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和「直覺」玩遊戲:刷牙刷出麵條、布丁、巧克力...

奧林文化 | 2014-06-08

人物:士德(三十三歲)、依娜(二十八歲)、小庭(三歲,他們的女兒)
小庭是個漂亮的小女孩,她的臉頰紅通通的,笑容十分可愛,可以擔任嬰兒食品廣告的主角;但是牙膏廣告可不能找她當主角,因為她不愛刷牙。

這個不愛刷牙的小鬼頭,每次在晚上睡覺前,哭喊聲總是特別淒厲。她的父母,士德與依娜,幾乎每天都在嘗試新的方法說服她刷牙。但大部分的方法只是讓小庭的哭喊聲愈加強烈,屋內的噪音分貝急劇昇高。而用「暴力」方式強迫她刷牙也徒勞無功,她的嘴唇閉得死緊,根本扳不開。連故事書《嘴巴裡的小細菌》也沒什麼幫助。這個故事是描述二個小細菌用鑽孔機在牙齒上打了好多個大洞,然後住在裡面。小庭並不相信這個故事。

士德與依娜可以理解女兒的懷疑。在嘴裡使用鑽孔機的小細菌……似乎是不可能,也難怪小鬼頭不相信了。其實透過遊戲來引導孩子才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士德下班回家後,仍像平常一樣和女兒一起遊戲。小庭愉快的笑容總是能夠讓士德緊張的工作壓力完全消失,所以他並不想要遊戲的氣氛被刷牙這件事給破壞了。

當父女倆在玩「搔癢癢」這個女兒最喜愛的遊戲時,士德突然煞有介事地看著女兒大笑的嘴。「哦,妳今天吃了胡蘿蔔,還有一塊在牙縫裡呢!」
小庭很驚訝爸爸可以看得見她嘴巴裡的東西,所以嘴張得更大了(士德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他今天午餐後偶然與依娜在電話中談到小庭今天吃的東西)。然後他眼角的餘光看到一團巧克力棒的包裝紙。

「啊哈!」士德發出誇張的一聲,像個研究家一樣地看著女兒的牙齒。「在後面,非常後面,最後面兩顆牙齒的中間,還可以看到什麼呢?讓我仔細瞧瞧。對了,是不是巧克力呢?」
之後士德轉移小庭的注意力,改進行下一個遊戲──娃娃洗澎澎。小庭拿著她最喜歡的玩偶跟著爸爸進了浴室。

小庭坐在澡盆前的小椅子上。士德說:「我們來看看,今天娃娃吃了什麼?」根據小庭的描述,雖然芭比的身材很苗條,但她的胃口卻非常驚人,簡直是個飯桶。她很高興地一一說出娃娃吃了哪些東西;當然她說的都是她最喜歡的食物,所以芭比的嘴角會留有一些番茄義大利麵及巧克力布丁的殘渣。

「我們現在來幫娃娃把牙齒刷乾淨吧。」士德對女兒說。
小庭用沾滿牙膏的牙刷幫心愛的娃娃刷牙,還很高興地一面說自己幫娃娃刷出了哪些東西。
現在小庭會自動要刷牙了。她滿嘴泡沫、很驕傲地說自己刷出了什麼東西:「馬鈴土(薯)、蘿白(蔔)……巧克里(力)……」
昨天小人兒還哭天喊地、抵死不從,今天用愉快的遊戲方式就順利解決了。

◎深度評論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是必須做的,難免會有小人兒不想做的,通常是:梳頭髮、洗手和刷牙。
如果您只是說:「大家都是這樣做。」這樣的解釋是不夠的。強迫會激起反抗,這樣一來,您只好每晚和孩子不斷重複相同的戲碼。

身為孩子的啟發者,您應該去發掘原因,並製造機會讓孩子認識這些他不喜歡的活動。例如:您可以多利用不需要太多解釋、一聽就容易懂的小故事,像「防止蛀牙」就太抽象了。或者是玩「尋找菜渣」的遊戲,這個遊戲很簡單;當然您也可以運用自己的創意把它變成另一種新的遊戲。

對於孩子不喜歡做的事,如果能用其他方法去引導孩子試試看,往往可以把事情變得較有趣,像是:梳頭髮變成「抓睡著的小毛球」;清鼻子變成「在流進嘴巴之前,幫小河改道」,或者洗手不是要把手弄乾淨,而是要把洗臉盆弄髒。

◎啟發技巧
依照孩子的個性、量身訂做的方法,才能幫助他得到進步。
孩子是依照自己的節奏來發展自我。「啟發」是教他抓魚,而不是抓魚給他。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不必大吼大叫也能教好孩子
出版社:奧林文化

本書原文為德文。作者提出啟發、引導、遊戲式的教養概念,並以真實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遇到的情況為例子,讓你以積極的態度及適合孩子的方法,和孩子一起面對困難的情況,使原本烏煙瘴氣的親子生活變得充滿想像力與愉悅。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