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想要」,看見「需求」

◎鄭楨樺(人本基金會數學想想國高雄教室老師)

我的好友云,有一個小四的女兒沂,小女孩健康可愛、渾身充滿了活力;富有想像力的沂,常提出一些令媽媽無法招架、啼笑皆非的要求。在一個輕鬆談天的場合,云對我說起了最近的困擾。

云:沂她前幾天向我提出一個很荒謬的要求。妳知道潛水用的防寒衣嗎?她居然要求學校上游泳課的日子,要先在家穿好防寒衣,然後在外面套上運動服去上學。

我:這樣會很荒謬嗎?

云:很荒謬啊!我已經可以想像,她一踏進校門口,一定會招來眾人異樣的眼光,肯定會被同學笑翻。

我:所以妳是擔心沂被同學嘲笑,不是擔心別人會覺得妳這個媽媽失職,怎麼會讓女兒穿潛水衣上學囉?

云:是啊!她是一個很敏感,又在意別人眼光的孩子。有自主意識當然很好,但這與她挑選衣服、裙子和襪子搭配又不一樣。前幾天晚上,她要求穿防寒衣睡覺,雖然很怪,但也讓她試了,她也睡著了,看她的樣子是沒有什麼不舒服。但穿去上學,就有點超過了吧…

我:那妳覺得,為什麼她會想要用防寒衣取代輕便的泳裝?

云:有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變冷了,穿泳裝下水比較涼。

我:嗯!我猜,也有可能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對於身體開始有自我意識,覺得穿一般的泳裝有點彆扭了。

云:對對對,她有說穿防寒衣看起來比較瘦…

(我意味深長的看了云一眼)

云:好啦好啦!我以後會盡量不再說她肉肉的。

我:不是盡量,是絕對不要。或許大人覺得開開玩笑沒什麼關係,但妳也說了,她是個敏感又在意別人眼光的孩子。她每次撒嬌說「唉唷…」,試圖阻止妳繼續講下去的時候,都把玩笑當中隱藏的貶抑放進心裡了。

人的成長過程,會透過別人眼中的形象來形塑自我,尤其是父母長輩的眼光。我們難保這些「無傷大雅」將來不會在孩子的心裡發酵成:我不夠漂亮、我還可以更瘦…甚至演變成,必須用不健康的方法改變自己,以符合別人期待的外型。

我知道妳希望孩子吃的健康,但健康不等於瘦,美本來也就不應該有單一的標準。

云:好啦,你說的我懂…但先不說這個,她要求穿防寒衣去學校這件事,隱約給我一種,她想凸顯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特別」。

我:人啊,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害怕和別人踩著不一樣的步伐,又想要在人群中有所不同。如果她所追求的「特別」不至於太異樣,又在趨向自我實現的交集範圍內,做出成長而非畏縮的選擇,可以從小就有機會嘗試,不是很好嗎?

她現在還小,做嘗試付出的代價比較少,而且有我們在身邊,可以幫忙調整,如果真的被笑了,她很在意,再來和孩子談—人需不需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限制自己?

聽起來,為了可以穿防寒衣上游泳課,她已經想過很多方法:1帶到學校換,但是自己不會穿,又不想讓媽媽以外的其他大人幫忙。2自己學會穿,可是拉鍊在後面根本拉不到。3在家裡請媽媽幫忙穿好,外面再套運動服。4防寒衣可以穿那麼久不會不舒服嗎?那就先來穿著睡覺試試看好了。

想想,會不會覺得這個孩子好有能力,可以發展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便有些不便,還學到必須和某些不舒服的狀況妥協。

云:經過你這樣「翻譯」,好像也沒那麼荒謬,下禮拜一讓她試試看好了。啊!不過,她現在也開始對高跟鞋有興趣了,不太可能讓她穿著高跟鞋去上學吧?

我:「人所達到的每一個階段都給他帶來不滿和困惑,而這極度的困惑又驅使人去探索新的答案。」這段話,是人本心理學大師弗洛姆說的。從這個觀點來看,沂又邁向另一個階段了耶!

孩子想要的東西,給不給、該不該給?大人本來就應該有所衡量。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或許我們可以來想想,為什麼她會想要穿高跟鞋?是看到誰穿,感覺起來形象很美好?或者開始意識到男女形象的差別?還是因為高跟鞋穿起來,身形會比較好看?多猜多想,可以透過孩子「想要的表象」,看到孩子背後「真正的需求」。

如果這反映出孩子對於自己身材的不滿,那就正好可以談,如何協助她從健康飲食、運動達到她想要的身形。當然妳不想讓她穿高跟鞋,主要是因為她現在還在發育,有健康和安全的考量,你也可以去收集女人穿高跟鞋的歷史背景、對身體健康影響等相關研究報告,和孩子分享。

跳開高跟鞋的部分,另一個思考「孩子想要」的層面是,現在孩子還小,想要的東西我們比較可能負擔得起,提供給她之後,也能讓孩子有機會練習感受「想要」和「需要」的差別為何。

云:嗯,我也擔心如果現在一味抑制她的「想要」,將來會有補償作用—等到她自己有能力之後,會拼命的買所有她「想要」,但卻不「需要」的東西…

談話中,云不時露出苦惱的表情,但我還是羨慕她有一個那麼會出招的女兒。
後來聽說,云告訴沂她星期一可以穿防寒衣去學校,沂很開心,但又想到上廁所的問題。沂想過小號的解決方法,但完全沒有想到上大號時可以怎麼辦,所以,就暫時放下穿防寒衣去學校的念頭了。
教養小孩,真是一種可以吸收新知又活化腦力的活動,有孩子的人生,真是充滿了時時接受挑戰的樂趣啊!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81期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