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專職父親又如何?

大田出版 | 2015-03-31

教養孩子的角色,不能由自己一個人獨佔。

現今社會中,雙薪夫妻日益增多,父母的角色也開始有所變化。最近,以全職老爸為主題的書籍相當引人注目,而且寫得相當具有說服力。如J.A. Smith所寫的《The Daddy Shift》(Boston:Beacon Press, 2009)在美國的大學人口中,已經有一半為女性,而且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太太的收入超過先生。因此,他們如今已不再將具有男子氣概、賺很多錢,跟成功畫上等號。他們認為父親的角色不單只是養家活口就已足夠。比較一下美國與亞洲父母角色的差異所在,尤其是父親在家中的角色,會發現兩者的差異,是我們應該要加以留意之處。

二十年前美國曾經出版過一本很有趣的研究書籍,內容是描述美國的職業婦女在外面辛勤工作後,回到家裡又得做家事,彷彿是上兩次班似的(A.R. Hochschild. The Second Shift[London:Piatkus, 1989])。當時,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美國女人也比男人負擔更多的家事,但是,他們通常也會根據夫妻各自的想法,試圖去解決此一問題。相較之下,我們完全不去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情形真是令人心痛。
二十年前,當我讀到這本書時,就認為西方國家跟亞洲解決問題的方式真是有如天壤之別。西方夫妻們將個人的問題,依照個人的想法,以各式各樣的方法來解決,而對於夫妻可以共同分擔的事,則各自想出各種可以合作的方式來落實。

亞洲的夫妻們不但不能想出異於常人的方式(不,是不去想更符合現實),即便太太提出了什麼方案,先生也會回嘴說「別人家也都這麼做呀!」或是「我媽也是這麼做,我奶奶也是這麼做,為什麼只有妳意見這麼多?」在亞洲,女性都會做出相同的舉動,有著相同的不滿,承受相同的壓力,因此,似乎也理所當然的會染上相同的心理疾病。所以就不要再發牢騷了,身為亞洲共同體,形成了偌大的統管單位,因此,就非得要過著相似的生活。

在家裡照顧小孩,處理家務的「全職老爸」,以及出外工作,為了家庭奔波「養家活口的老媽」,這樣的組合,大概是亞洲人難以想像的。東方有句古老的諺語說道:「只要還有一口飯吃,就不要靠老丈人生活。」這句話如今依舊深植人心。儘管媽媽們負責張羅家中所有大大小小的事,但是卻認為家長應該還是男人來做。到我們心理諮商室來的年輕女性們,對於自己什麼事情也不做,卻要享受家長待遇的爸爸,可說是滿口怨言。

在美國,「全職老爸」們越來越多。根據二○○七年的研究調查顯示,全美有十五萬九千戶的家庭,是由爸爸來肩負起教養子女及操持家務的任務。在二○○八年的調查結果中,照顧學齡前的兒童,除了媽媽之外,其次便是爸爸,而不是保母或是親戚;然而在亞洲,如果媽媽無法照顧子女,通常是由奶奶來照料。

曾經當過全職老爸的人表示,照顧子女比做任何事情都更令人感到滿足,因此,就算有再多的報酬,也不想要與之交換。因為「全職老爸」仍屬少數,傳統老爸還是佔大多數,因此,據說在西方產生了一種在兩種老爸之間的「老爸之戰」。至於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之間,則是長久以來就已經有哪一種型態,對小孩更好的「老媽之爭」。這真是「令人羨慕的戰爭」。

西方人對於所謂好媽媽和好爸爸的模式,並不會給予標準答案,而是父母親彼此之間學習對方的角色,然後自行調適、改變,才會變得成熟。唯有彼此合作的父母,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幫助。因此,媽媽們若能了解到教養孩子的角色,不能由自己一個人獨佔,那是最好不過了。我想要強調的是,自己把家事一手包辦,讓出外工作的先生,回家什麼也不必做的行為,並不是賢內助的表現。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太太把所有的事情都攬在自己身上,結果身為先生及身為老爸的人,在家中就沒有立足之處,因而無法與家人建立深厚的感情,結果離開了家庭的情形。這都是太太將全家人都視為一體所導致的結果。雖然連先生在家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也一併搶過來做,但是如此賣力的結果,最後反而卻被先生所拋棄。

我曾經遇到一位雖然夫妻倆都外出工作,但是家事卻未平均分擔,讓先生仍然過著跟未婚的單身漢沒兩樣的生活,而且還視為理所當然的女性。這位太太說道:「因為我不想妨礙到先生打高爾夫球的興趣,也不想中斷他為了自我發展而去上英文補習班的機會。」而且,她自認為這樣才是能為先生著想的好太太的表現。但是,她卻無法體認到她剝奪了先生成為好爸爸的機會。

她沒有問過先生的意願,就這麼自以為是的先把事情安排好,卻認為這樣就是好太太應有的作為。 她認為先生為了參加公司聚餐或是談生意而搞到三更半夜回家,也是工作的一環,所以週末就應該要體恤先生,讓他在家好好休息。因此,不論是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乃至於子女教育問題,理所當然的都獨自承擔下來,並且認為這就是當媽媽的責任所在。亞洲女性們這種「視為一體」的行動單位,就因而衍生出「胸懷廣大的哲學。」

對亞洲人而言,「老爸之戰」的議題,看來應該尚未成形,要到遙遠的未來才會被論及。只要媽媽們這種「視為一體」的行動單位不加以調整,恐怕在我們有生之年,這樣的爭辯都不會出現也不得而知。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其實是媽媽在傷害孩子
出版社:大田出版
作者: 文恩禧
愛是媽媽的義務,也是喜悅。但是,不知從何時開始,愛只剩下義務,喜悅已消失無蹤?透過這本書,我希望媽媽們可以擺脫「吃力的」這種折磨人的媽媽角色,而去充份感受養育子女的真正喜悅....


 

Photo Source: 愛玩。不累。PLAY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