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教養強調的是結果,還是過程?

醜爸工作坊: 父母的自我成長園地! | 2015-08-10
創意教養


圖片來源:Urko Dorronsoro @flickr, CC BY 2.0

教養,強調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有人說:「最好是!這種『過程最重要』的狗屁,只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浪漫!」的確,凡事不都要看結果?因此,我們即常被孩子的行為搞得很躁,因為我們對「結果」有「責任」。若對結果不滿意、或是有人 (例: 長輩) 父母很快就會糾結起來。

然而,結果論的盲點在於:我們以為只要輸入正確,產出應該如預期,這是一種把孩子當成「無機體」的思維,以為孩子不會自己發展出獨特的、父母無法預料/掌控的生命。

因此,如果你同意「結果無法預期」,但又要「一肩扛起對結果的責任」,那是什麼情況?當在教養現場時,因為愛與同理,我們深深感受到孩子是獨立自主的個體,父母能做的,即是不斷地引導、陪伴、與支持;但出了現場,我們又進入到過去3、40年建立的框架,認為若不讓孩子做點什麼、成為什麼,「不搞出些名堂來」,則有愧親職。

這種出、入現場的困惑,也許才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

為解決這種困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二擇一,選擇相信要馬「教養是陪伴」,或者「教養最終是為了達成某目標」,避免在兩個觀念間游離。選擇後者雖然容易製造親子緊張對立,但通常理直氣壯;反觀選擇前者的人,雖懂得尊重孩子,卻疑惑「沒有目標要怎麼教?沒有目標如何知道何時該嚴、該鬆?孩子不會容易做錯誤的決定嗎?」

明顯的,此二分法並無法跳脫上述的困境,也就是說,若父母一直以「我到底要做什麼」為思考的中心,最終都會走回「想為孩子設計一切」,但最後總是懷疑自己「是否沒有盡到作父母的責任」的老路。

不要想能做什麼,改為想想「能學到什麼」吧!

======

從教養中我們能學到什麼?
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孩子
學習孩子,我們會看見他們與眾不同之處:

又氣又好笑的小脾氣,獨特的癖好
搞笑的表情,及萬中無一的響亮哭聲….
當我們愈專注,愈會發現孩子的精彩
也就愈能看見孩子

愈看見他們,愈能知道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我們能做些什麼

反之
當目標已經設定時,過程也就不重要了
無論是美是醜、是喜是悲、是多是少
都不重要,反正做到就好了

這不是教養,而是「看好戲」 

======

過去不懂跳舞時
就是看「歐這轉得很好啊,動作很整齊啊~」
曲終,看到別人都起立了,心想「這樣應該表示跳得很好吧?不然站起來幹嘛?」
趕快也慌張地模仿,起立

但當女兒開始學習跳舞時
才知台上每一個腳步
台下不只十年功
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需要精準,力量、優美
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琢磨

漸漸地
在觀賞舞蹈表演時
才懂得欣賞表演者的每個動作
都是如此不凡

教養何嘗不是如此?
參與孩子的每一步,感受他們成長的過程
而非設定既有的目標,在後面不斷鞭策
我們才能學會鼓勵、樂意支持、懂得欣賞

這樣,無論結果是什麼,我們
都會起立鼓掌的。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