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孩子訂正數學考卷?

◎鄭楨樺(人本基金會數學想想國高雄教室老師)

葉爸爸(以下簡稱「葉」):最近,我的小孩數學考得很差,我陪他訂正考卷,覺得他不是不會,而是很粗心、沒看清楚題目,才沒考好。我很想幫他,但是如果直接告訴他不要再粗心,怕他會誤以為我在指責他。請問,我該怎麼做比較好?

鄭楨樺(以下簡稱「鄭」):你真是個好爸爸!你很仔細地觀察到孩子學習上需要幫忙的地方;而且,孩子考不好,看得出來你很著急,而你卻還能想著要照顧他的心情,這真的很不容易!

葉:唉!看到他的分數,我是很擔心沒錯…

鄭:爸媽擔心小孩的成績,是很平常的。可以談談你的擔心嗎?

葉:我覺得,他現在只是小學低年級,數學還算簡單,如果現在都考不好,往後的數學只會越來越難,他的分數不就會越來越難看嗎?

鄭:其實我們都知道,低年級時拿高分,不保證將來重要的考試也可以拿高分。有一位參加過數學想想師資培訓的大學生告訴我,他小時候在學校裡的練習,讓他「很會算」,所以數學成績很好,但遇到大考試,表現卻不如預期,因為他根本看不懂題目在問什麼。

所以或許我們要問自己:對於分數,我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如果說,我們擔心孩子考低分,很難在檯面上說給人聽,那麼,和孩子商量一下,訂個分數的標準,也未嘗不是一個「解決的辦法」。但如果孩子仍然達不到標準,對大人和小孩而言,挫敗感都將會揮之不去。

而如果我們在意的是,不希望自己小時候對數學的恐懼重現在孩子身上,或是怕孩子因為學不會而有挫折感,那麼我們才真正可以把焦點回歸到孩子身上,好好來談如何協助他看待自己的數學學習以及考試。

葉:對啊!比起「分數不好看」,我更在意小孩是不是把該學的都學會了。他分數不高,就表示很多地方不懂,真的很讓人著急。

鄭:這位用心的爸爸,你確實講出了重點─孩子透過考試,呈現出自己「不會」的部分,我們因此才有機會,可以再次提供協助,幫忙他釐清觀念;這麼一來,慢慢地就能協助他發展出理解題意、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有時候,分數不高,也不代表孩子就是沒學會、不懂。我看過一個例子:小孩數學考了三十幾分,媽媽原本很難接受,但後來她發現,孩子只是沒有意識到考題有滿滿兩面,所以他只寫了其中一面;因此,她讓孩子依自己的步調,在家完成沒寫完的考題,知道孩子大概學會了其中的八成,她也就放心了。

我還遇過一個孩子,寫數學考卷的時候,往往還沒想清楚題目在問什麼,就先把數字拿來計算了。我請他再寫一次考卷,陪著他確認每個算式是不是都可以回應題目要問的事情,很快地,他就把本來寫錯的題目都訂正過來了。

葉:我的小孩和這個孩子一樣,很粗心,都沒看清題意就下筆了。我是不是可以買市面上的測驗卷,讓他多練習,避免以後再犯這種錯誤?

鄭: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設法培養他們閱讀、理解文字敘述的能力;但以此為目標,多寫測驗卷是一個還滿糟糕的選擇。因為孩子的問題不在於練習不夠,而是沒有充足的時間來細思題意。在繁瑣的練習當中,大部分孩子比較容易學會這種想法:「這個單元是加法,所以我就看到數字就加!」而不是思考題意。而市面上的練習卷,大多是為了出題而出題,不符生活情境,還常有啟人疑竇之處。

例如,我曾經在教完二年級的孩子乘法後,找尋類似學校作業的數學考卷,想帶孩子們練習看看,沒想到還沒念完題目,就踢到鐵板。那個題目是:「九個小朋友組一個棒球隊,八隊共有幾個小朋友?」孩子們反問我:「棒球隊不是一隊二十五人嗎?」「投手在哪裡?」原來,孩子們都知道正規棒球的編制是一隊二十五人,打擊者從第一棒排到第九棒,而投手通常不在打擊行列中;因此,這個題目對他們來說,非常不合理,這就阻礙了他們理解題意。

這樣看來,孩子有困難的可能不是閱讀能力,也不是解題能力,而是設計題目的人沒有顧慮到其合理性。如果是這樣的題目,孩子再怎麼反覆練習,也不可能提升他們閱讀、理解文字敘述的能力;反而會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喪失與人討論、理解題意的時間和機會。

葉:⋯我明白妳的意思了。每個孩子學東西的狀況、速度都不同,甚至有時候,孩子看起來像是「學不會」,但其實是別的狀況,讓他表現得不如預期。大人如果太急、沒弄清楚原因,反而會有反效果,是嗎?

鄭:是的。所以大人們如果想陪伴孩子訂正考卷,當然就不能喧賓奪主、自己有過多的情緒反應,或剝奪了孩子在過程中思索的機會;多想辦法幫孩子釐清他們學習的困難,並且陪他們想想解決困難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覺得自己還達不到這樣的目標,不如先不陪,讓孩子直接去請教學校老師。若要陪,也請謹記,以「提問」為佳,詢問孩子如何理解題意,再點出他的盲點。若再有疑問,也很歡迎打電話到各地的數學想想國,或本會數學想想研發中心來詢問!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287期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