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艱難

◎ 林蔚昀

前一陣子,《穿裙子的男孩》(大衛‧威廉斯/文,昆丁‧布雷克/圖,聯經出版)被龍安國小圖書館短暫地暫停借閱(後來又重新恢復借閱了),變得很紅,我於是找來看。看完後,不禁覺得暫停借閱很烏龍。有家長疑慮這本書鼓勵變裝,認為孩子不該閱讀,但是一本書沒那麼大效力呀!而且說真的,男生穿裙子也沒什麼。

 

另一方面,我也感嘆:與眾不同、做自己真是不容易,不管是作為一本獨特的書,還是身為書中穿裙子的男孩。書中的主角是愛踢足球的男孩丹尼斯,他因為接觸了時尚雜誌,愛上裡面漂亮的衣服(真的,和男生的衣服比起來,女生的衣服有趣多了!),一時興起,穿著女裝假扮成法國留學生到學校,卻被其他學生嘲笑、還被校長開除、不能上場參加足球比賽。

 

雖然,這個故事有皆大歡喜的結局︱丹尼斯在一番波折後獲得了同學、朋友、老師、家人的支持和接受,也能繼續保持他的興趣(踢足球、時尚),但整個過程對一個十二歲的男孩來說,還是很驚心動魄,一不小心,就會落入自我懷疑和厭惡的絕望深淵。

 

我們常聽到大人對孩子說:「每個人都不一樣,做自己就好。」但其實這些大人內心還是希望:孩子是一樣的,或者至少,不要和別人太不一樣。孩子也會希望自己和別人一樣(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東西、和大家一樣上課輔班…),擔心他們會因為不一樣而格格不入或被排擠。

 

 

書名:穿裙子的男孩。出版社:聯經

不相信孩子會害怕不一樣嗎?那我們來看看《大象艾瑪》(大衛.麥基/文、圖,和英出版)吧。艾瑪是一頭花格子大象,即使受到象群喜愛、接納,牠也會擔心大象們到底是真的喜歡牠的幽默風趣,還是因為牠們覺得牠身上的花格子很好笑才和牠在一起。於是,艾瑪把身體染成灰色,變得和其他的大象一樣,但變身後,牠才發現當一隻灰色的大象好無聊…最後,一場雨洗去了艾瑪的偽裝,其他大象以為這是艾瑪的玩笑,哈哈大笑,艾瑪確認了自己的價值,故事歡喜收場。

 

忠於自己的樣貌,不討厭自己,不強迫自己變成別人、變得像大家一樣(其實「大家都一樣」根本是集體幻覺呀),才會快樂,這道理我們都知道。只是,做自己也真的好難,多半時候,(由許多不同個體組成的)社會群體會無所不用其極地把每個人都塞進制式的框架,這樣才會比較好管理,而當社會群體看到不一樣的人事物,就會恐慌。

 

不一樣的孩子有時會受到很殘忍的對待。《我是一顆小星星》(李光福/文,許匡匡/圖,巴巴文化出版)中的小男孩因為行為舉止不太一樣,就被同學小強說是火星人、水星人、流浪星人…雖然作者說,故事的靈感來自一名特殊生,但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不都有因為不一樣而被別人嘲笑的經驗嗎?或者,有時候我們也會因為別人不一樣而嘲笑別人,就像故事中的小強。這故事讀起來令人傷心,而且因為很符合現實,更令人傷心。

 

有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獨特,孩子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和家人起衝突。《神奇床》(約翰.伯寧罕/文、圖,遠流出版)中的喬治和爸爸一起買了張二手床,每天晚上這張床都會在他唸了咒語後,載他去各處冒險,在草原上說故事給精靈聽、幫迷路的小老虎回家、和海豚一起游泳…然而,祖母卻不喜歡這張床,因為它很舊。有一次喬治去度假回來,發現祖母給他買了張新床,舊床則被丟到垃圾場,他於是不顧一切地衝到垃圾場,跳上床,念了咒語,從此到處流浪,再也沒有回家。

 

《一隻向後開槍的獅子:拉夫卡迪歐》。圖片來源/水滴文化

做自己很難,但是社會化也不容易。其實,「自己」和「社會」都是模糊、流動的概念,會隨著情境不同而改變。《一隻向後開槍的獅子:拉夫卡迪歐》(謝爾.希爾弗斯坦/文、圖,水滴文化出版)中的神槍手小獅子,在離開草原、來到人類世界後,為人們表演開槍,賺了很多錢,變得人模人樣,但牠並不快樂。在一次狩獵中,小獅子回到草原,遇到以前的獅子同伴,牠不想開槍射牠們,但也無法回去當一頭獅子。於是,牠只能默默離開這兩個社會,去尋找一條屬於自己、卻前途未卜的路。

 

面對做自己與社會化的衝突,或是在兩者之間感到迷惘時,許多人會選擇出走或避世。有些人會找到平衡,或走出自己的路,有些人無法。《老虎先生》(彼得.布朗/文、圖,小天下出版)中的老虎先生,算是比較幸運的。受夠了穿西裝打領帶、和鄰居朋友有禮貌地打招呼,老虎先生脫下衣服,在城市裡奔跑、吼叫,盡情地當一隻野生動物。鄰居朋友(也是動物們)受不了牠,叫牠到野外去,牠也真的去了。後來,當牠因為想念鄰居朋友而回來,也開心地發現牠們發崛了自己的野性,大家都找到了平衡。

 

 

《亞斯的國王新衣》(劉清彥、姜義村/文,九子/圖,巴巴文化出版)中的亞斯,也是個頗為幸運的孩子。亞斯很會畫畫,但因為不知道如何和其他人相處,而被大家視為頭痛人物。他可能永遠無法融入社會,但因為一場意外的火災,人們發現他的昆蟲畫得很美麗,於是他的畫風靡全國,甚至連一開始被亞斯說「沒穿衣服」而出醜的國王,都命人採用亞斯的設計,來為自己打造一套新裝。

 

也許這會是一條可行的路?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然後用這件事和世界溝通、對話,就可以做自己。聽起來很勵志,但是做起來很難,而且,這件事還得是世界能理解的事。試想,如果亞斯的畫沒有那麼漂亮,或是畫得很好大家卻看不懂,他還能從一個怪小子搖身一變成為眾人眼中的驕傲嗎?很困難吧!

 

最理想的狀況,是打造一個具有包容性又有彈性的社會,這樣每個人都能保持獨特、又能與社會互動。每個人不必改變自己的樣貌,也能擁有自己的歸屬,就像美國作家麥克斯.埃爾曼(Max Ehrmann)在他的散文詩〈我們所想望的〉(Desiderata)中寫道的:「你是宇宙的孩子,和星辰、樹木一樣,你有在這裡的權利。」

 

要達到那樣的理想,很難,而且過程很緩慢,但我們還是要堅定地前進。在抵達之前,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支持,讓他們在探索自己的道路上,可以走得不那麼辛苦。

標籤:創意教養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