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蒙特梭利的夏日:一位旅居美國媽媽對蒙特梭利教育的觀察

2014-08-24
親子話題

小札克上學上了兩年多,我漸漸發現美國的學校跟台灣有一個很大不同的特徵。

台灣學校除了教育之外,似乎還兼任了托兒的義務。上完正常課之後還有課後輔導,而且最近還聽說某政府組織建議因為家長都晚下班,所以課後輔導應該也要晚放學,以配合家長作息云云。

這是哪門子的邏輯,我實在無法苟同。不過台灣教育與整個社會體制弊病太多,還好跟我家關係不大,所以在這邊不予討論,免得氣壞了我貴體。

美國的學校則是抱著教育就是教育,其他事情你們家長自行負責的態度。

在校時間極短,很多學校大概兩三點就正式放學了,寒暑假與國定假日又超多。

小朋友不小心發個小燒或是拉肚子就馬上奪命連環摳請家長放下工作立馬去把小孩接回家。

而且學校很多活動都是在『家長一定會來參與』的前提下,在正常工作時間進行的。如果被逼著說出『我必須要上班而不能出席』這種話,自己馬上被羞辱感淹沒。

不過在公司如果用小孩學校有事或是小孩生病等原因告退或請假,大家通常都會很體諒。就算其實並不體諒,也不能隨便說出口。所以當家長的,通常只要聳聳肩佯裝無奈拋出『Family First』這句話,同事或長官就一定要裝着很OK的樣子。

小札克的蒙特梭利幼兒園雖然跟著中小學的日曆開學放假,不用上學莫名其妙的國定假日超多,還好暑假期間學校正常進行課程。

不過因為暑期就是玩樂的時間,所以有正常上課的學校似乎都會安排很多精彩活動。

小札克以前上的那家蒙特梭利在暑假幾乎每週都有校外教學。不過他們是很隨意地招集家長義工團,請每位自願幫忙的家長多載幾個小朋友,十幾二十部車子一同出遊就是了。

目前這家蒙特梭利的校長個性比較嚴謹,自稱不可能作出這麼鬆散的、讓家長承擔運輸他人小孩的風險的行為,也不能忍受讓家長載著小孩自己去校外教學地點集合(因為大家一定會遲到)。

所以真正的『校外』教學就必須僱用幾部大校車載大家一同前往,這種大活動一年只能來一次。

雖然不能去『校外』,暑期的精彩活動還是一定要的啦。

所以除了每週五都是玩水日,另外還有兩天全身溼透的噴水日外,幾乎每個禮拜學校都安排了很棒的In-House Field Trip...就是在『校內』的校外教學...(咦?)

像幾週前他們請了個南加州在Long Beach很有名的水族館開卡車載著海洋生物來給小朋友看。

放學去接小札克時他興奮地跟我說他有摸到超級大海星!

(以下照片取自學校臉書頁,我無幸參與這些超好玩的校內校外教學)

上上週又請了一個讓小朋友練體操的中心帶了一堆設備來學校讓小朋友跑跳滾爬。

上星期呢,學校請了Valentine's Traveling Nature Class。

似乎就是個帶著各種奇妙生物到處去各個學校機構慈善團體遊走教學的行動小型動物園。

美國的小孩也未免太幸福了吧?連動物園都不用去,竟然有請動物自行上門來拜見這招。

那天早上我照常帶小孩上學遲到。

把車子停好之後我發現左邊這台詭異大卡車裡面有很多紙箱子。仔細瞧瞧,箱子上面都寫著Valentine's Traveling Nature Class耶!

一位小姐正忙著把箱子一箱箱地搬下車。我抱著北鼻麥叫小札克趕快跑去看,小札克就這樣有幸成為這些動物遇到的第一名學生了。

箱子裡面有比變色龍還大的蜥蜴、巨大蜘蛛、大烏龜、還有一些青蛙跟蛇等等。

小札克眼睛睜得超大的,目不轉睛。

箱子全部搬完之後,卡車裡面剩下個籠子。

定睛一看,竟然是隻豬!

小姐閒閒地說要讓這隻豬去大便一下再進學校,然後連狗鏈也不綁,就這樣直接放豬去停車場旁的空地撒尿大便了。

這隻豬竟然比我家愛犬米卡還聽話。兩下子大出幾坨屎之後,還伸了個懶腰,擺個姿勢讓我照相。

小札克第一現場直擊小豬大便。

一直到放學我載他回家時他還一直跟我說『豬在地上大便』。

阿不然是要用馬桶嗎?

雖然在第一現場迎接小豬駕到,我仍然無幸參與當日的校內校外教學。所以下面這些照片有些是當天被邀請去幫忙的媽媽照給我的,有些是學校臉書專頁轉載來的。

蒙特梭利很注重學生與大自然的接近,除了學校盡量使用木製教具與玩具、顏色傾向自然系之外,每個教室裡都有班寵物,教小朋友尊重生命。

小札克他們班的寵物是一隻叫做Q Tip的大肥兔。

上課的時候,Q Tip就自由自在地在教室裡跳來跳去,基本上已經融入教室背景了。

北鼻麥教室的班寵物是隻叫做Lady JoJo的鬍子龍(Bearded Dragon,大蜥蜴的一種吧),平常待在水族箱裡,偶爾出來跟大家一起曬曬太陽。(北鼻麥的髮型是不是很性感)

最近家長會籌夠了錢,在學校後園開拓了有機小菜園。每班都有自己的小菜圃。

這種事當然也是找家長志工來出力,好多家長跑去幫忙鋪土種花。

不過這種要在太陽下出蠻力的事情...不好意思,我家有嬰兒忙得很,娘娘先行告退了。(手扶額)

菜圃設立好之後的某一天,學校還特別請了個有機小農來跟小朋友們介紹所有可以種的水果蔬菜。

那天小札克早上剛好去看牙醫,所以我們十點才到校,剛好被我不小心遇到有機小農正拿著各種蔬果的照片在做簡介。

對這麼一大群三四歲小孩觀眾所作的蔬果簡報,還真不是普通的認真啊,連我都學到不少。

大家知道胡蘿蔔原本應該是紫色的,還有番茄籐是有毒的嗎?

這些小朋友每天在學校裡、在家長看不到的時候,學到的東西出乎意料的多。

半年前某天小札克的老師跟我閒聊,隨意提起他們當天早上每個小朋友都喝了自己擠的葡萄汁。

我說:您在說笑吧?

老師很理所當然地說:大家真的都自己擠了葡萄汁然後自己喝掉啊。

我說:怎麼這麼厲害!?

老師說:不會呀,昨天大家還自己烤了餅乾然後自己吃掉呢...。

原來這種奇妙的事情是家常便飯啊。

上週末一群小札克學校的小朋友們去我家附近的加州小聯盟球場,在球賽開始前負責唱國歌。

(下面照片球場右下角那群小矮子就是小札克的同學們)

學校所有老師與好多學生家長都到場支持觀賽,很難得在學校外的空間與老師家長們互動,好好玩喔。

我並不是很激進的個性,雖然我會下功夫做功課去確認我所相信的事情真是正確無誤的,別人想相信什麼仍然是別人的事,我通常不會花口水去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

因為那是一件很累又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且跟我沒什麼關係啊。

每天上班一直費神勸客戶在投資理財上作出正確的選擇,已經很累很累了耶,不過至少有錢賺啊。

下班之後就免了吧。

舉例說,我明明很清楚吃有機蔬果肉類的必要性、化學農藥殘留與基因改造食品造成的種種健康問題,不過聽到某些可能沒做功課的家長說出『吃不吃有機根本沒差,省錢最重要』這種話,我也只會笑笑就算了。

還有啊,自己明明寫了一大篇市售防曬油有多恐怖的文章,可是看到別人家家長把有毒防曬油大把往他們小孩身上抹,我竟然也是想了一下之後還是決定不說話。

因為可能花了一番口舌,最後還是會讓對方覺得被侮辱到,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是算了吧。

說穿了就是個自掃門前雪的態度啊。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家長們討論哪個幼兒園好或者要補什麼才藝好之類的討論串,有時候看到謬論我真的想反駁,不過通常打三個字之後就放棄了。

我實在太懶了。反正你家兒孫自有兒孫福吧...

最近不知道在哪兒又看到跟蒙特梭利有關的選擇幼兒園的討論串,某個媽媽大概是照直覺簡單回應一句話『蒙特梭利未必比較好』,逼得我不得不發發牢騷。

因為『蒙特梭利未必比較好』這句話,是完全沒有科學證據、只靠著自身有限經驗講出來的發言啊。

講到蒙特梭利理念,大家可能直接想到不分級的混齡教學、精心設計過的小兒社群教室環境、在實作中學習、不賞不罰、給予孩子們設計過的自由、自發性學習、建構式教學等等特徵,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

這些都不是我信賴蒙特梭利的主要原因。

蒙特梭利教學法,在最最基本的根源上,與世界上其他所有的教育法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

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教學法,全部都是從一個『概念』開始,然後逐漸設計演變出圍繞著這個概念的『課程』『教學方式』

舉例來說,傳統教育是在十九世紀中工業革命後,注重高生產效率的歐美社會以工廠為藍圖,加上泰勒的管理學理論而建構出來的。

既然是工廠的概念,同一年級的每個學生都應被視為一樣的程度,接受一樣的課程,做一樣的事情。每五十分鐘下課鐘響大家就同時轉換課程,機械化的設計被認為是最有效率的教學法。

這就是如今齊頭式教育的起源。

另外受到十七世紀哲學家John Locke的影響,傳統教育有一個叫做empty vessel(空瓶)的假設概念。

這空瓶概念假設小孩如一張白紙一個空瓶,什麼都不知道也不會批判思考融會貫通,於是學生們一定要乖乖坐好聆聽老師灌輸教課。老師如同在把空瓶灌滿一般地灌輸知識,而且學生們一定要牢牢地把知識背起來才是王道。簡單說,也就是填鴨式教育啦。

這個空瓶概念,加上二十世紀初沒有很進步的心理學為基礎的行為主義盛行,行為主義相信賞罰能夠有效控制個體行為,造成了外在賞罰對於傳統教育的必要性。考好了就給糖吃或發貼紙,不聽話就罰站挨打,是我們在傳統教育中看到的以行為主義為基石的教育模式。

可是近代心理學其實已經完全顛覆行為主義的理論了。大家都知道外在懲罰會讓人癡呆、快速降低學習慾望,可是就連外在獎賞都被研究證明出會妨礙學習。因為獎賞把內在性的動機外在化,於是不給糖的那天,學習就再也無意義了。

我在看了一些現代教育與兒童心理學及大腦發展的相關書籍之後,就決定實在沒辦法忍受自己的孩子去上一個大家排排坐乖乖聽老師講課的教室。

而且傳統教育體制以什麼學科都要得高分、最後要上好學校為終極目標。我們從小唸書考試考到大,這個制度根本是以養成博士與大學教授為目標的吧。

可是,這個社會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博士跟教授啊。

我記得我從大學畢業出來之後,在社會中落差極大,對自己認識不足,也缺乏批判思考的能力。我沒有辦法向面試官自信地分析我的優勢,也沒有辦法義正嚴辭地向老闆爭取自己的權益。

以一個乖學生的身份在社會中打滾是多麼悲慘的事情,可是從傳統教育中破蛹出來的大家似乎都要這麼打滾個好幾年,才終於學會真正重要的生存技能。

這些重要的事情我都是在美國學到的,而且比身邊的美國年輕人遲了好多年。一直滾到近年來方才能夠確認自己的價值,對於不公平的待遇能跟老闆據理力爭,可以不亢不卑也不臉紅地說出『I'm worth it』與『I'm worth more than that』。

看到這邊大家可以嗅出我對於自己在傳統教育中浪費掉的兒童期超強學習腦還有珍貴童年時光的怨念極強,所以我希望小孩能走不一樣的路,不要被體制限制住。我真的很希望能讓他們做人的潛力最大化。

現在符合人性的非主流教學選擇越來越多,像華德福(Waldorf)、Froebel、瑞吉歐(Reggio Emilia) 等等。

我大概知道這些教育法的來源概念綱要,可是研究不深所以別獻醜了。很多非主流學校都是很棒的選擇,雖然有些仍然是齊頭式同齡同課程的教育,至少大家都是尊重學生個體、努力保護孩子的求知慾、在實作中學習、以人為本的導向。

不過這些非主流教育法也都是從一個抽象的『理念』延伸出一個模式,再設計出一套課程的。

只有蒙特梭利教育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從『實驗室』中用科學法培養出來的課程

說到這邊,我要開始講古了。請大家忍耐一下。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義大利史上第一位女性醫學博士。她是位智商極高、富有科學觀察實驗精神、充滿着前衛思想又積極的時代先驅天才女強人。因為她自己是個天才,她對於自己受到的傳統教育感到相當無聊與無奈。

蒙特梭利博士在上完醫學院之後決定進精神病診所幫助智能障礙兒童。

在二十世紀初,智障兒或精神病患都是被關在品質極差的、什麼活動休閒都沒有的精神院中,過著像監獄囚禁的日子。蒙特梭利博士看到當員工把飯隨便丟給這些智障孩子時,孩子們就算餓瘋也寧願把飯拿來當刺激心智的玩具來玩。就這樣,蒙特梭利博士與幾位同儕開始設計一套刺激心智成長的教材玩具。

這就是蒙特梭利教育裡面很重要的一環、現在連世界上許多非蒙式教育的幼教體系也加以採用的『感官統合教育』的最早起源。

1901年這群受惠於蒙特梭利博士的智障孩子們參加鑑定會考,竟然考出普通學生的程度,成為國際震驚的新聞。

許多新聞報導說蒙特梭利女士是多麼的厲害,竟然把這群智障兒教成普通學生的程度了。蒙特梭利女士卻相當不以為然。

她認為並不是智障孩子們變得跟普通孩子一樣好,而是普通孩子們在傳統教育下無法發揮先天上的潛能與優勢。

於是她開始把在幫助智障孩子期間學習到的經驗應用到普通孩子身上。

蒙特梭利博士從此把她科學研究重點轉移至正常兒童的身心發展,研究目標是培養出一套可以發揮人類最高學習潛能的教育系統。

就這樣,蒙特梭利女士又跑回學校唸書了,這一回唸的是教育學、心理學與人類學。

她以科學家的精神觀察傳統小學教室裡的孩子們,分析他們無法全面發揮潛能的原因。在觀察傳統教室後,她研究分析出可能比較厲害的教學模式,想在孩子身上作實驗,可是當時的羅馬政府不肯讓她到小學裡頭開實驗班。

剛好那時羅馬某貧民窟正在進行更新裝修社區建築的project,可是整個社區裡五六十個學齡前的窮人小孩們整天到處遊蕩玩耍,讓正在施工中的建商相當頭痛。所以建商一聽說蒙特梭利博士想在正常孩子身上作教育研究,就在社區中提供了一個場地讓她開育兒院,管理這五六十個三到六歲的幼童,讓他們別再整天閒晃妨礙施工。

就這樣,1907年蒙特梭利博士正式開始了她的『實驗』。

蒙特梭利博士把她的學校當成一個研究孩童最佳學習系統的實驗室。依法她的學校並不能稱為一所『學校』,所以她訂不到當時學校專用的桌椅。於是她自己設計了適合孩子使用的桌椅沙發等傢俱,然後用自己設計的感官教具佈置教室。她自己不斷嘗試更改設計的教室環境後來成為有效學習的一大重點。

另外她還請了個年輕女老師引導學生使用教具,她自己則以觀察者的身份在幕後觀察作筆記,分析研究孩子們的行動與學習動機。

同一時間,她還在羅馬大學任職醫學教授、作科學研究,有自己的小兒科診所,並在醫院兼任小兒科主任一職,同時在學校修教育課程,偶爾還必須遊走各地替女權運動演講。忙得不得了。

她學校裡的年輕女老師每天晚上都會跟她報告學校裡的動態。蒙特梭利博士常常熬夜設計新的教具與教學方法,要女老師拿回『實驗室』去實驗測試,然後自己觀察分析孩子們的操作反應,再加以修改,再度測試,直到她相信一套教具與教學模式的設計對於要教導的概念已達最佳化為止。

大家瞭解了嗎?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這麼來的:設計實驗→測試→分析數據→成立概念→修改實驗→測試→分析→修改→再測試→成立教育理論與模式

而不是像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主流或非主流教育法的來源:概念→教學模式

在之後的五十年間,隨著蒙特梭利幼兒園到處開辦,蒙特梭利博士的『實驗室』不停地拓展。

她不但在許多不同年齡(三歲到十二歲)、不同國籍的孩子們身上測試實驗教學模式,涵蓋內容也發展到數學、語言、科學、歷史、音樂、藝術等所有幼教學科。


(上圖:1916年,美國的第一間蒙特梭利小學教室)

蒙特梭利博士從來都未曾把自己培養出的教育法稱為『蒙特梭利教育法』。她將之稱為『科學教育法』(the scientific method)。

在這五十年裡,蒙特梭利博士的科學研究在不斷的trial and error中、在羅馬、印度、西班牙、美國、荷蘭等等完全不同的背景環境下,培養出一整套潛能最佳化、以人為本的教學系統。

布魯奇講古時間到這邊告一段落。

這就是我為什麼如此信賴蒙特梭利的原因。不是因為教具多有趣、環境多乾淨、理論多有道理,更不是因為哪位媽媽的孩子上了蒙特梭利之後變得多好多好。

近年來的心理學與兒童發展學都一再地證實蒙特梭利博士當初用科學實驗培養出來的教育系統的每一個小環節的背後都是有大道理存在的。

講這麼多,就只是因為不爽某位媽媽隨意烙下『蒙特梭利未必比較好』這種沒有科學精神也沒先做功課、辜負蒙特梭利博士貢獻她一生所作的研究的話啊。

這麼說起來,我也未免太小心眼了。

其實是因為北鼻麥長靠腰臼齒,我最近沒睡好,很容易火大...大家不要被嚇到。

因為蒙特梭利博士長達五十年的研究、蒙特梭利教育的嚴謹度與深度之高,重點就是要讓蒙特梭利『比較好』。

而且是經過實驗證明,不管在什麼樣的經濟環境、什麼樣的國家文化背景下,只要學校與家庭環境都實踐著蒙特梭利精神理念,蒙特梭利就是比較好。

蒙特梭利的孩子們在平均程度上集中力比較高、比較早讀早寫字、數學比較好也比較會融會貫通,更重要的是,孩子們比較獨立自主、比較會批判思考,而且比較遵守社會規範。

不過...

雖然蒙特梭利是實驗證明出來比較好的教育模式,不代表一間蒙特梭利學校就是比較好。(分明是在自己掌嘴)

蒙特梭利博士為了讓更多孩子們受惠於她奉獻一生研究出來的教育模式,所以從來都沒有侷限蒙特梭利教育法的使用權。

『蒙特梭利』從來都不是一個版權所有的名字,所以任何鬼學校隨便愛叫自己蒙特梭利,是沒有人可以管得着的。

很多很多很多學校打著蒙特梭利招牌當噱頭,隨便放些蒙特梭利的教具,卻完全不按照蒙氏理念去引導孩子們,絕對不是真正的蒙特梭利教育。

另外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自己創設了AMI(Association Montessori Internationale)國際蒙特梭利教育協會,以輔導蒙特梭利教師、傳播蒙特梭利教學理念為主旨。不過後來各國許多蒙特梭利教育家又自行創設一堆認證教師的蒙特梭利協會。這種協會光美國就有好多個,其中一個最大的叫做AMS(American Montessori Society),加州橘郡有好多家都是AMS體系的蒙特梭利幼兒園,不過AMS實踐出來的教學模式,就跟原本蒙特梭利博士培養出的模式有許多差別。

舉例來說,像AMI流派很嚴謹地遵照蒙特梭利博士的精神主旨,極力避免使用現代科技,幼教環境佈置以有機、實作教材為主,因為任何讓孩子看螢幕的時間就是他們沒有在動手與動腦的時間,使用電腦或哎派的有限手指運動也不是我們想要培養的全面肌肉協調。我卻從朋友那邊聽說橘俊爾灣某家很有名的AMS流派的幼兒園竟然偶爾會放卡通給孩子們看,讓我熊熊被嚇到。

雖然是沒什麼大不了啦,不過這點可以看出兩大流派就已經在根本上有許多差異了,更不用說其他沒聽說過的小蒙特梭利協會了。可想而知,許多『認證』出來的教師可能並無法完全了解、融會貫通蒙式精神。

我之前還在某部落格上讀到某台灣知名部落客送小孩去上『蒙特梭利』,結果後來孩子越來越不獨立、越來越膽怯,最後才發現那間蒙特梭利完全沒有使用蒙特梭利的教學引導法,老師們也根本搞不清楚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真的很糟糕。

要怎麼分辨出真正的蒙特梭利學校呢?

家長只能自己多作功課多看書,不要隨便在網路上孤狗、隨便相信跟我一樣不知道從哪裡來的莫名其妙大媽部落客的斷言。我是做投資理財的,又不是教育專家。請家長們多作有實憑的研究。

參觀學校的時候有幾點可以評判:除了完整的教室規劃,提供孩子們『有限度的自由』的教室環境外,真正的蒙特梭利早上或下午一定有『三小時不受打擾的work time』,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想要操作的教具,或者參與小群活動。真正的蒙特梭利沒有上下課鐘響,而且一定有很多的戶外跑跳玩樂時間。真正蒙特梭利的老師們對孩子一定當成個體般地尊重,老師是在一旁輔導孩子們自然成長的角色,小札克與北鼻麥的老師們稱學生『my friends』而不是『my students』。

真正的蒙特梭利不賞也不罰,致力於引導孩子自發學習動機。

由於不是齊頭式或填鴨式的教導,真正的蒙特梭利孩子們,總是充滿興趣地在教室中忙碌地工作活動着。

我之前在我們大媽臉書頁上有分享過一個YouTube短片,介紹蒙特梭利教學的特徵。

這是一段九零年代來的有點老舊的片子,所以裡面人物穿的衣服都超退流行的啦。

不過這大概是我所看過的蒙特梭利介紹裡,最精闢最有效率的解說。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另外之前還在臉書頁上分享了另一個短片,是零到二歲的蒙特梭利嬰兒班的介紹。片中簡介了蒙特梭利的嬰幼兒班應該是怎麼樣的環境,有興趣的媽媽也可以瞧瞧。 

最後讓我以史上點閱率最高的TED Talk作結。

2006年在這段TED Talk發表之後,許多家長都因而改變舊式教育想法,立馬把孩子們送入非主流教育。

我不是專家,所以每次在部落格談到教育問題都不太想多寫,深怕誤人子弟。所以讓我在這邊附上一段專家的演講當後盾吧。

按影片右下角Subtitles可以選擇繁體中文字幕,沒看過的家長強烈建議看一看。

希望不管大家的小朋友們在體制內或體制外,都能夠活出真正的自己。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