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孩子第一個摔破的瓷盤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 2015-03-15
創意教養

蒙特梭利的教育提倡讓孩子使用真正的餐具,像陶瓷碗盤、玻璃杯等等摔得破的東西,讓他們從一開始就活在真實的世界裡,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學會該如何小心使用餐具、盤子杯子類的東西不可拿來玩的概念。

我知道大家在想什麼:這聽起來不是很危險嗎?不是很容易摔碎嗎?

其實如果在大人的監督下,從第一天起就開始這樣做,孩子很快就知道正確的方法,所以『小心使用碗盤杯子』就像馬桶是拿來大便用不是洗臉用一樣的天經地義。

如果從一開始就使用正確方法灌輸正確使用概念,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們把碗盤摔碎的機率真的相當低。

而且不小心摔碎的時候,就是最好的機會教育時機。『摔碎』就是『不好好地使用餐具』的自然後果,不過所有給小孩用的安全餐具全都是摔不爛的東西,所以他們完全學不到這個自然後果,也沒有要小心使用的必要。

而且塑膠碗盤觸感跟玩具根本沒兩樣,實在很難怪小孩把餐具拿來當玩具丟啊。

不過就是個盤子,又不是火焰或響尾蛇,沒什麼好怕的。

小札克一歲前去上的那家蒙特梭利學園連嬰兒班都全面使用瓷碗跟玻璃杯,班主任驕傲地說開班不知道幾年來從沒人摔破過碗盤。所以我家從那時候開始就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老實說,過去三年來我跟保羅不小心摔破的杯盤比小札克摔破的大概多幾百倍。

因為自從小札克開始吃固體食物後的三年來,他真的完全沒有摔破過陶瓷碗或盤子,玻璃杯倒是曾經不小心撞摔過一個。 不過從那次之後小札克就知道杯子要放在離桌緣遠一點的地方,有時候他還會指正我們呢!

簡單一次『自然後果』的經驗學習與機會教育,真的比爸媽碎碎念一百遍還有用啊。

從前只有小札克的時候,使用真正的碗盤杯子實行起來很簡單,因為他吃飯的時候我總是坐在他旁邊。現在家有二寶,誰有空一直盯著兩個小孩吃飯啊!所以目前我家採折衷方法,如果我們坐在小孩旁邊一起吃的話,就使用正常的陶瓷玻璃餐具。如果我在廚房忙的話,就讓他們用小孩用的不鏽鋼餐具。

(塑膠放熱食讓我感覺毛毛的,所以我家目前沒有塑膠餐具)

有圖有真相,下面照片攝於去年七月十六日,北鼻麥還不到十一個月半大,小札克還不到三歲。他們正在吃墨西哥Taco,用的是我們平常在用的大瓷盤。

下面照片攝於七月二十一號,北鼻麥剛滿十一個月半。他很豪邁地在炎熱夏日裸體吃飯,用的是我們大人用的瓷碗。

下面這段二十秒影片攝於去年九月十六號,北鼻麥將近一歲又一個半月大,正在自己吃雜糧粥。

杯子也是。因為北鼻麥從小就拒用奶瓶,我上班時大家只能用杯子餵他母奶,於是北鼻麥從六個月大開始就在用玻璃杯了,還不到十個月大時就開始練習自己拿小玻璃杯喝水。
下面照片攝於八月十八號,北鼻麥一歲又兩個星期大,這個時候他已經可以幾乎一滴不漏地把水喝完了。

自己打的果汁也一定要用玻璃杯喝。

前情提要與大家報告完畢之後,終於可以進入本文重點。
(沒錯,本文的重點並不是在炫耀我家小孩有多會吃喝。以為本文已經到尾聲而鬆了一口氣的讀者們想必有快昏倒的感覺吧)

學習使用碗盤與餐桌禮儀的過程,當然也包括吃完後要把碗盤收到水槽旁的這個重要步驟。
今天早上小札克吃完早餐之後,自己把碗盤收到水槽旁邊,然後居然很盡哥哥職責地跑去督促北鼻麥也要把自己的盤子收到水槽去。
最近我剛換了超大容量的新手機,保羅又一直囉唆說我們都沒有常常幫小孩攝影記錄童年,以後一定會後悔。
所以我最近常常在惡補當狗仔隊,偷偷拍攝小孩活動。
今天早上也是一樣。
於是就發生下面這段節目,節目名稱是『我家小孩摔破的第一個盤子』。

節目攝於今年一月二十四號早上九點左右,主角小札克三歲五個半月大,一鏡驚人的配角北鼻麥則是一歲五個半月大。

其實北鼻麥自己好好拿盤子走的話根本沒問題。不過小札克在後頭動手動腳地督促,北鼻麥腳前又有個小玩具,而且還穿著容易滑倒的襪子,於是他就這樣不知道是被推倒還是絆倒還是滑倒地跌倒了。
盤子竟然完美地裂成兩半,掃都不用掃,會不會太貼心了啊!
本文重點其實是盤子破掉後發生的事情。
說時遲那時快,三歲正值控制狂年華的小札克眼見盤子破掉,立馬把自己甩在地上開始放聲大哭。
我直覺地跟他說出『只不過是盤子破掉而已,沒關係啊』之類的傻話。想也知道,當然是完全沒用。 

還好突然記起之前在『勇者鬥惡龍之父如長子篇』一文中介紹過的『Name it to Tame it:Telling Stories to Calm Big Emotions』(用敘述故事來安撫情緒)的左右腦平行整合一招。

讓我替大家複習一下這一招:

小孩受到驚嚇或創傷時所產生的巨大負面情緒,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正確的處理方式不是避而不談,不是哄騙沒事,不是假裝責怪嚇到孩子的物品,也不是去廟裡收驚
這些動作都只會把孩子的心理陰影壓到深處,未來某天這個陰影一定會回來大反撲,造成孩子莫名負面行為。

驚嚇、恐懼、憤怒等情緒都來自極敏感的、活在當下的右腦部位。在孩子情緒激動的當下,整個大腦被右腦佔據,這時候大人若能適時使用語言幫孩子復述整件事情發生的經過,釐清邏輯與事情前後順序,等於在幫助孩子癱瘓的掌握語言邏輯的左腦部分甦醒過來,輔助他用自己的理性左腦撫慰發瘋的右腦,也就是所謂的『左右腦平行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的一種技巧。這也是心理諮商師在治療病患重大心理創傷時,會試圖要病患一再重復描述事情過程的原因。

於是就像下面這張漫畫一樣,我一開始直覺想用『沒關係不用哭』的說理法把孩子的情緒壓下去,自然是沒用。馬上我改換招數,跟小札克很詳細地描述情節說:『你剛剛自己把碗盤拿到水槽旁邊放,好棒喔。然後你轉身想要教北鼻麥也把他的盤子拿去水槽放,對不對?可是因為你抓著北鼻麥走到桌子旁邊,他是小北鼻走路還不夠穩,然後他腳邊又有一個沒收好的小玩具,所以北鼻麥就不小心滑倒了,然後盤子就不小心破掉了!』

聽到我講故事之後,小札克很神奇地漸漸停止哭嚎,可是我看得出來他還是有點難過激動。於是我連講帶演,乾脆牽著小札克走到水槽旁說『你剛剛把你的碗盤拿到這邊來放』,再走到冰箱旁邊說『然後你過來這邊叫北鼻麥也去拿他的盤子,對不對?』,我牽著他再走到小桌子旁說『你帶著北鼻麥走過來,可是你可能靠他太近了,不小心推到他。然後,你看!』,我手指著地上的小玩具車,『地上有小車子沒收好,所以北鼻麥一下子沒踩穩就跌倒了,然後盤子就破掉了!』,一邊說我還一邊自己假裝小跌倒,把整個案發經過重演一次。

這招會不會太有用!小札克馬上搖身變回他超理智的大哥樣,然後自己重述一次事件發生過程,還說:『因為地上有玩具,所以他不小心滑倒了,然後盤子就破掉了?』

我說:『對啊,所以我們要把地上玩具收好啊,不然走路很容易跌倒耶。』

小札克說:『可是我是Big Boy,我不會跌倒!』然後一邊搞笑地閃避地上玩具一邊快步走到水槽旁給我看。

我說:『我知道,可是北鼻麥是北鼻,他才剛開始學走路所以常常走不穩啊,所以地上有玩具的話他就會不小心跌倒ㄟ。』

小札克馬上轉身跟北鼻麥說:『北鼻麥,地上玩具要收好你才不會跌倒!』然後他帶著北鼻麥開始把地上的小玩具雜物全部撿起來物歸原位。

什麼叫做『化危機為轉機』,哇哈哈哈哈!

這招好用的程度,大到連在話都聽不清楚的北鼻麥身上也超有用。

每次他不小心快走摔倒或是從哪裡摔下來而過度驚嚇的時候,我邊講故事邊重演案發現場,總是能夠在十秒內很快地讓他的情緒平穩回來。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跨年時我家跟兒子們的乾媽一家開露營車去沙漠玩時發生的故事。

晚上小札克跟北鼻麥在我家露營車上睡著之後,我跟保羅就帶著嬰兒監視器跑去鄰車找好友們喝酒聊天。反正我家露營車上有米卡看家,嬰兒監視器又有影音,所以我們肆無忌憚啊。

夜半時分,我突然發現不知道為什麼嬰兒監視器沒訊號了。我趕緊叫保羅去確定小孩還在安睡,保羅卻笑我窮緊張,說整個晚上都沒事,怎麼可能監視器一秀逗小孩就趁機起肖?

君不知『莫非定律』就是強大到這種詭異的地步。正當我們繼續在鄰車喝酒聊天嘻笑時,突然我家露營車方向隱隱傳來狗叫聲。

我們趕緊衝回去露營車上,果然米卡不知道在搞什麼鬼叫個不停,然後北鼻麥也在臥室裡嘶嚎狂哭驚聲尖叫。

當時不管我如何安撫他,北鼻麥都像是發失心瘋起肖似的,完全無法自制地尖聲哭喊,不停站起來又坐下,沒法決定他自己到底想幹嘛,還不停地奮力掙脫,我連抱都抱不住他。

我看得出來這跟幾個月來我們已經很習慣的北鼻麥的夜半哭鬧相當不同。我是從來都不相信『收驚』這檔子事的鐵齒人,可是那一刻,我腦中竟然閃出『是不是要帶他去收驚』的問號,可知當時北鼻麥的表現有多恐怖。

保羅很自然地推測是因為北鼻麥在哭,米卡才開始一直叫。我在黑暗的露營車臥室裡呆呆地看著發瘋似的北鼻麥,突然覺得保羅的推測根本就不對。北鼻麥一連幾個月幾乎每晚半夜都會起床哭鬧,露營時也發生過這種情形,米卡從來都是一聲不吭,早就當成家常便飯。

我家癡呆忠犬只有在以為外面有壞人走過,或是感覺到有敵意的動物時,才會開始發瘋狂叫啊。

我腦中的電燈泡突然亮了起來:案發情節應該不是因為北鼻麥哭所以米卡開始叫,而應該是米卡聽到外頭過路人的腳步聲,開始不停鬼叫,然後把北鼻麥嚇醒了,所以北鼻麥才一副如此驚嚇過度的樣子!

想通了之後,我立馬使出『Name it to Tame it』一招,跟才一歲四個月大的北鼻麥說:『剛剛你在睡覺,然後米卡突然開始一直叫,汪汪汪!汪汪汪!好~大~聲!然後你就被嚇到醒來了,對不對?』

一聽到我講的話,北鼻麥的發瘋狀態突然改變了,好像附身的鬼突然被我驅走一樣,從原本無法控制的驚聲嘶嚎轉為啜泣,擺明就是『眼前這位癡呆婦人終於瞭解我了』的樣子,然後在幾秒內,他就再次沈沈睡去了。

收驚都不可能這麼有用吧!

之前在『勇者鬥惡龍之父如長子篇』一文中介紹這一招之後,有些醫學達人讀者來踢館,說我提供的醫學知識有誤,腦部不是分為左右腦,控制什麼什麼功能的是前額葉,什麼什麼功能又是哪片葉。(打哈欠)

各位同學,我不是醫生,而且對醫學一點都沒興趣。我只是讀了『The Whole Brain Child』這本書的一位大媽。 不過這本書的作者一Daniel Siegel醫生是UCLA醫學院的小兒精神科醫生以及一大串其他什麼腦研究中心主任之名號,作者二Tina Payne Bryson博士則是有名的小兒心理治療師,後頭也是掛著一串名號。他們兩個寫的幾本以腦看教養的書都是暢銷榜上第一名的角色,算是夠權威性的人物了吧。

『The Whole Brain Child』並不是一本醫學書,而是一本簡單好懂又附許多實例的教養書,我想作者應該是為了怕醫學用字過多讓已經睡眠不足精神衰弱的爸媽們打哈欠,他們使用了許多含糊常識性的字眼,像『Left Brain』、『Right Brain』等等,所以我當然跟著照翻『左腦』、『右腦』。請大家不要太計較,意思到了就好。

(講完左右腦平行整合之後,這書的確有講到腦部上端前額葉與下端其他葉的上下整合,不過多用『樓上』、『樓下』來稱呼,同樣也是怕大家看著書就睡著了吧)

最後,為了證明之前是被哥哥胡搞北鼻麥才摔破我家第一個盤子,一歲五個月半的北鼻麥領銜主演了以下這段節目,終於得以一雪前恥!

請大家看看他拿盤子給我之後的神情有多驕傲,走路都有風!

孩子的自信與快樂總來自於一步步邁向獨立的小步伐啊。

 

 

 

關於作者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布魯奇今年三十好幾,是在台北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十一年前來到美國南加州念MBA... 更多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