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的東西,該不該給?

◎魏小由(人本基金會教育中心專案企劃)

某天,買完麵包,我們路過一家門口擺了許多扭蛋機的便利商店。

「扭蛋!」

「對呀,扭蛋。」小萬轉過每一台扭蛋機,但近三歲的他,早已知道這是個投錢進去會掉東西出來的機器。

「妳有錢嗎?」

我心中暗叫不妙,「有啊,可是我沒有這麼多零錢耶。」

「可是我想要咧。」

「嗯,可是我現在真的沒有這麼多零錢耶。」我一邊說連我自己都心虛的理由,一邊想: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可是我真的想要咧…」幼兒使出眼睛亮晶晶攻勢,彷彿隨時都要哭出來。

「可是我現在沒有想要買,也沒有足夠的零錢耶。」

「可是我想要買咧…」

「你真的很想要呴…」

「我真的很想要咧。」同樣的對話大概進行了五或六輪,小孩一邊轉著每台機器,時不時轉頭露出渴望的眼神,忽然,就爆哭出來。我一邊輕拍他,一邊,還是進行幾乎一模一樣的對話—除了嘗試猜出他的感受,我想不到該說什麼。

腦袋裡轉著:該跟他談一點資本主義嗎?該跟他說,一個扭蛋六十元真的很貴,幾乎可以買一個便當了嗎?但又是誰決定扭蛋與便當的價值孰高孰低?我該跟他說一顆扭蛋是我將近半小時的工資嗎?我究竟在此時該跟孩子談什麼呢?他這麼的傷心欲絕,這麼想要,那不過只是一顆小小的扭蛋,六十元,買杯咖啡就沒了。我是不是不該這麼小氣?我有時候也會亂花錢買自己想要而一點都不需要的東西呀。

他情緒翻騰洶湧,我心裡也同樣波瀾。

小萬一邊爆哭一邊抱著扭蛋機,嚷著我要我要,只差沒在地上打滾。我專注著自己內心的小劇場,竟無暇注意路人有沒有多看兩眼。我提出一堆那我們改去買什麼、改去哪玩的建議都被拒絕,甚至連改天再來這種拖延爛招都用了。他就是想要。跟一個盡全力大哭的孩子在路邊,也許實際上只有三五分鐘,但感覺上真的好長好長,我累了。說:「那,媽媽去工作賺錢,我們有機會再來看看好嗎?」

「好!」他的聲調上揚,淚水瞬間止住,然後我們就手牽手,幾乎是開開心心,一跳一跳的離開了。前面那一段像完全沒發生過一樣。

我到現在還不明白他怎麼忽然就願意離開了。也許他走過了自己的情緒,也許他覺得他的想要被聽見了,也許他終於理解了媽媽的為難,也許他覺得找到具體解決的辦法,也許我先前的那幾句猜中了他的感受,讓大腦杏仁核的暴走(註)暫緩下來…而我終究不是他,無法真的知道他小小的腦袋裡轉的是什麼念頭,雖然每一個母親都幻想自己全然理解自己的孩子。

我只能稍稍的想像,將滿三歲的孩子是多麼痛苦的面對對大人來說習以為常的事—世界無法依我的想望運作。而又是如何直白的將這樣的痛苦展現出來。透過這些想像與一點點對大腦發展的理解,我得以陪他度過一個一個卡住的痛哭與暴怒:餅乾掉在地上破掉了、冰箱打開發現沒有豆漿、我已回到家門口按了門鈴,而他來不及找到拖鞋開門迎接、連身衣先穿了手而不是先穿腳、想幫忙洗米卻打翻了一點,於是堅持把全部的米都灑在地上…每一個都像風暴一樣劇烈,卻來得毫無預警。

世界無法依照我的想望運作呀!這是經歷過多少年,我們才透心理解的道理。理解後,我們又經歷過多少時間,才開始重新喜歡這個,常常很好、很理想,也常常很糟,很不如期待的自己。而我何其有幸因為與幼兒一同生活,有了重新練習的機會,練習眼前的這小兒無法依照我的希望放棄那些(我覺得)無趣的玩具、練習陪他一起度過他真的很想要但(掌控經濟的)大人真的很不想要的衝突感。而因為他是孩子,我們得以說服自己多一點耐性,少一點「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懂」的不耐。雖然很緩慢,但就讓我們一點一點的往未來移動,成為一個更喜歡自己的人。

※註:杏仁核是人類大腦裡的一個區域,有產生情緒的功能,掌管本能的應急反應決定是戰或逃。有一種說法叫杏仁核劫持(amygdala hijack),白話的說就是被情緒掌控無法冷靜的狀態。協助冷靜的運籌帷幄的大腦區域是額葉,但人類的額葉一般要到二十幾歲才能發育完全,所以幼兒期幾乎可以說多數時間是由本能控制,得要透過猜出孩子的感受,說給他聽,才有機會慢慢讓杏仁核平靜下來,而喚起額葉作用。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33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