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5分鐘,動出孩子的專注力》「專心」≠注意力良好,4個你所不知道的注意力功能

| 0000-00-00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注意力」對學習或是人際互動有很重要的影響,但是「注意力」指的是什麼呢?

事實上,「注意力」與大腦運作有關,大腦處理的訊息並非是無限大的;若在同一時間內大腦湧入大量的訊息就會發生所謂的「當機」現象,就好比我們在使用電腦時,同時開啟大量軟體和檔案,這時電腦便會出現運作變慢或是當機狀況。

有趣的是,人腦為了防止「當機」現象發生,便會利用「注意力」的機制來管制進入大腦的訊息,包含來自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聲音或影像等,就像有時孩子聽故事到入迷時,即使身旁有人喊他的名字,他也不會注意到。

此外,來自身體內的需求反應也會誘發孩子的注意力,像是孩子電視看到一半覺得肚子餓,這是因為身體覺得需要補充食物,所以產生肚子餓的訊息並誘發孩子注意到這個刺激。

 

★ 注意力,從大量訊息挑選關鍵訊息的能力

「注意力」的功能就是從大量的訊息中挑選出「關鍵訊息」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將「不重要的訊息」排除在外,將「重要的訊息」篩選進入大腦。

 

聚焦→抽離→轉移的過程

良好的注意力並不僅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而是能夠調控注意力對於事物的「聚焦(focusing)」、將注意力由舊事物「抽離(disengage)」,以及「轉移(shift)」到新的事物上這種注意力調控的靈活度可以藉由後天的訓練而有效的提升。

舉例來說,在幼兒園中常看到孩子正在專心地玩積木,這個時候他的注意力是集中在玩積木上的(即是聚焦),這時若老師突然說:「請大家注意這裡,我們班今天來了一位新同學……」這時孩子聽到老師說話的聲音,就會停止玩手中的積木,將注意力從積木上「抽離」,並「轉移」到老師身上,專心聽老師在說什麼。

或是在課堂中,當學生正專心閱讀課本上的內容時,老師突然說:「各位同學請看黑板這!」這時學生便會停止閱讀,將注意力從書本上抽離並轉移到黑板上。

當能有效控制注意力的「聚焦」、「抽離」和「轉移」時,就能夠精準擷取外在的資訊。

注意力新觀念,以運動來改造大腦效率

注意力的發展會直接受到腦部心智功能的影響,惟有提升腦部運作效率才能從根本改善注意力控制能力。近年來,腦科學研究發現,藉由身體特定性的運動刺激,可以誘發腦部神經生理機制的改變,進而提升心智功能。

 

注意力的4大重要功能

究竟注意力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根據認知心理學的說法,注意力具有四種重要的功能:

1. 搜尋功能、2. 警戒功能、3. 選擇與抑制功能、4. 分配功能

搜尋功能→在繁雜中找到所需

有時我們在出門前會突然找不到鑰匙,而在一陣東翻西找後才終於在鞋櫃上找到了它;或者當我們看報紙時,會用注意力的快速搜尋功能先查看有無自己感興趣的報紙標題等;在這樣的尋找鑰匙與快速讀報的過程中,就會運用到注意力中的「視覺搜尋」功能。

同理,當孩子在一堆玩具中尋找他心愛的小汽車,也會運用目光觀察與搜尋功能來尋找他想玩的小汽車,這也是在進行「視覺搜尋」功能。再舉一個例子,有些孩子每天都要花很長的時間讀書,但卻往往抓不到重點,導致成績不理想;相反的,有一些孩子只要花一點時間就能快速掌握重點,看題目時也能輕易地找出答案,這也是搜尋功能上的差別。

▶警戒功能→對特定聲音、影像或內容敏感

很多新手媽媽抱怨總是睡不好,這是因為媽媽與嬰兒之間存在著「特殊且專屬」的頻率,媽媽對於嬰兒的聲音、一舉一動都相當敏感,無論多吵雜的環境只要嬰兒一發出聲響,媽媽一定都能聽到,所以很難「忽略」哭聲繼續入眠,這就是注意力中的「警戒」功能。

這種功能在面對考試的學生身上更是明顯,許多學生在無趣的課堂上,通常會呈現放空或是恍神狀態,但是當老師在上課中突然說:「這是重點,下周考試的必考題。」這時候同學就會突然驚醒集中注意力;這就是對於特定的聲音、影像或是內容會特別敏感而能立即將注意力集中以擷取重要訊息。

選擇與抑制功能→排除不必要注意的內容

選擇與抑制功能意指藉由同時摒除其他不相關事物來專心聚焦於某一事物上。舉例來說,當在很吵雜的空間與朋友聊天時,為了要聽清楚朋友的談話,我們會利用注意力的「選擇與抑制」功能來排除或是抑制其他聲音以幫助我們聽取朋友的說話內容。

又譬如說,孩子在人潮擁擠的大賣場中走失,父母因為急著尋找孩子的蹤影會試著以顏色、身高及聲音來作為搜尋時的主要選擇注意訊息。如果小孩穿著紅色衣服,那麼父母在尋找過程中,就只會注意穿紅色衣服的孩子或是紅色的物體,同時忽略其他穿著不同顏色衣服的孩子。

對於正在準備考試的學生而言,有太多的教科書和講義需要閱讀,所以老師會教導在課文重點處用不同顏色的筆做記號,那麼讀書時,學生就可以只閱讀有顏色的標記內容而減少讀書時間,這就是注意力選擇控制在有顏色的內容上,而排除其他的內容訊息。

分配功能→同一時間內執行多種工作

注意力還有一種功能是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執行多種工作。譬如說,在跳律動或舞蹈時,手與腳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做不同的動作或是可以邊唱歌邊跳舞,這時即需要注意力來謹慎地分配、執行兩種動作;但是當舞步突然變得複雜時,較多的注意力就會轉向控制肢體動作,這就需要靠注意力的「分配」功能。

在課業學習中經常會用到注意力分配功能,例如,在課堂中抄筆記,學生必須一邊注意聽老師講課,一邊還要將老師講課的內容記錄下來。這時,注意力的分配分為兩部份:注意聽講和專注抄筆記,然而這項「分配」能力通常是注意力缺失的孩子最缺乏的,原因可能是注意力缺失患者,大腦神經傳遞物迴路,如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功能異常所導致。若能將此項功能提升,對於孩子的學習過程將有很大的效益。

 

◎更多注意力的祕密請見:

《每天15分鐘,動出孩子的專注力》

詹元碩 博士(兒童注意力訓練專家)◎著

出版社:新手父母

誰說「坐不住的孩子」就無法專心讀書?系統式運動訓練,讓孩子越動越專心。掌握孩子4至10歲注意力發展關鍵期,每天給予15分鐘,安全、有效、省時的「三部份十階段注意力訓練計畫」,可活化大腦,增強認知學習功能,提升記憶力&學習成效。

 

文章來源:

新手父母出版

更多創意遊戲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