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治療與專注力發展

1980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家Howard Gardner 提出「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理論,認為人從出生就具有8種潛能,包括語言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邏輯-數學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視覺空間智能 (Spatial intelligence)、肢體-動作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 人際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和自然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這8大智能雖然在生命開始時就存在,但研究顯示,一般人只使用到大腦容量的百分之五,剩下有待開發的部分則是腦力與各項潛能發揮優劣與否的關鍵。我們的左右腦雖然長得一樣,但所負責的工作卻有所不同。左半腦主導語言、數學、邏輯,而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韻律、創造力、音樂等能力。現今許多學校教學著重於左腦的訓練,卻忽略了其他有益右腦發展的課程。 個體要有健全的發展,就必須要讓左右大腦儘量接觸各種適當訓練及刺激。

◆ 音樂與大腦

音樂在人類每天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以各式各樣不同的型式 (蟲鳴鳥叫聲、潺潺流水聲、汽機車呼嘯聲、人類對話聲、電器運轉聲等) 充斥在我們的週遭。只要運用得好,音樂是最直接最沒有威脅性的媒介,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促進左右半腦的連結,並且能夠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神經學家Gottfried Schlaug在2008年4月於認知神經科學年會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ociety Annual Meeting) 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接觸音樂可以幫助左右半腦之間的連結,而幫助兩個半腦連接的是胼胝體 (Corpus Callosum)。在他對一群六到九歲的孩童進行研究中,他發現那些每週固定接觸音樂超過2小時的孩童,他們的胼胝體比其他每週接觸音樂少於2小時或中斷的還要大四分之一。而胼胝體較大的孩童,在其他非音樂性的測驗上,似乎表現也比較好。

◆ 何謂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是運用系統化的音樂經驗來幫助身體、心理、認知、及社會功能等各方面有需求者 ◦ 經由受過專業訓練的音樂治療師針對個案的生命經驗及其優缺點量身訂做設計的課程,來達到重建、維持及促進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 音樂治療旨在增進生命的品質,是一個直接但不具威脅性的媒介,其著重的是被治療者身心靈的發展。在醫療方面,音樂治療適用的領域非常廣泛,除了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對象 (如過動、自閉、發展遲緩、肢體障礙、情緒障礙、行為問題等等) 有一定的療效之外,即使對於一般的正常人,也具有提升專注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激發潛能,放鬆心情以及加強自我認識和對周遭的觀察的作用

◆ 音樂治療如何提高孩童的專注力?

一般專注力不集中的孩童,在排除外在與無關的刺激上有很大的障礙。音樂治療透過各種設計過的音樂活動,如開口唱歌、演奏樂器、肢體律動、音樂遊戲、音樂創作、音樂故事、音樂欣賞、音樂即興等等,讓孩童眼、耳、口、手腳及大腦得到充分的訓練。 除了有益協調能力外,也能拓展人際關係,增進溝通能力及自我表現能力,對專注力也會有所幫助。 在歌唱時,孩子不僅僅是要張口唱,還要用耳朵去聽,看看是否唱得準確,若再加入樂器敲擊節奏,孩子就必須要專注的唱歌,仔細的聽音,注意節奏是否正確,久而久之專注力自然會得到提升。 當孩子在演奏樂器時,除了要眼睛要看指示 (如樂譜或指揮),耳朵要注意是否演奏正確,若是團體的合奏,更需要專心聆聽是否跟大家合在一起。孩子在音樂的創作上雖然不一定需要有深厚的音樂理論基礎,但是卻需要孩子高度的專注力去思考每一個步驟,而當創作完成時,就會帶給孩子很大的自信心及成就感。

通過音樂的各項遊戲,來達到快樂的玩、高興的學習,其實是激發孩子潛能最好的方法之一。在無壓迫的環境當中獲得成就感並提升專注力,不管成果是不是很精準,欣賞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變化,你會發現,每個生命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孩子們是可愛的喔!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