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大樹叔叔的教養課:用尊重代替放縱

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 | 2014-08-19
親子話題

標題的"放縱"指的是兩件事

1.放縱自己
照顧者放縱自已的管教方式,不尊重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
例如不管孩子是否有能力做到,就要求孩子要做到,孩子做不到就打罵伺候,更別說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許多的父母就在這樣的情境之下長大,有的無意識複製的上一代的模式,有的想要用"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卻把放縱當做尊重,於是產生了另一種管教的態度。

2.放縱孩子
合理化孩子不適當的行為。
例如孩子打人,不但不做適當的引導,還替孩子找藉口,說孩子只是想找別人玩。孩子還沒有能力和別人好好的互動,可以暫時讓孩子單獨探索,而不是把別人當沙包玩具練習手眼協調。

尊重不是什麼

尊重不是順從孩子,放任孩子為所欲為。
尊重不是只顧自己而無視他人權益。
尊重不是過度控制,也不是過度保護。
尊重不是專制,也不是動則打罵。

為何做不到尊重

1.缺乏被尊重的經驗
2.不清楚什麼是尊重
3.欠缺情緒管理的能力
    孩子一哭鬧就受不了,情緒失控或是任由孩子擺佈。
4.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在孩子身上
    擔心孩子做不到,擔心孩子受不了,捨不得孩子,心疼孩子...。
5.用打罵控制比較快

打罵的副作用

1.愈打愈重
2.陽奉陰違
3.只知道會有不好的後果,卻不知道怎麼做比較好
4.打罵或許會讓孩子看起來"聽話",只有打罵,卻無法培養責任感和獨立思考能力

尊重是什麼

1.尊重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
孩子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需要被看見、被聽見、被了解、被接受...。

2.接納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特質
例如慢郎中的孩子,不要求他馬上變成有效率的閃電俠,而是保有孩子"慢的優點",拉長時間,慢慢讓孩子練習可以在時間內把該做的事做完。

3.孩子還不會說話時 
猜孩子的需求,幫孩子表達需求,滿足孩子的需求,允許孩子撒嬌(但不是耍賴)...,讓孩子感受到他的需求是重要的,讓孩子吸收如何表達自我需求的語言,讓孩子有被滿足被尊重的經驗。
例如孩子生氣打人,可以猜孩子打人是想要表達什麼,「你想要跟他玩是不是?」(猜孩子的需求)、「你可以輕輕的摸」(替代方式)、「你可以跟他說,一起玩好嗎?」(適當的表達方式)

4.孩子會說話之後
允許和鼓勵孩子,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需求和感受,並且聽孩子說。
例如不順孩子的意,孩子就生氣大鬧。「我不讓你買玩具,你好生氣是不是?」(先同理讓孩子冷靜下來)
「你可以說,你不讓我買玩具,我好生氣」(適當的表達方式)
「你可以問媽媽,現在不能買,什麼時候可以買呢?」

5.讓孩子練習承擔後果

說明孩子的行為造成的影響,讓孩子練習承擔自己行為的後果。如果孩子還沒有能力承擔時,陪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例如孩子咬人成傷,可以讓孩子看咬痕,對孩子說:「你咬他,他好痛,哭得很傷心」,「我們陪他哭完再安慰他」,「你要跟他說對不起,還是惜惜他」,「你要惜惜他,還是幫他擦藥?」

6.給孩子有限的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例如孩子搶別人的玩具,「你要自己還給他,還是我幫你還?」,「你一直搶別人玩具,沒辦法管好自己,那就不能跟別人玩,只能在旁邊看,等你會管好自己時,才能跟別人玩」

7.孩子有能力負起責任,才有選擇的自由
例如孩子會看車子,才能自己過馬路。孩子還沒有能力看車子,用哭鬧的方式吵著不要牽手,照顧者心軟讓孩子自己走,差點被車子撞到,這是放縱不是尊重。

8.尊重孩子可以有情緒,但不是允許孩子用情緒控制別人
例如孩子一直吵鬧不肯睡覺,一再被抓回房間後大哭,吵著要出去。「你可以生氣,可以大哭,哭完還是要睡覺。」

 

Photo Source :Caring for Kids...UCSF Child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