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溝通的孩子怎麼了

◎吳麗芬(人本數學想想國總監)


和小孩溝通容易嗎?《父母效能訓練》一書的作者Thomas Gordon認為連牙牙學語的幼兒都可以溝通,只要父母學會聆聽他以「非語言型態」發出的需求,簡單說,就是察言觀色、揣摩對方感受啦!在我們的經驗裡,也幾乎沒有不可溝通的孩子,但確實有好溝通與難溝通兩種

好溝通的孩子,並不是說他事事都會配合大人,而是大人只要言之成理,無需動用什麼權威,他就可以被說服。例如,有一次我在數想國聽到一個老師對孩子說:「我很需要你幫忙在午休前吃完飯,因為我需要儘快幫忙收拾餐具。」結果那個向來吃午飯拖過一點鐘的孩子,竟然就配合了,當時我以為是「幫忙說」奏效,現在想來「幫忙」一詞並非技術性用語,而是陳述了事實,因為對照以往的勸說都是:「請快點吃完飯,我們要進行午休了。」雖然也是事實,但對小孩來講卻是不重要的事實,那無非就是要他「盡責任」而已嘛!但「老師需要被幫忙」而他「幫得上忙」這個事實就比較重要,因為小孩不僅沒有被責怪,還被認為是有資格、有能力幫忙老師的人。

因此,Gordon提供的溝通技巧就說:如果小孩行為困擾大人,大人就要從己身出發談自己的困擾,這叫做「發出我訊息」;如果小孩行為沒有造成大人困擾,倒是對他自己有害處,例如不肯與人分享玩具(破壞友誼),大人就要用「積極聆聽」去協助孩子離開困境。一般人溝通失敗,都是因為沒有善用這些技巧,而不是小孩難溝通。

但是,在這裡要講的難溝通,是指上述良好溝通模式無效,希望溝通的大人深受無法溝通之困擾,孩子的行為也面臨難以改變的困境;每每遇到孩子有此困境,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家長開會商量。

一個人如果難溝通,絕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漫長的生活中養成的。我們歸納了難溝通的孩子的特徵,發現他們通常易怒且防衛心過高,當你希望談一談他的某些行為時,他就覺得自己遭受攻擊了,他開始受到情緒的控制而失去理性,也無法分辨別人對他的善意;分析孩子的生活,我們發現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充滿高壓管控、責罰輕蔑,同時紓壓管道貧乏,於是他們身上不斷累積挫折和不滿,終於變得渾身是刺,愈來愈難溝通。

藥方說來並不難,無非就是平常要幫孩子紓壓,不僅不要打罵,看到孩子還要微笑、要擁抱、要常說甜言蜜語,讓孩子知道他是父母的寶貝、他值得!既然我們改變不了小孩的學校生活,好歹用溫暖來紓壓。但難就難在家庭能從高壓之地變成紓壓之所嗎?尤其父母自己「也是這樣長大的」,自己偌大的壓力又要去哪裡紓解呢?然而,「愛」是一切問題的答案,我看到開過會之後,所有孩子都有正向的轉變,就知道從高壓中解放出來的,不只是孩子了。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87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