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偏離正軌也無妨

大好書屋 | 2020-10-19

當人際關係出現矛盾的情況時,有種能讓自己與對方都如願的「雙贏關係」。

只要在掌握問題核心後,選擇對所有人都好的方案即可。在我向學生們解釋何謂雙贏關係時,當所有人正點著頭聆聽說明之際,有位學生突然舉起手:

「老師,雖然老師說得很對,可是在學校要怎麼建立雙贏關係?我覺得老師有點太理想主義了。」

瞬間,我的心情就像有人用槌子敲了我的後腦勺一樣。這位學生的話是有道理的,也可以充分理解他為什麼這麼想。

對於要被校內成績排名分等,然後用這些成績考大學的學生來說,雙贏關係確實有些太理想化了。

「對,我們習慣的是有勝有敗的世界觀,那才比較現實。謝謝你勇敢說出自己的意見。」我首先表達了感激。隨後,我與學生們透過對話探討有勝有敗的世界觀,究竟讓我們的內心變得多不安,並與他們一起找出雙方的共識。

當學生在當下即刻反駁我的話時,我起初確實有些驚慌。不過,我靜下心想了想:「願意說出這些話的學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即使面對權威也有勇氣說出自己想法的人,這麼做也正是他平常就有在思考的證據。再加上,他還擁有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對話並找出共識的智慧。儘管自己抱持的相反意見不是正確答案也無妨。

因為在這段過程中成長的他,早已產生思考的力量與尊重他人的心。

 

青少年是孩子與成人間的過渡時期。是身體、情緒、道德、社會性活躍發展的時期。感性、敏感、深受周邊環境影響。尤其會因為對自我形象感到混亂,而易於出現情緒的不安定。既想擺脫父母的庇護,又尚未能好好履行成人權利與義務的時期,青少年時期往往很徬徨。原因在於,他們感覺自己想要的東西與現實脫節,且經常認為自己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青少年對成人感到抗拒。因為正在為自己的思想與價值觀尋找定位的他們,對成人的干預自然會感到不自在。

 

高中時期的我,總是說不出自己的想法。就像理應在白淨的圖畫紙上繪畫,卻連該畫什麼都不知道的第一筆般。明明一直告訴自己畫什麼都好,卻始終茫然得不知道該畫幅什麼樣的圖。不知道該用蠟筆或水彩?不知道該使用什麼材料?甚至連自己喜歡什麼顏色都不清楚。於是,我問了問身邊的人:

「我在想要不要用藍色畫圖,你覺得咧?」

「藍色很普通耶?你好像比較適合紅色。」

「是喔?可是,我真的適合紅色嗎?」

「為什麼要問我?你自己決定。」

就像這樣,明明是自己決定就好的事,卻還得徵求別人的同意。

唯有在得到他人的認可後,才可以開始從事某件事。恐懼著「我會不會做錯?」、「會不會拖累別人?」、「我會不會被責備?」⋯⋯身心皆對周圍的刺激極度敏感,時刻意識他人的目光,導致內心一直處於不自在的狀態。

然而,根本完全沒有看他人臉色的必要,因為那些人既不能替我過我的人生,也不能為我的人生負責。我的人生,就該由我來活;我的作品,就該由我來畫。將原本朝著他人的視線,轉回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真正想畫的是什麼,選擇自己喜歡什麼感覺的材料。有時可以喜歡柔軟的蠟筆,有時可以喜歡線條清晰的簽字筆,有時也可以喜歡能被橡皮擦擦掉的鉛筆。

即使是孩子,也能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畫自己想要的畫。沒有必要去畫別人想要的畫。因為我的畫作價值,理應由我來決定。

 

有次,我和學生們聊到希望他們少說粗話,然後多說正面的話。忽然間,有位學生臉色突變,嗤之以鼻地嘀咕道:

「老師說的是沒錯啦,但我覺得很生氣,可以趕快上課嗎?」

「老師很好奇你對我說的話覺得生氣的原因。可以告訴我嗎?」

「媽媽在我國中的時候,一邊要我正面思考、說話,一邊又一直逼我讀書,我差點就要發瘋了。結果我根本沒變好,只有變得更差。」

「原來你有過那樣的經驗。謝謝你願意說出來。」

我的發言,讓他憶起過去不悅的經驗與情緒。雖然我當下感覺有些沒面子,但內心也立刻平靜了下來。實際上,這位學生不是在挑戰我的權威或抗拒我,而是在他的內心湧起了不適感,然後他選擇表達出來。如果能更尊重老師一些固然比較好,但我可以懂他為什麼這麼做。

經過一段時間後,我透過對話解開這位學生一直堆積在心底的情緒。儘管大可直接替他貼上「沒禮貌」、「叛逆」的標籤,但我卻不打算這麼做。只因我同樣因為童年的創傷,度過了相當煎熬的青少年時期。

 

高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模樣截然不同。有別於一年級時的認真上學,一到了二年級,不少孩子都會開始變得無精打采或負面。我擔任二年級導師的時期,與學生父母談話時,最常聽到的話是:「老師,我們家孩子最近很奇怪。是不是在學校發生什麼問題了?前幾天我話都沒說完,他就碰一聲甩門回房間。以前明明是很乖的孩子啊……」

這絕對是會讓為人父母者抓狂、跳腳的情況。原本乖乖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叛逆、頂嘴、緊閉心房。

我反而覺得這些樣貌是健康的。如果十多歲的孩子不反抗大人,僅是順從大人要求行動的話,問題反而比較大。孩子成長的自然模式,本該是從原先依賴父母的狀態,漸漸蛻變成獨立的成人才對。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自然地培養出決策與負責的能力。過程中,父母或老師應該停止一切代替孩子解決問題的言語與行為,抱持一顆信任的心靜靜從旁觀察即可。

讓孩子自行選擇與負責,努力以行動解決問題,並從中經歷挫折與失敗,然後靠自己體驗痛苦,重新起身。即使為人父母者會不忍心見到孩子承受痛苦的模樣,但唯有歷經這些過程,孩子才能長成有責任感的成人。

稍微偏離正軌、稍微負面都無妨。這是正在相當健康地成長的信號。選擇不堆積情緒,勇敢表達的舉動很好;拆除自己舊有思想的房子,重新設計、建造新房子的模樣,很美。看見孩子反抗的樣子時,總令我感到安心。因為,這是他們開始擁有內在力量,並為自己發聲的證據。

 

 

➤ 看好文‧拿好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到活動頁按讚留言,就有機會獲得《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乙本喔
 >> 參加贈書活動 << 
活動期間:2020/10/19(一) - 2020/10/25(日)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書   名:我的孩子,不需要迎合世界的標準
出版社:大好書屋
作   者:尹珠善 윤주선
譯   者:王品涵

 >>好書這裡買<< 

你會對著紅蘋果說「你為什麼不是綠色的」嗎?
那麼,為什麼要強求孩子長成你想要的樣子?
一個孩子,都擁有獨特而無限的潛能,
只要改變父母的視線高度,你就能讓孩子擺脫囚禁的框架,展翅高飛!

標籤:創意教養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