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大樹叔叔的教養課:用練習代替訓練

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 | 2014-05-21
創意玩教養

常有家長問到,孩子什麼時候需要戒尿布,做如廁訓練?
我喜歡反問:「為何要戒尿布?為何要訓練?」
尿布其實不是孩子的需求,尿布是為了照顧者的方便而產生的,我們讓孩子習慣它之後,又要求孩子離開它。

如廁”訓練”?
是為了參加比賽所做的”訓練”嗎?
訓練的感覺,比較像是已經有些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運用一些專業的方法,加強練習,勢在必得的意味非常濃厚,不管是教練或是受訓者,都會感受到壓力。

我並不是反對”如廁訓練”,我想要幫孩子說話。
這件事既然是照顧者起的頭,為何孩子又得要,為了我們的需求,例如上學、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孩子就得該這麼做了…,被迫面對所謂的”訓練”。還有所謂的一周速成班的方法,我看了都快哭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馬上做得到的!
你可以想像,你已經每天使用一個物品24小時,長達1~2年,而你得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被迫”訓練”,必須戒除,會是一件多麼令人不舒服的事嗎?更何況孩子還那麼小,孩子的秩序感很強,一點點的變化,孩子的感覺可能就非常的強烈!

怎麼辦?
我們可以換個說法,用練習代替訓練
訓練的方式,容易讓孩子感覺到時間緊迫、壓力大、做不到、容易有挫敗感,甚至是”我就是做不到的自暴自棄”。
練習的感覺,比較是按照個別狀況,慢慢嚐試和調整。
例如:漸進式的讓孩子穿練習褲,從一天一件開始慢慢適應。在孩子尿溼時,邀請孩子去坐馬桶,連結尿尿和馬桶的因果關係。也記錄孩子多久尿溼,可以在孩子還沒有尿溼之前邀請孩子去上廁所。這都是為了讓孩子連結自己身體的感覺,從「想尿尿、尿在尿布、好大一包」,過渡到「我想尿尿、尿溼了、可以去馬桶」、「我想尿尿、來不及去馬桶、尿溼了、換褲子」,再練習變成「我想尿尿、去馬桶、不用換褲子」,孩子慢慢練習,做得到之後,也會有成就感的!
孩子尿溼了不好處理,要清理、要換、要洗…,會讓照顧者有壓力。這樣的練習,也可以幫助照顧者,慢慢調適照顧孩子的方式。
孩子大約在兩歲前後,控制大小便的神經聯結才成熟,會有個別差異,也會因為環境、照顧者態度有所不同。如果只是練習,我們可以在兩歲前,就開始相關的預備,讓孩子慢慢練習穿學習褲,練習去坐馬桶,慢慢不再依賴尿布,如果可以按照顧孩子的個別狀況練習,如廁練習不會是那麼令人焦慮的事。

孩子其它的學習,也可以用同樣的態度,讓孩子練習、學習。
用練習好好吃飯,代替訓練吃飯;
用練習好好睡覺,代替訓練睡覺;
用練習好好表達,代替訓練說話;
其餘類推。

允許孩子練習長大,也允許自己練習當父母,我們一起練習長大。

 

親子就醬玩版權所有 © 2018 KidsPla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