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最為人熟知的五種教育系統
除了之前曾經介紹過的蒙特梭利Montessori之外(可參考前文:蒙特梭利學校是什麼?)
另外還有進步主義Progressive、華德福Waldorf、義大利瑞吉歐Reggio Emilia
以及比較偏重Academy(學院派)的理念
在介紹今天的華德福學校之前
很多朋友好奇我為Robbie到底選擇哪一種學派呢?
選擇孩子的第一間學校本來就是父母間的大事
別說是不是贏在起跑點
但是第一間學校,對於孩子未來求學的熱情、社交能力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的一月間,許多的學校都會聯合起來辦一個類似「博覽會」的活動
幫助每一位父母一次取得多種資訊,成為未來申請學校的參考值
對我們家來說,我目前所瞭解過的這些教育系統都各有強項與弱項(當父母總是吹毛求疵)
但是我個人相信這些系統都行之有年,每一種都各有千秋
我經常跟留言詢問我的網友開玩笑地說
選學校有些時候跟買房子、挑老公是同樣的概念
有些時候客觀條件如何如何的好,做了再多的分析
遇到的時候就是少了一股「啊!他就是我的真命天子」的感覺
反之,有些學校會在你一走進去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地方屬於自己的孩子」
除了理性的評估之外,爸爸媽媽千萬別忽略你們自己的直覺
這通常很準的!
另外,不論是哪一種教育理念
每一間學校落實的程度大不相同
尤其在台灣,很多學校為了符合當地的風俗民情
多少都有一點點「轉化」、「重新詮釋」、「本土化」了這些教育理念
至於是不是能夠保留精髓的部分並且貫徹到底,就非常仰賴各位家長多做功課才能全方位的評估(小心打著名號多收學費,但其實骨子裡根本沒有落實的半調子學校)
事實上, 我們最後為Robbie選擇的學校是進步主義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
並不是覺得華德福或是蒙特梭利不夠好
而是從Robbie先天的個性、父母的期望、老師是否受過正規的訓練、老師和我們相處的感覺、是不是疼愛小孩、環境衛生、學校設施、課程作息的安排、生活常規的訓練、離家的距離、甚至學費等等,一起綜合評估之後所做的決定,中間夫妻兩個還意見不合了好幾次~哈哈!當了父母之後終於能夠理解「孟母」為什麼要三遷了啊!
因為進步主義教育與義大利瑞吉歐學校在台灣並不多見(應該是說幾乎沒有)
所以我不會再多花篇幅來介紹這兩種教育系統
不過還是希望有機會可以分享我們家如何選擇學校的經驗談,提供給各位爸爸媽媽做個參考:)
======================================
說好要為大家介紹的華德福學校
今天終於有幸可以參加這間學校的Open House
藉由實地探訪來深入了解這個看似神秘卻又深深吸引我的教育理念
走進校園,直覺就是一個非常返璞歸真的環境
和蒙特梭利那種先進、尖端又Fancy感覺很不同
(我曾經代替朋友去蒙特梭利學校接小孩下課,車子開進車道之後,家長可以直接使用手機裡面的app將小孩check out"登出",接著就會有專人拿著ipad,把你的小孩從教室裡面帶出來、放上車繫好安全帶。從頭到尾就好像去麥當勞得來速點餐一樣,快速而且不用下車 哈哈)
華德福學校早已耳聞一切崇尚自然、原始
當然你不會看到任何電子產品出現在這個環境中,甚至學校也鼓勵家長在家中也能夠落實不要使用手機、電腦、平板、電視等電子用品
台灣有一陣子非常流行所謂的「慢活」,就是透過緩慢的步伐,引領忙碌的現代人重新體認生活當中俯拾即是的「微美好」(沒辦法,我很討厭“小確幸”這個詞)
而華德福教育便是主張「慢學」,不學電腦、不教ABCD注音符號、當然也不學123加減乘除。
沒有課本、沒有考試、不打分數,因為孩子不應該被這些表象的價值觀束縛,被定義而受限、裹足不前。學習應該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並不是一種比較心理。
雖然看似「跟不上時代」,但卻是用這樣「以退為進」的邏輯,幫助孩子自然而快樂的成長
比起蒙特梭利提供家長們「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樂觀期望,華德福帶給家長與孩子感受更著重在「快樂的啟蒙」。點燃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熱情,並持續一輩子,是華德福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照片來源:Shining Mountain Waldorf School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者Rudolf Steiner於1919年率先提出了一種精神科學「人智學」,認為透過人類的精神覺醒、自我修煉,能夠推動並改革社會文明的發展。不過因為成人早已形成既定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並不容易改變。因此基於「人智學」來創辦華德福學校,把這個理論應用在學校,幫助啟發幼兒一直到青少年,同時引領家長、老師能夠和孩子一起學習與成長
當我們走進學校佈置好的會場,率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一幅不同年齡學生的藝術作品
另一個角落則是兩個學生演奏小提琴
我對這個學校的第一印象就是:注重藝術與靈性的修養提升
*Rudolf Steiner博士的教育理念與重視實踐的教學方式,於1994年獲得聯合國UNESCO組織的推崇,並邀約德國華德福學校組織總會於第44屆國際教育年會中發表「華德福教育展」。
從頭到尾的30分鐘介紹,校長不斷強調一個詞"Rhythm" (韻律/節奏)
華德福教育非常重視「人」的本質與社會情感的發展,認為天地萬物、宇宙大自然、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都存在著一種韻律
華德福教育是透過「人智學」的角度,來喚醒孩子和宇宙、自然間的連結,並且啟發人類最原始的「靈性」。
教育的工作絕不侷限於課業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兒童長大成「人」
培養學生責任感也是華德福教育很重視的一環。在華德福教育的栽培下,學生能夠體認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每一個人對社會群體、大自然都負有責任。
在前往參加學校的Open House之前,我就已經上網做了一些功課
相較於蒙特梭利孩子普遍能夠培養出優異的數理空間概念,華德福更強調突破框架,重視靈性與精神的成長。所以在創意、繪畫、藝術、音樂等發展上,華德福的孩子都能夠有卓越的能力與表現。
蒙特梭利學校,一般在台灣經常見到的不外乎幼稚園與幼幼班
但是到了小學以上,就比較少見到蒙特梭利的小學和中學
前面提到華德福教育最終的目標是要提升社會文明的發展
所以在教育這個領域中,也是一個較長期的規劃
除了幼幼班Preschool與幼稚園Kindergarden之外
其實更鼓勵父母可以讓孩子一路接軌到國小與國中
======================================
教學環境與理念:
華德福教育重視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
希望創造一個自然、舒適的環境,當作是孩子脫離母體、踏出家門開始的另一個避風港
我曾經看過一位美國的母親形容華德福的孩子好似生活在「夢」中
雖說是有一點點誇大其詞
但真的走過一趟華德福學校,大概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被形容是「夢」中了
華德福學校的教室,大量使用原木材質的設計
洗手槽、櫥櫃、桌椅全部都使用大自然的原始材料製作而成
沒有多餘的玩具或教具,唯一可以稱得上是裝飾的東西,就是天花板或是遊戲架上的樹枝
整間教室的結構就是這樣簡單
華德福教育始終強調想像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
同時將這樣的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
當天為我們介紹的老師說
他們為了保留孩子們的單純,不被世俗的價值觀束縛
所以學校絕對不會出現那些摩登新潮又有豐富聲光影音的電子玩具
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使用「現成的素材」自己發明出各式各樣的玩法
雖然聽起來很原始,但是唯有這樣的方法才能刺激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
不要被這些玩具廠商的花招扼殺了創意
老師形容孩子們會把桌椅堆疊起來罩上一塊布,躲在桌子下面假裝是露營
想像起來就覺得非常可愛
照片參考WikiPedia
課桌椅就是清一色的原木,就連角落都很留意
確保不會有孩子在玩樂的過程中受到傷害
當然,戶外的設施也是使用木頭、輪胎這樣簡樸原始的材料
不會有繽紛多色的塑膠溜滑梯,一切都回歸自然、原始
因為崇尚簡樸、返璞歸真
所以學校會強烈建議家長,在家不要讓小朋友接觸3C
當然這樣的結果就是小孩不需要認識Mickey Mouse米老鼠,不認識巧虎與佩佩豬
更別提什麼蜘蛛人、蝙蝠俠與Elsa艾紗公主
學校要求小朋友來上學,不要穿戴名牌服飾、更不要有大大的Logo在衣服上(很多家長喜歡給小朋友穿GAP大大字母在衣服上、或是Polo的那批馬、A&F的那條鹿,全部都NG)
除此之外,就連衣服上面有卡通人物全部都在禁止的行列
希望孩子不要被這些「商業」文化給洗腦了
那還有什麼能穿呢?素色T-Shirt、格子/條紋/點點圖案的衣服
越簡單越好
這是教室後面懸掛小朋友帶來的雜物袋,全部都是簡單到不行的帆布袋
一點點花俏的圖案都沒有
學習方針與課程規劃:
華德福教育重視的並不是課程,而是人材的培育與養成
課程只是教育孩子長大成「人」這個過程中的一個方法
前面提過華德福學校非常重視人類與大自然中間一股週而復始的「韻律」
所以他們並不像坊間幼兒園一樣,強調多元又豐富的課程來刺激孩童的感官
華德福學校沒有複雜的課表,而是透過每一天不斷重複的相同課程形成規律
所以不論是哪一個班級、或是不同的年齡階段
課表的安排看來無趣的重複相同內容
但卻是藉由這種不斷的重複,讓孩子養成定力與堅強的意志力
把看似簡單平凡的工作,不斷練習精益求精,找到不同的刺激與突破
華德福學校的每一天早晨,都是由老師和學生的帶動唱(晨頌)展開
當天我們參觀時,老師也有邀請大人們一起參加,體驗一下晨頌的活動
原則上每天早上孩子們一到學校,老師會請大家圍成一個圈圈
透過詩歌、童謠、律動來帶領小朋友們進行晨頌,主題往往反映大自然與四季的變換
大家沿著這個圈圈活動
幫助孩子放下早晨出門前的種種壞心情與匆忙,以一個平靜與歡樂的情緒展開全新的一天,同時培養孩子敬虔、感恩的態度。
下圖這是大人的示範版,我偷拍的 哈哈 大家都看起來有點彆扭
這次參觀的學校,提供不同階段孩子就讀的機會
- Early Childhood Program(2.5Y-6Y) 幼幼班到幼稚園階段
- Elementary Grades 1-5 就是小學的一年級到五年級
- Middle School Grades 6-8 等於是國中的年齡
在幼幼班與幼稚園階段的孩子,通稱為早期教育(早教)
教學方式上會偏重於「玩中學」與「想像力遊戲」
兼顧知識性、情感、體能上面的發展
「玩中學」,包含:
・音樂、故事和童謠的互動來培養自然的語感
・木偶遊戲與戲劇表演,來強化記憶力和想像力
・算數遊戲可以為數理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繪畫、手工藝活動可以發展精細動作技能,手腦協調和專注力
・體能遊戲亦可以提高專注力、發展運動技能與身心平衡
・許多戶外活動促進孩子對大自然的接納與知識
晨頌之後,孩子每天就會規律的安排:
1.自由遊戲時間
通常自由遊戲時間,基本上就是讓孩子在教室裡面四處探索、爬高爬低
運用所有教室內可以取得的物件與工具,自主的操作與玩樂
2.藝術活動
前面有提過,藝術的陶冶與靈性的提升一直是華德福學校最重視的環節
藝術,也不只是藝術,華德福教育所追求的不是「藝術作品」
而是觀察兒童的內在姿態,參透兒童心靈發展、情感、思想的狀態
換句話說,華德福教育重視的是兒童健全的心靈
只有在心靈與情緒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夠進入真正的創作意識
藝術作品才能成為表達內心世界的途徑、形塑自我
所以在藝術活動的設計上面也特別的豐富
繪畫(水彩、蠟筆、素描)、手工藝、蜜蠟與黏土雕塑、剪紙、染布等等
廣泛地運用最原始自然的素材,例如落葉、棉花、毛線、花瓣來設計
當然也就不會出現仿間流行的亮粉、亮片、保麗龍、印章這些比較人工的道具
照片參考Wikipedia
照片參考Pintrest
3.生活常規練習
目前參觀的學校,幾乎沒有任何一所是不重視生活常規的
但是華德福學校對我來說,更著重在這個部分
老師告訴我說,這所學校並不是專門設計給「小孩的環境」
而是幫助孩子接軌「大人的生活」
除了防止受傷的一些保護措施、以及孩童身高可以搆得的高度設計之外
華德福學校並不像一般的幼兒園,企圖營造一個色彩繽紛的糖果屋
華德福學校幫助孩子們活在「真實」的環境中
所以就連「塑膠摔不破」的餐具都不會給孩子們使用
小朋友們就和大人一樣,用玻璃杯喝水、用陶瓷碗盤與木頭刀叉進食
摔破了怎麼辦?小朋友們會知道下一次要更小心、更珍惜!
照片參考Inhabitots
當然,用餐前大家要分工設置餐桌與餐具,必須要懷著感恩的心來靜思幾分鐘
學習餐桌禮儀、用餐結束之後也必須要收拾餐桌、清潔善後等等
除此之外,老師也會有目的性地引導生活技能的練習
例如烘焙烹飪、用針線縫紉、使用各種清潔工具來打掃環境衛生等等
讓小朋友不只是有參與感,讓自己成為這個迷你社會的一份子
更可以透過模仿學習成人的行為,學習到基本的生活常規與技能
照片參考Inhabitots
4.故事時間與木偶劇
對華德福學校來說,不斷重複的故事時間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
並學習到許多人生觀、生命價值與道德感
根據不同年齡的孩子,老師們會在課堂中講述童話故事、傳說、神話或傳記故事,通過清晰柔美的口語傳遞,結合大自然與四季的韻律,間接達到教育的成果,長期時間下來也累積了充滿愛的互動關係。
在華德福的幼稚園、幼幼班,甚至是小學的授課上,幾乎所有科目(包括數學、閱讀、歷史和科學),都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生活互動授課,並不是課本。
所以,華德福的教室基本上看不到什麼故事書
老師解釋說We don't use books for story, kids learn story by heart. (孩子是學習用心聽故事,而不是從閱讀書本來理解)
老師們用「心」來建立孩子間的心靈連結,滋養孩子們的靈性成長
透過這樣發自內心地講故事時間,幫助孩子們從傾聽而非閱讀中學習。
老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不論是選用童話故事、傳記還是傳說,甚至是自己編造的故事,都必須注意內容的豐富性,並且在自己的腦海中能夠將每一個場景與畫面形成一個美麗的構圖。當老師在傳遞故事時,才能連接孩子的心靈,把這一幕幕的故事串接到孩子的腦海中
大部份的時候,同樣的故事可以重複好幾天,甚至好幾週。孩子們喜歡一遍又一遍聽故事,不斷的重複除了帶給他們安全感,讓他們更深入故事的情節中,並充實想像力與傾聽語言的專注力。
木偶表演與戲劇也是華德福學校的故事特色之一
在華德福學校,孩子們聆聽、體驗相同的故事幾個星期後
接著老師會設計一個木偶戲,來演出同樣的故事
老師自己手工製作木偶(使用天然素材,例如棉、毛、絲),樣貌非常簡單,主要是透過不同的布料顏色來代表不同角色。例如,一個王子穿著黃色衣服和紅色的斗篷,而國王穿著紅色和紫色。 麵包師傅會穿白色的,樵夫會使用褐色和深綠色等。
照片參考Inhabitots
木偶劇重複表演數天之後,孩子對於故事的結構、人物、場景、台詞都更熟稔,老師會帶領孩子參與一場「真人演出」。讓孩子們使用簡單的道具,例如斗篷、帽子、皇冠等等來區分代表的人物,每一個孩子都能身歷其境地沿著故事線移動,到了這個時候孩子不只是理解故事,更能夠透過實境演出來背誦故事的情節。這樣的戲劇活動可以分好幾個場景持續好幾天進行,孩子們也可以體驗不同的角色。
照片參考morningmeadow.com
6歲以上的孩子會有更精細的木偶設計,可以低頭、屈膝、攜帶物品、打手勢等等。讓這些孩子可以自己挑戰操縱木偶,設計自己喜歡的故事劇情,並且創作一場木偶表演秀和同學分享。
通常老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會把自己設定為一個「旁觀者」、「說書人」
不需要透過誇張的言語以及戲劇化的音調、防止老師的錯誤引導而干擾孩子內心世界的想像
而是透過優美與柔和的音調來傳遞,讓孩子們如沐春風:)
5.戶外活動
美國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統計指出,在美國平均每個孩子,每天只有花4~7分鐘在戶外自由活動上(計劃中的戶外活動像是露營、牧場騎馬餵牛等等都不算)。換算下來每年大概只有23~42小時在戶外自由活動上,若是扣掉孩子的睡眠時間,平均不超過1%的時間是花在戶外。
華德福學校提供一個溫暖、安全的學習教室,並且每一天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待在戶外遊戲場、草地、森林等環境中探險。通過遊戲的過程達到「玩樂中學習」的目的,可以多方位的培養運動體能、社交、藝術與口語能力。提升這些孩子們對於學校的熱誠與學習的高昂興趣,進而做好升小學的準備與學科的挑戰。
華德福教育認為每天的戶外遊戲是兒童早期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上課日中,至少都會花10%-20%的時間在戶外活動上,風雨無阻。
下圖就是教室裡面一整排孩子們的雨衣雨鞋
不論是大太陽還是下雨的日子,甚至刮風下雪,學校都鼓勵孩子體驗大自然的力量
穿著雨衣雨鞋四處探索森林、實地考察、觀察昆蟲與自然生態
發揮想像力,利用沙土、木頭、樹樁、樹枝、橡果和石頭來打造手錶、砲台,火箭和寶藏。
所以,每天回家孩子玩得一身泥巴都是很正常的,這是戶外活動美麗回憶的印記
進入小學之後,甚至每天都會待在戶外60到90分鐘
觀察並記錄生態,編輯他們自己的日誌和同學們分享
玩遊戲、爬樹、打排球、滑雪橇,跳泥坑、滑冰、滑雪等等更進階的活動
在美國,還有非常多更遵從華德福古老傳統教育方式的森林學校
甚至會帶著孩子除草種花、蔬菜收成、飼養母雞並收集雞蛋、撿柴
非常鼓勵孩子回歸自然
師資與學生發展:
1.師資:
Rudolf Steiner博士在1919年創立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時,他以「能夠真正愛孩子,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願意對新觀念抱持開放態度的人」作為最重要選擇依據。
華德福教育是一個以「人」為根本的教學理念
在沒有教具與課本這類素材、照本宣科來教學的前提下
每一位老師就是舉足輕重的靈魂角色,要選擇一間良好的華德福學校
在師資的栽培上就顯得格外重要
雖然蒙特梭利與華德福教育在歐洲開始實踐的時間相近,但是華德福教育卻晚了將近一世紀才開始蓬勃發展,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師資養成的困難。
華德福教育不只是一門幼教學,更是一門藝術
不若蒙特梭利有系統式的教具操作
華德福的老師們必須更發自內心投入在這個工作,深刻體悟並建立人類發展圖像的系統
深入了解每一位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獨特性
引導他們展開自己的人生之旅、啟發他們最高的潛能,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與能力
華德福教師的任務,最重要的不是課程設計或是學科的傳授,而是引導、啟發、鼓勵孩子們自我學習的能力。華德福的老師們認為教學就是一種「承先啟後」的使命,老師們以誠摯的熱情、豐富的想像力,且透過與兒童共同成長來引導課程。以敬虔的心看待學生們、以愛教育他們,並釋放他們的真自由。
成為華德福老師某種程度就等於完全獻身給教育界,走上一條靈性成長的道路。在課後要不斷的提升個人藝術涵養與心靈成長,包含德、智、體、群、美五大象限的持續進修,才能帶領學生一起前進
2.學生發展
前面有提過,華德福教育並不提倡讓孩子贏在起跑點,而是著重在啟發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強調豐富孩子的感官體驗,讓手腦心能夠均衡發展,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
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激勵自己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華德福教育視每一個孩子為獨立的個體,重視社會情感的發展
所有的課程設計都依照孩童的發展,兼顧藝術與創意的教學
配合孩子不同年齡與成長階段的需求循序漸進
華德福教育相信,透過「引導」而非「灌輸」的教育方式,不需要揠苗助長,而著重在智慧與知識啟發
不用以升學或是學業成績為評估指標,當孩子具有了學習的熱忱,成績絕對不是個問題
因此,計畫要送孩子進入華德福學校的家長,或多或少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
孩子不會像Academy(學院派)的學校一樣,幼稚園階段就寫得一手好字、甚至會背誦唐詩三百首
更不像蒙特梭利學校一樣,一進入小學就能夠在數理能力上面展露頭角
華德福學校出來的孩子,通常剛開始會在學習進度上面看似落後(可能要到二年級才開始學寫字、三年級開始學習閱讀)
但是過一兩年之後就會突飛猛進,因為他們已經養成了熱愛學習的特質
所以在學習的成果上面也不遑多讓
華德福學校的學生較少透過成績的評量來評估學業成就。儘管如此,美國華德福學生的SAT成績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特別是在口語能力的表現。德國華德福學校的畢業生,通過大學入學測驗的比例也比一般的公立高中高2~3倍。
(資料來源Studies of Waldorf education)
華德福出來的孩子多半情緒穩定、性格溫暖,和師長同學間的關係良好
具有優異的藝術能力,熱愛音樂、繪畫、手工藝
富有想像力、有清楚的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具有強烈的責任感與道德觀
華德福教育的缺點
☛ 一直到小學二年級前,華德福學校都沒有「閱讀」的課程與訓練
相較蒙特梭利認為「感官始於閱讀」的理論,從小就積極的鼓勵孩子拿起書本來閱讀
通常到4~6歲的年齡就能夠掌握得很好,所以升到小學一年級時大概已經可以閱讀二年級的書籍了。
蒙特梭利學校掌握孩子的「敏感關鍵期」,在孩子對於某些能力有爆炸性成長的階段加以栽培,達到最理想的成果。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很容易在學習成果上面事倍功半。
華德福在「閱讀」的訓練上完全背道而馳,孩子往往要到8歲才會真正接觸書本來閱讀
這是蠻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特別關注的現象。特別是當孩子讀完華德福幼兒園,必須轉回一般的非華德福學校,因為基本閱讀的技能落後,很有可能在課業表現上面也往往落後其他的孩子,造成信心上的打擊。
(不過,在2009年於紐西蘭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在10歲的年齡左右,華德福出來的學生多半可以趕上其他孩子的閱讀技能,與一般的學校訓練出來的孩子閱讀能力沒有顯著差異)
要特別注意的是,延遲閱讀的課程與訓練,有些時候會錯過「閱讀障礙」的確診時機,直到年紀更大的時候才發現孩子有閱讀或是朗讀障礙。
☛ 和現實社會脫節、不符合實際
華德福學校有自己的精神信仰,重視人智學的理論
提倡返璞歸真、極簡自然,推崇靈性與藝術的修養
這些都是非常讓現代人嚮往的特質
也會很期待將自己的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就讀
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是也有許多家長認為 將孩子送到華德福學校就彷彿把他們推向一個無盡的美夢中
只是讀完華德福幼稚園之後,大部分的家長可能會選擇讓孩子就讀離家近的公私立小學,甚至是國中
當同儕們熱烈的討論這一季球賽的得分狀況、討論Marvels漫畫裡面的超級英雄,或是周杰倫、王力宏的流行歌曲
華德福學校出來的孩子們可能瞬間夢醒,因為對於這些流行文化一無所知
更別提iPhone、iPad如何使用
華德福學校的孩子如此純真、不被世俗污染
但是一般的公私立學校可能很早就面臨競爭、生存、人心險惡等現象
在小學與中學的年齡階段是孩子們積極追求同儕認同的尷尬年齡
雖然流行文化並不是交朋友的唯一手段
但是不可否認的,在這樣的尷尬年齡就是比較容易排斥「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把這些孩子視為「怪咖」、「外星生物」
更甚者就是遇到霸凌的現象
我老公舉了一個例子,雖然不是那麼恰當
但這也是我們後來沒有決定要選擇華德福學校的主因
Robbie個性外向,有強烈的領導風範與意圖
假設用高中的學校社團來比喻
我們會想像他可能會成為橄欖球隊的四分衛、或是籃球校隊的隊長
但若是把他送去華德福學校,進入高中之後我們會假想他是Glee合唱團的一份子
沒有好壞,就是單純以父母的角度對自己孩子的理解
或許今天Robbie的個性不是那樣,我們會有不同的看法與體悟
☛ 家庭需要完全的投入與配合,成為華德福教育的一環
華德福教育不鼓勵幼兒接觸任何的3C
當然孩子也不會有機會認識任何卡通人物甚至是崇尚名牌
不只是學校,連家長都必須落實身教
孩子在家的時段不要開電視與電腦
除此之外,華德福教育認為教育是落實社會進步的基礎
所以不論是校外還是校內,都會鼓勵孩子與家庭進行許多社區服務
並且多花時間走訪大自然
不論是孩子還是家長,若是家裡本來就是這樣比較簡單的環境
選擇華德福教育絕對是加分題
但如果父母都是重度的網路與科技依賴者
甚至是特別關注流行與時尚的媽媽們(喜歡名牌)
計畫要加入華德福學校,可能就必須做出很大的讓步與調整
☛ 沒有足夠的華德福高中可以選擇就讀
華德福教育是一條長遠而且偉大的道路
雖說父母重視孩子的快樂與靈性藝術的啟發
但尤其是東方人,我們很難完全不在乎學業的成績
特別是到了高中升學的階段
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多拿幾個A+,順利申請上理想的名校
雖然說,華德福學校不斷的保證孩子在日後的學習絕對會突飛猛進
不過當面臨到高中升學的挑戰總是血淋淋的
從華德福出來的孩子,即便鋼琴的表現再如何卓越
除非已經確認終生的職志就是要朝專業音樂表演者前進
否則還是難以不面對升學的壓力,學業表現
☛ 缺乏學生群體多元性
大多數華德福學校都是private school,就是所謂的私校
造成普遍華德福學校都缺乏社會經濟多元化
畢竟不論是在哪個國家,私立學校多半都帶給一般人「貴族學校」的印象
當然學費也比較高昂
通常能選擇私立學校就讀的父母,一般也都是在社經地位有一定水準的家庭
在學生的組成上面比較缺乏來自不同背景的家庭與孩子
由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學生、家長和美國華德福學校的教師都一致認同學生群體可以更多樣化,比方說納入更多的少數民族群體。
一般的學校可能無所謂
但是對於重視「人」、「社會群體」的華德福學校來說
本質上應該鼓勵孩子們和不同社經背景、文化的學員多互動
了解、觀察並包容彼此的異同
但是當缺乏這樣的學生時,就很容易在這個多元的象限中缺了一小角,比較可惜
❤ 有關華德福學校和蒙特梭利的比較,網路上有非常多的文章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參考
MONTESSORI and WALDORF SCHOOLS
A Look at Waldorf and Montessori Education in the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