡面好好冷靜一下,檢討自己所犯的過錯,讓孩子能夠有些機會來降溫升高的情緒。
另外一方面,家長們也能夠有個緩衝的時間,如果被小人兒的壞脾氣弄得情緒激動,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平復下來,並且想想看等一下要怎麼教育孩子別再動手打人。

那麼,到底要讓孩子time out多久,才是比較恰當的呢?
一個約略的原則,就是「孩子目前幾歲便time out幾分鐘」。
所以三歲幼兒只需要暫停活動三分鐘,待在自己的房間裡面,即可達到time out的目的。

也許孩子剛進房間的時候會繼續大吼大叫大哭大鬧,沒關係,這也是給他一個發洩情緒的機會。
過幾分鐘之後,他自然會覺得一個人胡鬧其實是滿無聊的事情。又或者他喊累了,就會自動停下來。
人類是習慣的動物,並且會從經驗之中學習與進步。
若是每次都能夠按照同樣的方式來處理,等到下次孩子又感到有想打人的衝動時,他也會聯想到打人的後果,往往就會努力忍住自己的壞脾氣了。
甚至,在孩子發現自己做錯事,或者無法控制自己的火爆脾氣的時候,也會主動走到房間裡面冷靜幾分鐘,再出來好好的與父母談一談。

*立刻規勸

只要看見孩子動手打人,就要立刻制止,並且用溫和而堅定的語句加以規勸,而不是用粗暴的口吻責罵孩子。
如果家長隔了幾個小時,甚至過了好幾天之後,才突然提起孩子的某件過失,那時候小朋友已經記不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又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原因被責罵,成效便相當有限。
也千萬別假裝沒有看到孩子的粗暴行徑,這樣不但無法停止他的舉動,反而只會讓他更加無法無天。

所以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要當場糾正,告訴他什麼是不恰當的行為,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舉動。
在言語的規勸之後,我們通常會加上time out的處罰,讓孩子暫時獨處一室。
若是家長每次都按照同樣的方式來處理,孩子就會記得這個模式。
等到下次孩子又感到有想打人的衝動時,他也會同時聯想到打人的後果,往往就會努力忍住自己的壞脾氣了。

*到戶外活動,消耗孩子的精力

跪婦麻麻覺得小朋友像是裝了一堆電池一樣,整天活力充沛,到處跑來跑去,好像都不會覺得累。
為了讓孩子能夠有機會消耗體力,每天午睡起來之後,就是蹦蹦跳跳的體育時間。
因為我們家客廳沒有電視機,小朋友可以放心的踢球、玩呼拉圈,也不必擔心會砸破電視螢幕。
而且只要天氣許可,我們都會帶孩子們到戶外「放電」。

隨著四季的變化,全家人可以參與不同的戶外活動。春季賞花健行,夏季游泳釣魚,秋季踢足球,冬季則是堆雪人和滑雪橇。
親近大自然的好處非常多,不但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活動筋骨,讓人放鬆身心,還能夠呼吸新鮮空氣,享受芬多精的環抱。

接觸自然界的各種動物和植物,也能夠教育孩子學習溫和的溝通方式。
比方說,很多孩子喜歡運用手部來溝通,家長們就能夠教導孩子如何輕輕撫摸溫馴的小動物,或者以手指碰觸嬌嫩的花瓣,讓孩子們體認到如何溫和地使用雙手,而不是只會用手打人。
即使住在大城市,也能夠讓孩子在公園裡面奔跑和盪鞦韆,順便認識幾個住在附近的家庭,讓人與人之間多點互動。

只要我們下午有到外面去玩,讓孩子們燃燒許多熱量,當天血汗童工和小妞的晚餐就會吃得特別香,把飯菜吃光光,晚上也能睡得更安穩了。
更因為我們不看電視,把時間精力用在戶外休閒上面,所以孩子們的身體都很健康,幾乎不曾因為生病而需要去看醫師。
接觸大自然的好處多得說不完,家長們趕快放下手機和電腦,帶著孩子到外面走走吧!

*避免讓孩子接觸暴力節目與電玩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建議,兩歲以下幼兒不要觀看任何電視節目。

是的,任何節目都不要看。
為了誇張的戲劇效果,許多節目的內容使用比較狂妄的字彙,伴隨著打打鬧鬧的畫面,讓幼兒在無意中模仿這些行為。
然而,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完全不讓孩子看電視,是一件非常難做到的事情。

如果真的要讓小孩看電視,家長們記得要挑選優質的節目,不是由著孩子自己掌握遙控器,隨意地按來按去。
也千萬別把3C產品當成是孩子的電子褓姆,讓幼兒獨自窩在沙發上看了好幾個小時的節目,或者一直打電動。
家長應該要坐在孩子身旁,陪伴他們觀賞合適的節目。尤其當孩子出現許多粗暴行為和使用不當言論時,更應該要避免讓孩子接觸暴力節目與電玩。

*尋求專家的協助

身為家長,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最久,也是最瞭解孩子言行舉止的人。
如果在嘗試各種方式之後,孩子仍然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長達數週數月的打人,甚至有變本加厲的情況,讓其他孩子害怕與他一起玩,這時候就要尋求專家的協助了。
過去我們比較忽視幼兒心理學的層面,總認為「小孩子就是這樣,長大就好了」。

另一方面,許多人也覺得「有那麼嚴重嗎?」或者不好意思和醫生提起孩子的這些行為。
無論如何,只要直覺讓你覺得問題不是那麼單純,就應該要求助於兒科醫師。也許醫師認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也許他能夠推薦幾個幼兒心理諮商師。
及早發現便能夠及早治療,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