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毛毛蟲,出發!和孩子一起情境參與說故事

歐費絲小姐變成媽 | 2014-06-18

給孩子說故事,是爸爸媽媽經常進行的親子活動。
然而,有的時候手邊真的沒有一本孩子想聽的故事書,
該怎麼解決孩子的無聊?

也許,此時此刻我們和孩子就是最好的Story Maker,
透過一種【情境+參與】的說故事型態,
能夠讓爸爸媽媽進入孩子的想像世界,享受和孩子共創故事的美麗旅程喔!

這篇文章要和大家分享府媽在林小府百般無聊時,
如何使用情境參與的說故事法,和孩子共同去經營一段關於【毛毛蟲,出發!】。
=======================================
和每一個猴小孩一樣,
林小府也是有容易厭倦某種特定活動的時候,
之前喜歡自己畫畫的他,
漸漸地對於只能夠畫出單純線條的蠟筆感到無聊,
一張紙、一張紙的換。

府媽:怎麼啦?(開始發現他的不耐,過去關心一下)
林小府:我不知道要幹嘛?好無聊。
府媽:你去拿一本故事書,瑪麻講給你聽。
林小府:現在的故事書我都不想聽....

「哎呀,怎麼會這樣?!!」我很誇張的問。
這種舉動讓林小府覺得自己的"無聊"非常被我尊重,
當媽媽的極力想解決他的問題。

林小府:那我們來一起講故事吧!
兒子突如其來的邀請,倒引起了我的興趣。(跑去準備照相機ing,好好記錄)

府媽:毫!謝謝你的邀請。

「我去拿圖畫紙....」
林小府跑到抽屜拿了好幾張圖畫紙出來,
並且很慎重地從筆筒裡面挑了一支綠色的蠟筆,自顧自地在紙上畫了一兩條...

府媽:他是誰?
林小府:ㄜ....ㄜ....(還在想到底是誰)......是要給毛毛蟲走的路。
府媽:毛毛蟲要走的路,總是彎彎的。
林小府:你看,他...這樣彎過來、再這樣彎過去(愛胡搞的手仍持續作畫)。

府媽:是風,風吹過來了。把毛毛蟲要走的路先吹到左邊、再吹到右邊。
林小府:風寶寶要輕輕吹喔...(兒子想像中的呼喚)
府媽:輕輕吹,毛毛蟲的腳腳慢慢走。

看著兒子的線條越畫越多,
不知道有沒有某種意圖,改變了蠟塊的著色方向。

府媽:哇~你看,有一朵花長出胖胖的莖。
聽到我的讚嘆,林小府才猛然回去觀察線條之間的差異。

林小府:給 "大(爆音+噴口水)",毛毛蟲走的。


↑↑↑ 有的枝葉是粗的、有的是細的,雖然是孩子無意之作,父母也需要把差異之處轉化成故事裡面的一種元素,把孩子的想像空間再拉開一點。

府媽:那應該是胖毛毛蟲吧!
林小府:胖毛毛蟲....(向草叢間遠方的呼喚),我的瑪麻也胖胖喔~

What?!! 你的瑪麻怎樣?榔頭給我拿來!!!
深呼吸深呼吸,他只是個孩子...別跟他計較....
翻完白眼,我重新調整了一下心情,繼續進入他的故事。

完全弄不清自己瑪麻杯子裡的小風暴的林小府,
當我再次恢復理智時,已經在桌子上擺出許多方形蠟塊,
棕色、青藍、深藍、橘....


↑↑↑我弄不清楚兒子的用意,為何要一次拿出這麼多蠟塊。

府媽:是其他的葉子嗎?
林小府彷彿在念咒語似的,嘴巴念念有詞,隱約間聽到他細細的呢喃...

「好,我來幫你把身體放上去。」
我看著他翹起綠色的蠟塊,小心翼翼的接在棕色蠟塊前面。
「好囉~接起來囉,你有兩個身體囉。」

Oh, My God,他是在跟毛毛蟲說話。

在我的盤算之中,還想引導他用其他顏色的蠟塊畫在圖畫紙上,
真的沒有想過可以直接把作畫的蠟塊直接當成毛毛蟲,
看著他一邊呢喃,一邊動作非常慢的接上毛毛蟲的身體。


↑↑↑在情境參與的說故事方式中,孩子是故事發展的主角,我盡量放慢說話的節奏,挪出時間傾聽孩子的語言。

林小府:毛毛蟲~小心走喔,路很小。
(府媽翻譯:他畫的莖很細,但是蠟塊毛毛蟲很粗的意思)

府媽:毛毛蟲,出花(=出發)!!
用著我誇張的戲劇精靈,伸出右手抬起左腳,想在故事裡面激起一些些朝氣。

不料,我的舉動惹來林小府的不滿,
著急的指正我剛剛的行徑,
「瑪麻,不是這樣。。。。要這樣↓↓↓↓↓↓↓」

看得懂嗎?
林小府用他衛生衣半露的屁股,
翹高高的說明毛毛蟲是縮起來、再伸長的方式走路。
無奈他言語表達很差,
只能靠肢體動作來指正我,他的毛毛蟲是要這樣出發,不是我舉手抬腳的出發。

唉,故事發展至此,
我當媽的尊嚴實在不容許我跟兒子一起啪在地上縮起來再伸長....
「喔喔喔,原來是這樣走路。」府媽敷衍著


↑↑↑掛上最後一節身體,毛毛蟲啟動了緩慢的腳步,沿著剛畫好的枝芽爬行。

府媽:123,手牽手。毛毛蟲,慢慢走。大風吹,不用怕;林小府,牽你爬。

很隨意的,我編了一首童詩,
用意是把童詩作為整個故事的節奏,
也故意地用音樂中『Bon Cha Cha』的節拍,奠定他的音樂基礎。
朗朗上口的詩句,
他可以理解的用字遣詞,
果真立刻能夠跟在我後面,重複剛剛的句子。

「12山...手牽手....(暫停,思索)。毛毛蟲,你等我....(ㄟ...我剛不是這樣講的)」
「....風寶寶,不亂跑...我是林小府,跟你做朋友。。。。。」

OK,到後來整個亂了套,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
不過卻也帶來童詩創造的樂趣,
為了整體故事節奏,府媽用很低沈的聲音,
緩慢地、輕輕地又把自己的童詩念了一次。
就像是樂曲中的旋律有起伏一樣,
時而高亢、時而低沈,
改變朗誦的語調,同樣內容的童詩,就能夠給予孩子心靈不同的情緒練習。

第三次的時候,我拿了一根鉛筆,
在木頭桌上敲出清脆的節奏,混入我念出來的童詩:「123,手牽手....」,
對於未來要給林小府學音樂的府爸來說,
府媽要先幫兒子的節奏打好基礎。。。。(我分配到的工作項目XXD)


↑↑↑看到我拿了一根鉛筆在對面打節拍,林小府也趕緊拿出自己的蠟鉛筆,學著我幫毛毛蟲打節奏。

拍節奏的遊戲約莫進行了五次,
拍子由慢到快、節奏也從正拍到後半拍的打法,
無論我怎麼變化,林小府大爺似乎很有sense地知道要去跟著我念出來的詩句,
不管背景節拍怎麼敲打。

府媽:悠~你也有鉛筆耶。(拉回到現實一下)
林小府:...對阿~~我有鉛筆。(驚訝)
(這種狀況表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哪時有了鉛筆)
府媽:毛毛蟲~~~你爬到哪裡了阿?

林小府:我在這裡、我在這裡.....瑪麻,你為什麼找不到我?
府媽:因為...你躲在草叢裡啦!
林小府大笑著:哈哈哈哈,因為毛毛蟲躲進草叢裡,瑪麻就"搗(發音error)"不到你惹。

隨著林小府哈哈哈大笑的聲音,
我們也結束了這個故事,
府媽漸漸從林小府的故事中抽離,把剩下的遊戲空間留給他自己發揮,
聽林小府他說....
毛毛蟲長大不是變成蝴蝶,是變成更胖的毛毛蟲(把蠟塊轉成橫的)。


↑↑↑府媽在節拍訓練之後就淡出毛毛蟲故事,留空間讓兒子去延續親子共創的故事結構。聽他說:毛毛蟲長大不是變成蝴蝶,是變成更胖的毛毛蟲。。。 XDD

這次的情境參與的說故事方式,
比起過去拿著書本講增加了許多不同的元素,先後順序是:

1.線條發展、
2.故事創造、
3.童詩朗誦、
4.最後以節拍訓練收尾。

通常我會建議朋友,
盡量不要對孩子的畫作問孩子:這是什麼?你在畫什麼?
如此很容易壓縮孩子的表達形式,孩子會想去用大人的邏輯表達他們的想像世界。

我慣用一種很實用的造句結構,可以建議爸媽作為故事共創的起點:

『人物代名詞 + 動詞/受詞』

1.使用人物代名詞─
你、我、他,你們、我們、他們,可以瞬間擬人化許多大人猜不到的事情,把孩子的想像空間拉給你知道。這種開頭法很安全,給予足夠的時間與安全感,孩子會盡力表達他的想法,而不是花時間去猜大人想要的答案。

2.動詞或受詞─
配合孩子的心智發展,動詞跟受詞是最簡單的構句方式。透過很多次實驗,我發現小小孩
(不只林小府)對於動詞和受詞意義的理解,遠過於"這是什麼"以及"這在畫什麼?"的理解。我對林小府說:『他是誰?』他還真的會去想,他畫的到底是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喔!

相信許多爸媽會去認同開放式故事對孩子想像力的幫助,
然而有時工作繁忙、壓力很大的狀態下,
真的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帶去參加故事團的確是一種很好的親子活動,
其實,只要轉換一下形式,
故事團這種對孩子有益的說故事活動,就能搬進你家,變成很有意義的親子活動;
雖然很累、要學的東西很多,
不過孩子瞬間展露的笑容,彷彿是我們長久疲累黑夜裡的光芒,無比閃耀。

歡迎各位朋友在家試試看這次「毛毛蟲,出發!!」的親子故事共創,
上來分享你的經驗喔!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