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生活裡,如何拿捏親子關係?

◎賴友堂(人本基金會數學想想國教學長)

無論是父母或孩子,對於3C科技產品的依賴,已成為當今親子關係中須正視的課題,今天,來回應兩個相關的提問—

問1:我從事資訊業,很習慣用3C產品給孩子看影片、聽故事、玩遊戲軟體,我覺得這樣很方便,小孩對於操作學得很快,可以有娛樂,也可以學到東西,而且大人小孩都很開心。可是我太太覺得這樣教孩子不好,會影響視力、影響親子互動品質,還說,會影響大腦發展...每次我們都為了這種事情起爭執。請問這中間的程度怎麼拿捏?

問2:最近社會上討論到很多關於電子競技方面的發展,我也聽到有人提倡打電動不該被用異樣的眼光對待。但是,我家青少年每天打電動的時間真的很多,也花很多金錢在上面;我真的很矛盾,希望自己當個開明、尊重小孩的家長,但又怕他太沈迷,請問到底該怎麼辦?

答:近幾年因為智慧型手機的風行,台灣隨處可見大人和小孩一起玩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景象。我們雖然很難直接用二分法論定這樣子的行為是「好」?還是「不好」?但是可以先來討論,在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先留意什麼?

科技進步的浪潮很難阻擋。除非父母自己可以忍住完全不用智慧型3C產品,不然孩子時時看到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很難不要求嘗試看看;而家長也很難完全拒絕孩子使用。

其實這和「是否該給小孩看電視」的議題很像,只是3C產品可以使用的地點更多元、更容易隨處取得,所以使用起來更要小心謹慎。

那到底怎樣才算「適度」呢?

一般而言,爸爸媽媽給孩子使用智慧型3C產品的時機通常有下面幾種,我們可以先來釐清一下:

1為了換取一些時間來處理重要的事情。

例如講電話、臨時處理公事,或者冗長的喜宴或飯局,大人需要聊天交際而小孩無法避免地會覺得無聊。這樣的情形因為不會常發生,發生了時間也不會太長,所以不需要太過擔心。

2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教學,可以讓孩子自己學習。

雖然是為了學習,但爸媽也要隨時提醒並問問自己:這真的是小孩在這個年齡「必要」的學習嗎?是真的很想要孩子學習,還是把3C產品當成想讓自己休息一下的秘密武器?有沒有別的可以讓親子關係更親密的教學方式可以取代?想清楚了,就不會過度依賴,也能掌控在一定的時間內,不會無限制地讓小孩玩。

3陪伴小孩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要做什麼,就和小孩一起玩3C產品打發時間,最輕鬆又不費力氣。

也許爸媽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有什麼電動以外的,很愛玩且百玩不膩的遊戲,可以和小孩分享?如果自己可以玩得很高興,就不會有「勉強陪小孩」的感覺,熱情也能感染小孩喔!就算是聽故事,找個自己有興趣的有趣故事講給小孩聽,親子共讀的樂趣和從中建立的情感,絕對比機器讀的故事受小孩歡迎!

4孩子吵著要玩,不給不行,於是就讓他們玩了。

如果屬於這種,那麼小孩已經上癮了,請爸爸媽媽要更用心營造和小孩一起的陪伴時間,刻意安排一些能夠有良好互動的活動:比如說一起跳舞、一起打球、一起完成勞作、一起出門爬山踏青、溜直排輪...這些活動只要是爸爸媽媽熱切地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一定比任何的3C產品或者電子遊戲更能吸引孩子注意,全家人的生活也能更健康!

如果能區分清楚使用3C產品的時刻和用途,3C產品對孩子而言就只會是個新鮮的點綴,不會成為家庭失和的原因了。

再進一步談青少年玩電玩。電玩裡有豐富的想像世界,也有很多富挑戰性的關卡或需要運用機智和技巧的地方;只要避開暴力血腥或色情的遊戲,確實可以成為一個健康正面的活動,現在也漸漸比較能被社會大眾接受了,甚至還有人把它當作正式職業。

但是,也的確有人沈迷其中無法自拔,導致身心狀態出現問題。

其中的分水嶺,除了剛剛提到的家長的陪伴方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青少年被家長過度保護和管束,沒有交朋友或出外進行各種活動的自由,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補習,沒有機會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或參加社團活動,擁有些課業以外的不同學習和成就;自然很容易把自己投入於虛擬的角色,獲取另外一種自由,建構自己新的人生。

如果他常常被鼓勵可以出門和同學進行打球、聊天、逛街看電影等實際的社交活動,或是發展課業以外的興趣專長,就不會過度重視虛擬的世界,投入電玩遊戲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了。

因此,整體說來,不管是大小孩或小小孩,會不會過度依賴聲光科技、被3C產品佔據整個世界,還是和我們大人給他怎樣的真實世界有關。爸爸媽媽只要讓孩子接觸豐富精彩、多元開放的環境,並且提供孩子不管是幼兒時期或青少年時期都最需要的高品質陪伴,就不必過度擔心接觸3C產品或電玩的問題了。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283

標籤:親子話題
更多親子生活文章
我要留言