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對嬰幼兒尤其致命的數位產品

大田出版 | 2015-07-12

從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驅逐電腦的矽谷菁英

矽谷是擔任美國IT產業心臟角色的地方。因為像Google、Apple、Yahoo、Hewlett-Packard(惠普)等IT界大企業都位在那裡。

《The New York Times 》(紐約時報)在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刊登了一篇讓人感興趣的報導。位在矽谷的IT大企業,其員工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讀書的「半島華德福學校」內沒有電腦。讓人驚訝的是這學校到了八年級時才逐漸開始使用電腦上課。而八年級以下的學習都是利用鉛筆和紙張、鉤針、泥巴等的類比式教學。

很多人或許訝異,被稱為IT產業的中心—矽谷,怎麼會有完全排除電腦和影像媒體的教學?但是,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且明確。因為電腦和學校並不相配。學校教育理應把焦點放在創意的思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和透過身體活動增進健康等方面,但是電腦卻是妨礙這些的障礙物。

就讀這學校的孩子即使到了國小高年級, 使用電腦的技巧仍很笨拙。甚至父母親在Google擔任重要的職位,但是他們的孩子多數連怎麼連結Google的方法也不知道。這與只要三∼四歲就會自行開機、連結網際網路,自由自在搜尋喜歡的網路資訊的孩子是截然不同的樣貌。

用進廢退的腦


圖片來源:charlene mcbride @flickr, CC BY 2.0

人類的大腦大部分有著相似的構造,但是在腦神經迴路的構造和功能上,卻有著很大的個別差異。這正是依個人的不同,大腦發達方面各不相同的原因。

腦神經迴路由腦神經細胞相互連結而成。構成基本的腦神經迴路,尤其關係著情緒和社會性的腦神經迴路,百分之六十完成的時期正是零至三歲之間。剛出生的嬰兒,腦神經細胞沒有很多的連結,多為各自分開的漂浮狀態。然而接受某些刺激後,相互關聯的腦神經細胞會互相連結在一起。無論聽到什麼聲音、接觸到什麼東西、嗅到好聞的味道等,對嬰兒瑣碎、細微的日常刺激都會促進腦神經細胞的連結,活化腦神經迴路的構成。

然而到了三歲左右,大腦開始清除不常使用的腦神經迴路。清除沒有在使用和不必要的,而留下必要的,這是更有效率地運作腦神經迴路的過程,稱之為「修枝」(Pruning)

舉例來說,若把剛出生嬰兒的眼睛遮住幾個月,這樣會讓正常的視力產生障礙。這是因為從眼睛接受資訊而進行處理的腦神經迴路沒能建立的緣故。

我們來假設這時期孩子沉迷在數位機器中好了。數位機器所特有的華麗色彩和快速的畫面轉換,還有「滴哩哩」的機器聲都是孩子特別喜愛的刺激。因此,一旦接觸數位機器後就會表現出沉溺的模樣。

當使用數位機器時,孩子的大腦,把使用數位機器所需要的腦神經細胞,互相連結在一起,構成腦神經迴路。因此沉迷於數位機器的孩子會對另一種樂趣,漸漸變得遲鈍,與另一種感覺相關的腦神經迴路成為修枝的對象,結果孩子的腦漸漸只對數位機器的刺激表現反應,因此,很有可能導致上癮。

據說現在孩子們一定要必備的玩具是智慧型手機。當孩子哭鬧時,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播放動畫影片,孩子馬上就會停止哭泣;當孩子顯得無聊時,只要拿智慧型手機給他,孩子便乖乖地投入在電腦遊戲很久的時間,甚至還有自行下載想要的應用軟體來玩電腦遊戲的幼童。

很多父母因為擔心而不想繼續讓孩子玩智慧型手機,但是受不了孩子的吵鬧而放棄堅持。簡單來說,這現象就是孩子的大腦內,渴望智慧型手機刺激的腦神經細胞強烈發揮作用的緣故

孩子的大腦功能有既定的發展時機,稱之為關鍵期(Critical Period)或臨界期。錯過關鍵期腦神經迴路就沒辦法好好地形成,因此那功能就會消滅或毀損。

當然也有復原的方法,若後來發現孩子在情緒發展或社會性發展方面出現問題,治療時就必須回到那個時期。情緒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起源時期是零至三歲間,如果從事那個年齡所必需的談話和遊戲,多少能恢復一些。

如果依發展時期提供適當的刺激,就能以少少的投資得到大大的效果,為什麼要自找苦吃呢?而且,對於應當努力讀書和自我開發的青少年時期竟然要來醫院求診,卻要重回踢毽子、玩黏土的階段,對孩子來說是何等的青天霹靂呢?

嬰幼兒需要從數位機器中隔離


圖片來源:Thomas Angermann @flickr, CC BY 2.0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我們的大腦有著使用的部位繼續發達,不用的部位會退化的特性。因此,很多專家強烈主張把導致大腦不均衡發達的數位機器從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撤除。然而,數位機器仍然非常輕易地侵犯孩子的日常生活,成為孩子遊戲的中心。

在韓國的統計顯示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幼兒園孩童在使用電腦。為了安撫哭鬧期待或許能學到什麼、只有一下子的時間應該沒關係吧等等錯誤認知下,毫不猶豫地把數位機器拿給孩子。

但是無心交到手中的數位機器,可能會對孩子的大腦留下致命的後遺症。因此,數位機器必須要從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消失。為了要安撫哭鬧、為了提供更趣味性的學習刺激,或早一點接觸頂尖技術,期望走在流行的前端,而把數位機器拿給孩子的瞬間,孩子的未來便籠罩在烏雲之下的事實,應銘記在心裡。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其實是數位在傷害孩子
出版社:大田出版
作者:申宜真

數位機器是「毒品」嗎?
當你的孩子無法控制煩躁和不安,無法與同儕相處,
沒有手機,沒有網路情緒就抓狂……
數位機器正在掌控我們的孩子,
他們身體的成長比過去還要快,但心理的成熟卻比過去慢,
沉溺數位世界,孩子原來只是「假成熟」……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