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育兒顧問到你家:與孩子和好的幸福》遠離餵食戰爭:總量管制

小樹文化 | 2016-03-01
創意教養

天下父母心,所有的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吃飯問題,總是擔心孩子不吃飯會長不大、營養不夠;總覺得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要吃,才有抵抗力、才會好好長大。吃飯和睡覺幾乎是家長在0~6歲這個階段最心煩的兩大項目,但吃飯這個對家長來說很重要的大議題,要從多方面考量,才能讓孩子吃得多吃得好。

◆活動量要夠
讓孩子有足夠的體能活動,多去戶外公園走走,少坐車多走路,推車備用不依賴。孩子會走路之後,慢慢邊玩邊走,走個一兩公里是沒問題的。在安全的狀況下,家長要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不要什麼都不讓孩子碰。活動量大,對熱量的需求也大,吃飯時間就會自動想要補充食物了。

◆讓孩子餓了再吃
肚子餓了,東西自然就變好吃,一方面也讓孩子練習主動表達要吃東西,如果孩子都不會喊餓,有可能是天生就不愛吃東西,但也有能是正餐以外的食物影響了孩子的食欲。市售的食物,為了好吃,通常都會加大量的白糖,更別說飲料(乳酸飲品、運動飲料)更是加了大量的人工果糖,只要一點點,就可能會讓孩子血糖飆高,喪失食慾。

還有另一可能就是,孩子吃了太多的補品(維他命之類的)。因為孩子不愛吃飯,怕孩子營養失衡,就讓孩子吃維他命,有的孩子會因為這樣,就更不愛吃了。

◆讓孩子想吃再吃
時間到了,正餐準備好就「邀請」孩子來吃。如果孩子還是不來,大人就先好好的享受,先吃吧!不需要一直嘮叨,一直要孩子過來吃,孩子看到大人吃得開心,就會比較想吃。

◆讓孩子自己吃
從小讓孩子自己練習吃(會坐時就可以開始),這樣孩子會吃得比較好。一開始可以大人一邊餵一邊拿一隻湯匙讓孩子自己練習。因為孩子還小,還在探索的階段,讓孩子用手抓沒關係。如果孩子還是一直抓,可以讓他先去玩泥巴或是黏土滿足探索需求。吃飯這件事慢慢練習就夠,孩子自己吃會吃得比較好,這段細心陪伴孩子練習自己吃的等待,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帶孩子一起準備
如果孩子有幫忙,會有參與感,通常會吃的比較好。一開始可以從幫忙按電鍋的電源開關、簡單的工作開始,又或是讓孩子幫忙洗一片菜葉、幫忙擺筷子,慢慢的增加孩子幫忙的部份。

大一點的孩子(3~4歲),如果讓他們經常餐與,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幫忙煎蛋。重點是要讓孩子參與和練習。在學校裡,我們會在開動前感謝小幫手(幫忙洗菜和備餐的孩子),在點名感謝他們時,他們的眼神總是閃閃發亮,臉上滿是開心的笑容。

◆和同儕一起吃
在團體生活裡很常見到:有些孩子,在家裡就是不愛吃,但到了學校,看到同學吃的津津有味,食欲也跟著變好,原本不吃的東西,看到同學吃了,也開始吃了。甚至有些孩子,家長就是因為吃飯的問題,才送孩子去上學的。

◆孩子心情好
孩子的心情會受到大人的影響,大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的情緒和孩子食量的關聯性。大人若在孩子吃與不吃時感到焦慮,孩子當然也跟著焦慮,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當下被怎麼對待而受到影響。例如在吃飯前被罵、被阻止、被糾正,或是剛剛還在專心做的事被中斷,心情不好,這樣誰都沒辦法好好吃飯的。

◆孩子生長快速時
在身體成長快速時,食欲會變好,這個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每個孩子有獨特的生長曲線,當然生長速度慢下來時,同樣會轉為一般的食量。如果大人沒有這種敏感度,硬是要小孩吃得跟之前一樣多時,大人小孩就苦了。畢竟養小孩又不是賽神豬,沒有什麼好比的。

家長要放下對「吃飯」既定的堅持

或許,你的腦海裡一直都只想著要孩子吃,卻從沒想過孩子為何不吃吧?如果認真想想,你的孩子是否有以下的情況呢?

◆孩子還不餓,還不想吃
這就不用多說了,不過想要請大人同理一下孩子:我們不也是會沈迷於工作或是電腦,而不去吃飯?大人不也是還不餓,就不想吃?這時如果有個人一直來念念念,要你去吃,你的心情也不會好到那裡去,孩子也是一樣的喔!

◆孩子不敢吃
特別是沒吃過的,或是顏色質感比較特別的食物,大樹老師建議:大人最好先吃給孩子看,不要混水摸魚的夾在其他的菜中,讓孩子踩到地雷。如果孩子很敏感,也許之後吃飯時,孩子就會很擔心食物裡有不喜歡或是沒嚐過的菜,這樣子孩子就會更不喜歡吃飯了。所以千萬別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吃這些食物,這只會讓孩子更不敢吃。

◆孩子覺得不好吃
現在的孩子很少有餓的經驗,所以口味變得愈來愈重。我看過太多那些大口大口吃番茄醬的孩子,對他們來說,一般的食物都變得不好吃了!

我想起曾經,有次肚子很餓,但是一個只有簡單白飯、青菜、豆干和花生的便當,卻讓我覺得是人間美味。

所以真的真的要讓孩子有餓的經驗,讓孩子練習一下求生的能力。家長可以盡量少在吃飯前給孩子喝飲料和任何的含糖零食,如果孩子真的還沒吃飯就餓了,那就在飯前給孩子水果吧!

◆孩子被強迫餵食
我經常看到,孩子明明就一口飯還含在嘴裡,大人還一直追著餵。如果孩子真的吃不下了,就收起來,下一餐再說囉!家長們真的不用擔心孩子的營養問題,強迫孩子吃,反而有可能會造成孩子日後的心理問題(嗜吃或是厭食)。孩子身體的本能,會讓他們調節自己該吃什麼?該吃多少?(當然家長要先排除那些零食、補品對孩子的影響)

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長大後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飲食,而不是這一餐該吃多少才夠。

◆孩子分心
孩子很容易在吃飯的時候分心,因為家中有太多玩具,吸引他們去拿來玩一下。所以餐桌的環境很重要,建議把會讓孩子分心的物品全撤了,例如大人約會去吃飯時,可以想辦法把對方的哀鳳收起來,盡量避免讓孩子分心。

家中玩具對孩子的吸引力就已經這麼大了,外面的世界就更不用說。帶孩子去外面用餐時,他們當然就更容易分心,除非你有更具吸引力的東西。(所以要帶孩子在外面吃飯前,一定要先跑一下流程。)

孩子一再的分心不吃,就收掉吧!偶爾要讓孩子有機會知道,這餐不吃飽,在供給下一餐前會餓的。

◆孩子想得到大人的「賄賂」
有些小孩精明的很,知道如果不好好吃飯,大人就會開始放出利多,像是:「如果你吃完飯,我就給你喝多多」、「如果你吃完飯,我就……」

各位家長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我想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用過這招吧?

這樣的討好賄賂,一旦被孩子發現,他就更常不吃飯,因為這樣反而能得到更多他想要的東西,是不是呢?

不吃飯其實是一種抗議管道

孩子平常都被大人管東管西,其實也累積了不少的情緒。吃飯這件事是少數「大人很在意,小孩可以我就是不想聽你的話,看你能拿我怎樣」的事。聰明的大人,你發現了嗎?

只有大人能回到「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要不然吃飯抗爭絕對會沒完沒了的。接下來我要就幾個重要的觀念說起。

◆總量管制
以週或月為單位,均衡孩子的飲食,不用去要求孩子每餐都要「吃得好」、「吃的夠多」。這兩天青菜吃的少,過兩天再鼓勵孩子吃,因為孩子不想吃一定有原因,在排除那些原因之前,就先記錄和觀察,不需急於一時,而把吃飯變成一件很不開心的事。

大人也有吃不下飯,或是不想吃的時期;孩子也是一樣,重點在於怎麼均衡。

如果每餐都要均衡,既不人性又不理性,但如果是以週或月為單位,就會讓人放鬆多了。如果擔心孩子會有營養均衡的問題,那就記下孩子每餐吃的量還有吃的種類,進而整個去觀察、去看,也許你會有驚人的發現。

◆尊重孩子身體的智慧
有時吃得多,有時吃得少,有時這個不吃,但有時又開始吃了。營養過盛時,減少進食;生病時,身體器官要休養調節,減少進食,但如果有人為的干擾,例如經常被強迫,被要求要吃得夠的壓力,反而會去打斷身體這種平衡機制。

◆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
最終,孩子還是得要自己管好自己吃飯的事,大人不可能一直在身邊提醒。孩子需要我們有時放手,去觀察孩子的狀況,再來調整我們引導孩子的方式。如果一直提醒,一直幫孩子做,孩子就沒有機會練習,當然就不會進步。

◆邀請代替嘮叨、鼓勵代替強迫
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準備食物,邀請孩子幫忙備餐,營造燈光美、氣氛佳的情境(弄個桌布、點個蠟燭)。吃飯時間到了邀請孩子來吃,孩子還想再玩一下,大人可以先吃,讓他再玩一下吧!

如果你很在意全家人要在一起吃,那是大人的需求。也許等到大一點,孩子就可以這樣配合,但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一直強迫他要這樣,我想,他長大後會更不想要在家一起吃飯,因為那個壓力和陰影一直揮之不去啊!

◆吃飯是件快樂的事
如果一件事,是會讓人身心愉快,為什麼會不想做呢?聰明的大人先讓自己享受吃飯這件事吧!孩子吃不吃?再說啦!又不是今天才有機會練習好好吃飯。

有了孩子之後,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吃飯了呢?聰明的大人,先坐下來好好吃飯吧!孩子都在看呢!

◎請問專家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你是否也有其它的育兒問題想趕緊請教大樹老師!到活動頁按讚留言,就有機會獲得專家回覆解答,並有機會獲得由小樹文化出版的《育兒顧問到你家:與孩子和好的幸福》乙冊。>>參加請問專家活動
活動期間:
2016/03/01-03/08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育兒顧問到你家:與孩子和好的幸福
出版社:小樹文化
作者 :趙崇甫(大樹老師)

擁有八年幼兒工作經驗,臉書育兒社團成員達一萬多人的教養專家大樹老師,是許多家長心中的 「超級保母」。不論是好動、害羞、暴衝、難搞,只要到大樹老師手中,各個類型的小小孩都會被 一一收服。但小小孩疑難雜症百百種,沒有大樹老師隨時陪伴,家長們該如何放下那些擔憂和情緒 ,學會與孩子和好?與孩子和平相處呢?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