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媽媽,找回自己的心靈色彩

大田出版 | 2015-03-29

媽媽的心靈健康,子女的心靈才會健康。只要看孩子如何對待媽媽即可知曉,因為只有子女最了解媽媽的心靈。

因為身體不適而出現於醫院的人們當中,有的人收到毫無異常的診斷結果,心裡感到十分納悶。明明有胸痛、消化不良、腹瀉、血壓上升、心律不整等症狀,但是即便以最尖端的醫療設備進行了全身檢查,也找不出病名,讓人鬱悶不已。夫婦雙方都很健康,但就是生不出小孩,內心焦急不已。完全沒喝咖啡但還是睡不著,在床上翻來覆去仍無法入眠,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啊!

這是對僅注意身體健康的人傳達必須振作精神的警訊。數千年前的希臘哲學家即已闡明,人是由「身體與心靈」所構成的存在。只照顧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體而生活時,跟僅以一隻眼睛過活者沒什麼兩樣。卡內基研究所的Vera C. Rubin女天文學者提出「因為有某種看不見且沒有質量,無法以原子構成的某種物質存在,故銀河系裡無數的星星即使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地旋轉,也不會分散且還能存在」之理論。
若宇宙存在著閃爍且看得見的星星,應該也存在著更多看不見的暗物質(Dark matter)。若沒有那些看不見的「什麼東西」存在,星星應該皆已四分五裂且墜落下來了。

我們往往眩惑於所見之物,而錯失自己與身邊看不見的實體。光顧著與鄰居的孩子比較而忽略了自己孩子所擁有的其他才能,更可惜的是連錯失了什麼也不知道。
回想一下吧!你是不是曾經在比較平均身高與平均體重後,而去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你花費多少精神在自己孩子何時長出第一顆牙齒、什麼時候會怕生、會不會太晚學會翻身這些事情上?孩子何時踏出他的第一步相當重要,而爭論著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媽媽」這件事,只能算是撒嬌的行為罷了。早期教育彷彿能決定孩子的生死,過早將孩子放上「成就」的舞台而開始擺弄他,將是件可怕的事,因為從此時此刻起,你就會開始以分數與等級來看待你的子女。

在你的眼裡,看不見子女蒼白的表情、顫抖的雙手、不正常的體溫或直冒著的冷汗;而孩子則失去了心靈相通的父母,成為不是孤兒的孤兒。
媽媽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閃亮的大明星或能賺取數億元的運動選手,並且還特別強調,這不是媽媽的願望,而是孩子的夢想。然而,看不見內在價值的媽媽,造就了不懂得尋找自身價值的孩子,也造就了莫名其妙想成為別人的孩子。喪失心靈之母的孤兒,最後拋棄了自己的核心價值,成為一個僅以表相生活的孩子。

有一位想好好地教養孩子而前來諮商的媽媽。這位媽媽的公婆外語能力很強,對子女亦相當強調外語的重要性,六名子女也都會說數國語言,兄弟們均從事專業的工作,而父母們亦對自己教養出這些優秀的孩子相當引以為傲。年輕的媽媽想讓自己的子女從小時候開始同步學習英語與韓語,經常唸書及講故事給孩子聽。然而,身為職業婦女的媽媽帶起孩子非常吃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也讓她苦不堪言。

我勸這位媽媽不要一直想著孩子「應該要做什麼事」,而是「單純地跟孩子在一起,並進行心靈的溝通」。剛開始時,這位媽媽聽不太懂我的話。過了好一陣子才「恍然大悟」地哭了起來。過去她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變成彷彿只剩下該做什麼的義務感,她想找回能與孩子進行心靈交流的自己。

媽媽不能傷害孩子的心,也不能讓孩子處於難堪的境地。孩子有權利過著美麗又青春活潑的人生。然而,無視於孩子的心靈領域來教養孩子,彷彿擦掉所有感覺的色彩,強迫將世界變成黑白一樣。媽媽如果由衷地愛護子女的身心靈,怎麼會忍心將孩子教養成以黑白的心靈來看待世界的色盲呢?!

首先,媽媽必須先接受心靈健檢,找回自己心靈的色彩。因為媽媽的身體與心靈均須健全,才能教養孩子。但是,媽媽要由誰來為她做健檢呢?答案是子女。哪裡有比子女更了解媽媽的健檢師呢?

有一位媽媽與孩子面對面坐在餐桌上,氣氛沉悶地吃著飯,九歲的女兒竟說「媽媽像鬼一樣」。媽媽聽了孩子的評語,前來找我諮商。我告訴她,要「繼續接受孩子的診斷」。此外,我讚美她「孩子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見媽媽本身做得很好」。

受到媽媽壓抑的孩子不懂如何自我表達。看著媽媽的神情並能斷下評語的孩子是能與媽媽進行心靈交流的健康孩子。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
出版社:大田出版
作者: 文恩禧
愛是媽媽的義務,也是喜悅。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愛只剩下義務,喜悅已消失無蹤?透過這本書,我希望媽媽們可以擺脫「吃力的」這種折磨人的媽媽角色,而去充份感受養育子女的真正喜悅........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