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做孩子的朋友,是最理想的教養方式?

野人文化 | 2018-08-28
創意教養

報名參加父母課程的參加者,會被要求填寫一份資料,並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你期望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母?」結果有相當比例的父母,都期望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期待孩子能和自己無所不談……呵呵!這真是許多父母共同的理想與美夢,只可惜實現的機會真的不大。

曾經有人和我爭論過這個問題,認為想和孩子做好朋友、希望孩子能與父母分享一切,為何會是不切實際的美夢?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事不關己,關己則亂」。

關係親密的人,一定會「分不清彼此」而相互影響!

我之所以認為父母很難和孩子做朋友,是基於這樣的看法:任何關係一旦過於親密,要能區分「彼此」、客觀地看待事情就會變得十分困難,不只是親子,情人、夫妻都是如此。

如果對方只是朋友,即使再知心,只要彼此沒有共事、沒有利益糾葛,碰到對方有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給予及時、妥貼的協助和支持。就算再怎麼掛慮朋友的事,竭盡己力為他奔走處理,也就可以無愧我心了;即使自己提供的建議不被接受,或許會感到氣餒、無奈,但也會尊重對方的選擇,絕不至於會煩惱到寢食難安的地步。

但是,只要對方是我們關係最親近的人、或是我們最關愛的人,他的事情處理得對不對?他的人生路走得好不好?當他的前途、未來都與我們緊密相繫時,要分清楚這是他的事,本質上並不是我的事,就變得很困難了。

況且,親子關係又是所有親密關係中福禍相倚性最高的(夫妻還可以用離婚切斷這種相倚性),要父母不操心、不干涉、不介入,更是不可能吧!

所以,我就對和我爭論「親子是否可以做好朋友」的父母說:「如果你教出來的是一個夠體貼的孩子,我保證他在人生路上碰到的許多煩惱都不會跟你說,除非在他的經驗裡,你是一個臨危不亂、急中還能生智的人……」然而面對孩子的問題,又有幾個父母總是能夠冷靜自持?

父母應該先當孩子的引導人,而不是朋友

現在很多父母不僅期望能和孩子做朋友,甚至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乾脆以朋友的對等關係和他相處。然而,我的經驗是:當父母把這個年紀的孩子當成朋友來對待,所謂的教養就會變得窒礙難行,最終只會使雙方的關係落入既非親子、也非朋友的窘境。

因為在孩子還小時,這個世界對他而言是「狀況不明」的。父母可以試想,當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夾在言語不通、想法不同、規則不明的異族中,你迫切需要的是一個可以引導你的人,告訴你該如何思考、如何行動?才能與這個未知不明的世界融合、交好。

然而,現在的父母為了要展現民主、尊重,什麼事都要聽聽孩子的意見、都要顧慮孩子的感受,甚至把原本父母該抓緊的原則、規範都交由孩子去選擇和決定,這只會造成孩子的不安與焦慮,甚至養成「只有我說了才算」的霸道和不講理。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該做的是為他設限、立規矩,並告訴他行為的準則與規範是什麼,確實要求他做到,孩子才能了解這個不明世界的真實面貌與遊戲規則,他們的秩序感、安全感以及「好好生活在其間」的自信心也才會產生。

等到孩子逐漸長大,能夠了解人我界限,明白如何與他人配合協調,並能為自己的行為及選擇負責,「放手給予孩子尊重、自由與空間」,才是父母應該有的教養態度。

就像已經適應異鄉生活的你,如果還有人要來指指點點告訴你該怎麼做,你一定會覺得對方太小看你、簡直是煩透了、管太多了;因為這時候的你已經具備在異地好好生活的能力,你需要的就不再是引導者,而是可以在人生旅途中與你交換資訊、分享經驗的好朋友!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書   名:STEP高效能父母學:整合阿德勒學派與P‧E‧T‧親子雙贏溝通課程的輕鬆教養法(風靡全球50年、43國、造福400萬父母) >>好書這裡買
出版社:野人文化
作   者:李顯文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