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和我爭「公平」,怎麼辦?

◎邱照惠

我是兩個小孩的媽媽,我自認為是很公平的媽媽,只要買東西一定都一人一份,但為什麼,小孩還會常常跟我爭公平?像是叫他們做什麼、或是分什麼東西,他們都還會強調要我很公平...這是什麼樣的心理?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有兩個孩子以上的爸媽,最常遇到的就是孩子間爭寵、要公平的問題,每天總要處理好幾次。不管是家事分工或是玩玩具,有時候就算相同的東西一人一個,都還會有爭議,讓許多爸媽不勝其擾。

先不管孩子大喊不公平的原因是什麼,事實上許多爸媽也很在意自己被貼上「不公平」的標籤,認為自己要像切Pizza一樣,努力的讓每片Pizza一樣大;當自己真的被孩子指控不公平時,父母就會認為自己犯錯了,擔心這樣對孩子的權威會消失。

被孩子指控不公平時,的確會有那種感覺。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感覺?

因為在我們生長的傳統家庭中,只要有任何糾紛,幾乎都是由家中的長輩來做裁決。於是許多人當了爸媽之後,在家中有糾紛時,就會不自覺的把自己送上了法官的位置,總要在這中間當個「公平」的裁決者,而「不公平」就像是一個控訴,指控我們這個「法官」做的不好、偏心。

「偏心」更是所有爸媽最害怕的指控,因為偏心代表我們偏袒某一方,忽略另一方,偏心意味著我們有私心;而現在市面上的教養書也都不斷地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偏心;甚至,也許我們自己就是那個最唾棄偏心的人,當然更不願意自己成為這樣的人了。

那我這麼努力的劃分,孩子好像不但沒體會到我的公平,還越跟我「要公平」,這又是為什麼呢?

由於我們自己不想當個偏心、不公平的人,所以會更注意我們的教養方式:認為把東西均分就是「公平」、把工作均分就是「公平」、讓每個人擁有的都一樣就是「公平」。

當我們自以為這樣的公平就是善待每個小孩,就會在身教、言教裡傳遞這樣的信念給孩子,而當孩子看到我們的「給」,都是經過細緻精算的結果,於是孩子也認為必須透過「斤斤計較」,吶喊著不公平,才能得到他想要的。

不是把東西平分就算公平,這是什麼意思?孩子想要的不是「公平」,那他們到底要什麼?

其實,孩子要的無非是個別的關注與愛。當你買了小熊娃娃送孩子的時候,也許一個孩子想要的的確是小熊,但另一個想要的其實是小汽車;當你分配家事的時候,也許一個孩子正在悠閒地玩電腦,但另一個正在苦思明天的報告。為了要達成「公平」的目標,父母必須要不管每個人當時的個別狀況、必須要忽略差異性,因為這樣才能達到公平。可是,這樣的公平,到底成就的是什麼?而且讓我們與孩子之間關係緊繃、錙銖必計,這難道是我們要的生活嗎?

難道你是說,我們可以對個別孩子不公平嗎?

或許,我們誤會了「公平」的定義。我們以為公平是人人得到的都一樣,所以努力的劃線、切割、比對,但是事實上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一塊Pizza來了,有人很餓要吃二分之一,有人只是嘴饞,只想吃八分之一,有人剛用完餐,所以一點都不想吃。每個人各取所需,就不會有「要公平」的需求。

那如果今天Pizza是不夠分的話,怎麼辦?

這時候,請不要太快把自己送上法官的位置,你其實可以是個「協調者」,讓所有在場的人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共同討論在只有一個Pizza的情況下,如何讓每個人都盡可能的「接近」自己的需求。在協調的過程中,我們將有機會看到,每個人一起想辦法調整自己可接受的情況,也許只是嘴饞的人會吃得更少,也許有人想一想,反正等一下要吃飯了,那這次就不吃Pizza。

所以,下次當孩子又向你「要公平」的時候,請不要急著拿出你心中的尺與刀片、急著重新切割,而是把重點放在那個「要」上面─好好的抱著孩子,聽聽他的需求與心聲,他需要的,也許只是這個溫暖的時刻。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71期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